瑞金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瑞金市统计局

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聚焦“攻项目、整环境、提效率”目标要求,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快速回稳向好的态势,地区生产总值(GDP)、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列全省前10,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列全省第22。GDP、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7个指标增速列赣州第一方阵。其中GDP增速排名赣州第5(自2015年以来年度首次进入赣州前6)、固定资产投资排名第2(创10年来年度最好成绩)。

  一、综合、人口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1亿元、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3.6亿元,增长10.2%,其中工业增加值72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12.4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占比为14.1:36.6:49.3,其中工业占比31.6%;三产增长贡献率为8.7%、56.8%、34.5%,其中工业贡献率超51%,直接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7296元。

全市年末户籍人口702143人,其中城镇人口256432人,乡村人口445711人;年平均常住人口611563人,2024年常住人口610551人,其中城镇人口327808人,乡村人口282743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69%,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6.23‰、死亡率4.97‰,自然增长率为1.26‰。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5649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4.3%,增速在赣州排名第9。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34107 亩、同比增长2.01%,产量197359 吨、增长1.5%;油料播种面积77904.2亩、增长5.4%,产量14953吨、增长5.4%;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63546亩、增长1.5%,产量277263吨、增长5.5%;烟叶种植面积13320亩、下降2.1%,产量1623.5吨、下降7.2%;水果产量174014.4吨、增长4.6%,其中脐橙144680吨、下降4.8%。水产品总产量28015吨、增长3.1%。年末全市耕地面积22534.7公顷(约33.8万亩)。

全市育种育苗600公顷,造林面积475公顷,幼林、成林抚育管理3510公顷。主要林产品产量中原木22458立方米,竹材466万根,油茶籽9264.4吨。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单位 产 量 同比增长(%)
粮食作物总产量 197359 1.5
油料总产量 14953 5.4
水产品产量 28015 3.1
水果总产量 174014.4 4.6
蔬菜及食用菌 277263 5.5

主要畜牧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产 量 同比增长(%)
肉类总产量 57021.4 -0.5
#猪肉 38219 -2
禽蛋 10482.67 70.1
猪出栏 万头 46.4 -3.6
猪存栏 万头 22.3 -6.6
牛出栏 万头 3.79 1.6
牛存栏 万头 4.21 -12.9
家禽出栏 百羽 91203.43 -4.2
家禽存栏 百羽 29885.96 -4.4

三、工业、能源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6户,实现总产值278.3亿元、同比增长9.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增速在赣州排名第5,较上年前移了1位;实现营业收入288.3亿元,增长4.9%;利润总额19.2亿元,增长7.8%;实现税金9.5亿元,下降9.1%。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8.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采矿业下降19.8%。分行业看,12个行业大类实现正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92.4%、89.7%、14.7%。新兴产业动能强劲,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8.1%和88.5%,分别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0.6个和7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超亿元的企业34家,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8家;纳税超千万的企业12家,其中超亿元的企业3家。

规上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24年 2023年
玩具 万个 9213 7152
发制品 万条(套) 19.3 11.5
服装 万件 612 543
啤酒 千升 13615 12620
烤鳗 370 477
水泥 万吨 315 363
水泥熟料 万吨 278 358
水力发电量 万千瓦时 11959 10633
机制纸 43927 42661
万块 12050 8605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113.60 116.10

瑞金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台作用和集聚效应凸显。园区投产工业企业155户,实现总产值269亿元、同比增长11.7%,营业收入277.7亿元、增长6.2%,利润总额18.9亿元、增长12.5%,应交增值税7.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4.1亿元、增长20.2%。工业生产活动平均用工人数15509人。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瞪羚企业1家,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25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4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载体7家。

全市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93.94万吨、同比下降1.9%,其中工业能源消费55.33万吨,同比下降9%,占总能源消耗的58.9%。单位GDP能耗0.4125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8%。全社会用电15.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其中工业用电7.63亿千瓦时、增长9.8%。2024年全年发电合计4.6亿千瓦时,其中水力发电1.81亿千瓦时,光伏发电 2.34亿千瓦时,垃圾发电0.45亿千瓦时。

指         标 万吨标煤 同比(%) 能耗构成(%)
能源消费总量 93.94 -1.87 100
农林牧渔业能源消费 2.99 16.34 3.18
工业和建筑业能源消费 56.91 -8.27 60.58
    工业能源消费 55.33 -9.01 58.9
          规上工业 49.56 -12.00 52.76
          规下工业 5.77 28.51 6.14
    建筑业能源消费 1.58 28.46 1.68
其他服务业能源消费 13.53 8.41 14.4
    交通运输业能源消费 2.77 2.59 2.95
    其他服务业 10.76 10.02 11.45
居民生活用能 20.51 10.03 21.83
   城镇居民生活用能 11.25 9.54 11.98
   农村居民生活用能 9.26 10.63 9.86

全市统计库内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90家,签订合同352893万元,同比增长6.2%,其中新签订合同242004万元、增长3.2%;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73435元、增长10.7%、增速在赣州排名第8;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6849万元、增长7.9%,占GDP的比重5.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1%,增速列赣州第2,分别高于全省、赣州4.3个、3.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压舱石作用显著,增长53.8%,贡献率为206%。分行业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98.8%, 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8.3个百分点,对基础设施投资增长贡献率为127%。重点项目推动有力,全市亿元以上施工项目77个,完成投资56.9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6.7%,其中城市防洪、机场连接线、瑞金民用机场、农村公路建设、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等一批重大项目有力带动全市投资稳定增长。全年新增投资入库项目14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2个。

全年房地产供销两端形势依然严峻。从供应端看,房地产开发投资、施工面积、新开工面积均负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8亿元、同比下降8.3%,施工面积88.15万㎡、下降10.8%,新开工面积25.24万㎡、下降13.3%。从销售端看,商品房销售降幅进一步加大,全年销售商品房总面积19.24万㎡,同比下降41.4%,较上年增速降低了27.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53万㎡、下降41.7%;全年二手房交易20.64万㎡,下降21.1%;商品住房销售均价5951元/㎡,下降2.7%。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3亿元,同比增长6.9%,连续两年位列赣州前4,分别高出全省、赣州市2个、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1.2亿元、增长6.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0.1亿元、增长7.9%;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增长28.2%,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2.1%。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1.5亿元,增长19.6%。基本生活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64%、45%、28%。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和落地,激发出消费者对更优质、更智能、更环保产品的置换意愿和潜在消费需求,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全年家电、家装换新消费者享受补贴3176万元,带动消费16316万元,申请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983台、占赣州市申请量的43.15%,直接带动汽车类零售额增长150%,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66%。新业态较为活跃,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2.4亿元、增长30%。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81万美元、同比增长0.55%,增速列赣州第6,主要得益于新引进外资企业8家。实现进出口总额52.1亿元、同比增长3.4%,增速列赣州第11,在年底扭转了连续15个月负增长的态势,实现触底回升。2024年新增三产融合、多宝乐、六艺、帝博之星等19家出口企业。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66.2亿元,同比下降19.2%,增速列赣州第18。

六、交通和物流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448公里,公交车路数12路,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车101辆,实有出租汽车65辆。拥有物流企业85家,其中仓储企业4家。

七、财税、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2亿元、同比增长2%,其中非税收入8.29亿元,增长29.1%,税占比53%。财政支出69.15亿元、增长11.9%,其中民生支出60亿元,增长14.3%,占总支出的86.7%。民生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3.9%、农林水支出增长34.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0.56亿元,增长13.9%,余额总量、增速分别在赣州排名第7、第2;各项贷款余额465.17亿元,增长12%,余额总量、增速分别在赣州赣州第5、第8。

八、科技、教体、文旅、卫健

全市有高新技术企业52家、国家众创空间企业1家、星创天地企业1家、省级科技孵化器3家;研发(平台)中心17家,其中省级5家、赣州市级12家。2023年上级反馈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2.8%;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24913万元,增长20%,总量、增速分别列赣州第12、第7,占全市GDP的比重5.5%,占比列赣州第12;专利授权量343件,其中发明专利61件,有效发明拥有224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7件。

全市基础教育校园数223所,其中幼儿园100所,义务教育117所(小学90所、初中27所),高中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1271人,其中:学前教育在校学生17566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75472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47717人、初中在校学生27755人;高中在校学生18079人。全市参加高考7781人,其中二本以上录取3631人。

全市共有剧团1个,全年开展公共文化活动2680余场。文化馆文化站22个,藏书68万册。剧院(影院)7个,全市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全年旅游人次达247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4亿元;三星级及以上宾馆20家,星级旅游饭店床位4664张。

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61家,拥有病床4106张,每千人拥有病床6.68张;卫生技术人员342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466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38人;乡村医生454人。

九、人民生活、社保

全年全体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29611元,同比增长6%,增速列赣州第6。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4元,增长7.3%,增速列赣州第6,较上年同期前移了4位,增速高于GDP增速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113元、增长5.1%,高于赣州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增速列赣州第6,较上年同期前移了2位。

人均居民消费支出20493元,同比增长6.2%,增速列赣州第12,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477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780元、增长4.3%。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4473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7477人;为经开区企业输送员工472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83笔3.71亿元,其中个人贷款1955笔2.72亿元,小微企业贷款28笔0.99亿元;全市现有脱贫人口公益性岗位3675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836人次。城镇职工参保人数11126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86319人。

全年全市共有低保对象15862户29035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775户3041人,农村低保对象14087户25994人;农村特困对象2166户2192人(集中供养819人,分散供养1373人),城市特困对象171户178人(集中供养82人,分散供养96人)。共有1578户3989人三类人员和7937户15266人脱贫户纳入农村低保;62户62人三类人员和1293户1293人脱贫户纳入特困。

十、乡村振兴

全年,我市有建档立卡脱贫户1.96万户7.94万人,“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95个(其中省定重点帮扶村30个,赣州市定重点帮扶村8个,瑞金市定重点帮扶村57个)。累计识别纳入监测对象2024户8351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493户1955人,边缘易致贫户741户3170人,突发严重困难户790户3226人),稳定消除致贫返贫风险1182户4808人。

大力实施乡村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安排衔接资金21275万元,实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落实、和美乡村建设等项目512个,其中中央衔接资金用于发展产业5889.7万元,占比62.38%。突出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投入到人到户产业项目资金1371.1万元,发放小额贷款1.02亿元,共计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9776户自主发展产业。大力推进稳岗就业,引导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外出务工或就近就业43596人,完成计划任务的117.8%,其中公益性岗位吸纳就业3675人,78家帮扶车间吸纳就业640。

十一、生态环保

2024年自然保护区面积5342.1公顷。全年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5.6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76%。我市空气PM2.5平均浓度17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率达99.4%,分别比上年同期变好5.89%和0.6%。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达到40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实施测土配方施肥65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进一步下降。瑞金“无废城市”建设经验作为可复制、可借鉴的模板在全省常态化推广实施。2021年以来,我市完善城镇污水管网27公里,完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新建一座日处理5000吨污水的城北生活污水处理厂,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完成37个黑臭水体整治,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8%;投入4.13亿元建设254个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达2.8万吨,除城区象湖镇外的16个乡镇220个行政村共实施了254座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覆盖率达63.2%,农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水质优良率为100%;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水质达标率为100%,水环境质量排名进位明显。

附注:

1、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绝对值为现价,增长速度为可比价。 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修订为214.0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4:36.1:49.9。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以2023年修订后的数据为基数。

2、商品房销售、外贸出口、实际利用外资、交通、旅游、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健、户籍人口、人民生活、环保、乡村振兴等数据来自相关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