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水富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昭通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六大战略”,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综 合
地区生产总值。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8937万元,同比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058万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684893万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492986万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为:3.4:56.2:40.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4128元,比上年增长7.8%。
民营经济。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01976万元,同比增长7.3%,占GDP的比重为33%。
二、农 业
农村经济。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6585万元,同比增长1.9%。其中,农业产值27068万元,林业产值6756万元,牧业产值19289万元,渔业产值4591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881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3807万元,增长1.9%。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358公顷,增长1.29%。其中:粮食种植面积8464公顷,增长0.01%;蔬菜种植面积2906公顷,增长1%。
粮食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9656吨,增长1.04%。其中:秋收粮食28157吨,增长0.56%;夏收粮食1499吨,增长10.87%。
肉类总产量。全年肉类总产量7782吨,下降8.36%。其中:猪、牛、羊肉产量6860吨,下降9.81%。
其他主要农业生产产量情况如下表:
指标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增长% |
油料 |
吨 |
3273.1 |
16.7 |
水果 |
吨 |
27793.9 |
192.06 |
蔬菜 |
吨 |
46028.1 |
4.34 |
水产品 |
吨 |
2700 |
17.4 |
全年肥猪出栏 |
头 |
65520 |
-8 |
年末生猪存栏 |
头 |
24959 |
-9.7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户(含向家坝电站),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下降2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9%。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2.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完成情况如下表:
产品名称 |
单位 |
绝对数 |
增长%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294161.2 |
-20.0 |
塑料制品 |
吨 |
2654 |
2.9 |
化肥(折纯) |
吨 |
397763 |
6.6 |
合成氨 |
吨 |
499430 |
7.7 |
水泥 |
吨 |
8598 |
-89.3 |
薯片 |
吨 |
2610 |
42.2 |
建筑业。年末资质建筑企业13户,比上年减少1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76637万元,同比增长50.3%。
四、服务业
2024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9973万元,同比增长8.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7834万元,同比增长6.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342万元,同比增长10.9%;金融业增加值36811万元,同比增长2.4%;房地产业增加值27696万元,同比下降4.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35181万元,同比增长2.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6099万元,同比下降7.5%。
五、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1.2%。其中,市属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1.2%。在市属投资中,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4.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6.2%,第三产业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2%。从重点领域看,产业投资增长11.2%,民间投资增长68.4%,建安工程投资增长25.1%。
房地产。全年商品房销售面22789平方米,同比下降32.97%。商品房销售总额10221万元,同比下降41.2%。商品住房平均售价4413元/平方米,同比下降10.6%。
六、交通、国内贸易
交通。公路运输总周转量14.5亿吨公里,同比增长9.7%;水上运输总周转量10.69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4.58%。
商业。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472万元,同比下降0.2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8004万元,下降0.55%。全年,实现商品销售额388512万元,同比增长9.6%。其中批发业销售额172835万元,增长11.8%;零售业销售额215677万元,增长8%。全年,实现住宿业营业额21201万元,增长9.1%;实现餐饮业营业额65230万元,增长12.8%。
七、财政、税收和金融
财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8372万元,同比下降22.71%。其中,中央级收入12255万元,下降55.64%;省级收入-1802万元,下降131.45%;市级收入2320万元,增长33.2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599万元,增长12.8%。完成地方财政支出208348万元,下降1.7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67654万元,增长12.12%。
税收。全年税务部门组织收入90918万元,下降22.2%。其中,企业所得税收入13221万元,增长3.28%;国内增值税收入7122万元,下降80.28%。
金融。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83.48亿元,同比下降1.24%;贷款余额为119.37亿元,同比下降0.48%。
八、教育、体育、文旅和卫生
教育。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2所,班级573个。其中幼儿园19所,班级125个(包括学前教育班级1个);小学9所,班级195个;中学4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完全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班级253个(初中111个,高中142个);现有专任教师1517名。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203名,小学专任教师513名,中学专任教师798名,特殊教育学校 3名,局机关49名(其中:公务员10名,事业人员39名),青少年活动中心4名。现有在校生人数共23716人。其中幼儿园在园人数3713人,小学在校学生数 8554人,初中在校学生数5255人,高中在校学生数6183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1人。小学学龄儿童毛入学率101.76%,净入学率99.86%;初中毛入学率105.40%,净入学率99.34%。高中毛入学率113.51%,净入学率99.47%。
体育。全市共有5个体育场馆,分别为:云天化简易体育馆、云天化中学足球场、水富市第一中学足球场、水富市第二中心足球场、市博爱小学羽毛球场馆。全年积极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共举办全民健身、竞技体育、老年体育活动共计14场次,分别为:水富市“全国冬泳日”畅游金江活动;滇川两省广场舞大赛;水富市庆“五•一”川滇金沙江抢渡邀请赛;水富市太极拳、健身气功比赛;水富市2024年花式柔力球、健身球操比赛;水富北大门游泳协会“全民游泳健身周”游泳比赛;水富市“迎春杯”职工羽毛球比赛;水富市“迎春杯”篮球比赛;水富市第四届“迎春杯”八人制足球邀请赛;滇川黔渝毗邻地区门球邀请赛;水富市太平镇首届“森林康养杯”篮球赛;水富市民康杯球赛;中国体育彩票“温泉之都、浪漫水富”水富半程马拉松赛;环昭通国际自行车大赛绥江水富段比赛;云南省老年人羽毛球比赛。同时还积极组织老年体育爱好者参加文艺演出(如新春慰问“三下乡”、元宵节、“三八”节等文艺表演和公益演出及公益活动),丰富老年朋友的文化体育生活。
文旅。全市共30个乡村文化服务中心。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有剧场、剧院1个。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56.6千册。全年组织文艺活动共40次,观众 5万人次;组织“送文化百千万工程”惠民演出30场,观众 2万人次;举办训练班共7次,分别为 “苗鼓表演”、“声乐”、“古典舞”、“拉丁舞”、“小彩龙”、“车灯”(2期),培训人次1800人次;举办书画、摄影等展览3 个,参观人次 1500 人次。2024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7.47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32.12亿元,同比增长 44.65% 和28.85%。
卫生。全年卫生机构床位846张。专业技术人员1098名,其中在册执业(助理)医师414人,在册护士441人。全年报告甲类传染病0例;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325例,发病率为322.41/10万,发病数与去年同期(651例)相比下降50.08%,发病率与去年同期(637.94/10万)相比下降49.40%;报告乙类传染病死亡4例,死亡率为3.97/10万,死亡率与去年同期(4.9/10万)相比下降19.01%;报告丙类传染病4种2215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2197.33/10万,发病数与去年同期(2097例)相比上升5.63%,发病率与去年同期(2054.94/10)相比上升6.93%,去年同期无死亡病例报告。
九、社会保障事业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453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6380人,参加工伤保险15934人,参加失业保险10528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83692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5233人。享受城镇低保4082人,享受农村低保9738人。
十、能源与环保
能源。2024年能源消费总量190.68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万元GDP能源消耗为1.7904吨标准煤,上升14%。
环保。持续加强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7.08%。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34%,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01%,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空气优良率96%,境内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通过复核。
十一、人口和居民收入
常住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77万人,城镇人口7.01万人,城镇化率71.75%,出生率10.18‰,死亡率11.20‰,自然增长率-1.02‰。
户籍人口。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94万人,总户数3.96万户,城镇化率50.33%,登记出生率8.08‰,登记死亡率3.82‰,自然增长率3.35‰。
城乡居民收入。全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15元,同比增长5.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40元,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023元,增长7.7%。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数据汇编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社会发展有关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