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战略机遇,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举措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全市经济在爬坡过坎中持续回升向好。
一、综合
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核算结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123.54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6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53.38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61.80亿元,同比增长5.4%。按常住人口数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8万元。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6.77:43.21:50.03。
二、农业
第一产业总产值158274.7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农业产值80060.4万元,同比增长6.1%;林业产值8350.1万元,同比增长5.8%;牧业产值54804.2万元,同比增长-2.4%;渔业产值6449.9万元,同比增长3.8%;农林渔牧服务业产值8610.0万元,同比增长9.0%。
全年粮食总面积8.26万亩,总产量4.22万吨,其中水稻8.03万亩,总产量4.16万吨。全市生猪存栏头数6.94万头,出栏肉猪13.86万头。
全市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77户,同比增长5.8%;带动农民合作社成员1.13万人,同比增长6%;家庭农场735个,同比增长3.5%。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63%,增长0.54%。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6万亩。
全市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22处,投入资金累计13190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9.4%、32.1%。完成财政科技支出2.5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13.73%;完成技术合同认定金额15.86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44%,占比83.21%;工业技改投资占产业投资比重66.4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产业投资比重41.30%;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91.84%。
全市实施项目共计101个,其中本年开复工项目80个,本年竣工投产项目58个,完成投资54.93亿元。
全市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3.9%,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6.6%。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9亿元,同比增长7.2%。全市各类市场主体14156户,同比增长8.2%;其中净增市场主体1072户。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4.56亿元,其中出口额3.71亿元,进口额0.85亿元。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4个;“三类500强”项目2个;引进“湘商回归”项目12个;到位内资36.74亿元。
七、交通和旅游
全市道路养护里程577公里,其中农村公路养护里程507公里,国、省道养护里程43公里。农村公路优良率77%。
公交车通村率100%,公交车出行分担率10%,公交综合用地317平方米/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保有量4.2标台。
全市全年接待游客650万人。其中,接待35岁以下游客211.58万人、同比增长8.62%,接待外省游客267.54万人、同比增长1.32%。全市旅游等级景区5家,其中5A级1家,3A级4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9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全口径税收9.87亿元,同比增长0.4%;非税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22.1%。全口径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1.0%。全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9亿元,同比增长1.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9.31亿元,同比增长17.17%。其中:教育支出2.43亿元,同比增长10.9%;科学技术支出2.51亿元,同比增长33.5%;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09亿元,同比增长-14.3%;农林水支出3.03亿元,同比增长13.3%。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6.7亿元,同比增长0.33%,住户储蓄存款108.2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34.87亿元,同比增长6.25%。金融机构网点23个。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5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1所,其他学校1所,另有正式办园的幼儿园18所。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44人,在校生920人,毕业生200人。普通高中招生501人,在校生1072人,毕业生309人。初中招生858人,在校生2671人,毕业生842人。小学招生1060人,在校生6352人,毕业生1009人。在园幼儿257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41.7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416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203.28万元,中职免学费资助中职学生1694人;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5.8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学生202人次;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072.95万元,资助义务教育段学生1945人次。
公办幼儿园乡镇覆盖率达1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2.68%。全市高中毕业生本科上线76人。学考合格率100%,中考合格率100%。
《“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获评2024年中国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我市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韶山镇泰小学科普教育在全国“三长”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湘潭市基础教育质量建设评比获一等奖。
荣获2024年度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优秀科技专家服务团、湘潭市创新提升和主体强身行动优秀单位等荣誉。通过全省首批创新型县市验收,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韶山分中心正式挂牌,筹建市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现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26家,较2023年增长30%。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与2023年持平。省级单项冠军企业3家,较2023年增长50%。成功培育润泽新能源获批省级新材料中试平台,江冶机电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6个。三一(韶山)风电创成全球首座风电行业灯塔工厂,并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恒欣实业成功跻身2024工业互联网500强,并获评省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华进重装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单项冠军企业;江冶机电列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计划项目和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6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7个,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2个。
2024年底,全市共有医疗机构87家,其中医院4家,乡镇卫生院4家,村卫生室33家,诊所、门诊部、医务室44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计综合监督执法局)1家,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家。
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0人,注册护士326人。医疗机构床位585张,其中医院360张,乡镇卫生院225张。
年末全市有体育场地347个。其中,体育馆3座,小型全民健身中心1个,体育公园1个,运动场(含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10个,游泳池1个,全市各种训练房(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4个,新建18处室外健身路径,更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处、国球进社区2处。全市开展市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10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常住人口数10.0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15万人,农村常住人口3.90万人,城镇化率61.19%,比上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144元,同比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75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617元,同比增长6.3%。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91人,同比增长5.2%;失业再就业人数983人,同比增长60.9%。年末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0.91万人,同比增长3.4%;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587人。2024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63万人,同比增长0.2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5.81万人,同比下降2.02%。
2024年度,全市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3289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149.4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24386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991.6万元。目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5个。年末养老机构床位数0.06万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16.6万元,增幅约14.49%,其中电脑票完成1652.63万元,增幅约16.48%,即开票完成463.97万元,增幅约7.91%。国家分配福彩公益金863.22万元,较上年增长41.72%,其中市本级分配福彩公益金151.72万元,较上年增长79.76%。接受现金捐赠和物资捐赠金额2.03万元(通过慈善会捐赠)。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面积70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46.39%,森林蓄积量64.7万立方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5693公顷,基本农田4973公顷,批准建设用地13.5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4.67公顷。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2.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6,污染物PM2.5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地表水水质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安全风险平稳受控,全年未发生突发生态环境事件。
2024年,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同比减少1起、少死亡1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2人/亿元。
十三、政务公开
全年政府门户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372条,“韶山市人民政府网”微信公众号共发布信息405条图文信息,印发《韶山政报》4期。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