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2亿元,同比增长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5%;第二产业增加值34.4亿元,同比增长24.2%,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第三产业增加值59亿元,同比增长3.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7425元,同比增长13.3%。
2024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217人。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4647人。
202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亿元,同比下降10%。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5亿元,同比下降15.3%。

2024年全县粮食作物产量31.22万吨。其中:谷物类29.09万吨;豆类0.93万吨;薯类1.2万吨。经济作物产量中:油料1.12万吨;甜菜7.59万吨;蔬菜及食用菌19.81万吨;瓜果类1.21万吨。
2024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114公顷。全年木材产量11531立方米。
2024年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42.41万千瓦。机械耕地面积76540公顷;机械播种面积8000公顷,机械收获面积54573公顷。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1.9亿元,同比增长13.3%;营业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利润-2.47亿元,同比下降143.9%;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8%。
2024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11.1亿元,同比增长40.5%。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或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加73.6%,固定资产投资中建筑安装工程完成45.6亿元,同比增长34%。

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加26.1%。商品房销售面积24483平方米,同比下降57.6%;商品房销售额1.4亿元,同比下降57.6%。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76369.73万千瓦时。其中:第一产业用电5311.64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7.0%;第二产业用电量43295.80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56.7%,其中:工业用电量43017.42万千瓦时;第三产业用电量不足13830.17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8.1%;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3932.21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18.2%。


2024年全县公路里程1717.98公里。
2024年全社会货运总量343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30973万吨/公里。
2024年旅客运输总量224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17777万人/公里。
2024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327万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1.4万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604户,互联网用户达7.9万户。
2024年接待旅游人数达 118 万人次,旅游收入20.1 亿元。



2024年全县共有医疗机构24个。其中:医院3个,卫生院18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医疗机构编制床位1189张。其中:医院910张,卫生院209 张,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40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张。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55人。其中:医院857人,卫生院280人,其它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18人。

2024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共计149023人。其中,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7229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1122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90571人。参加工伤保险企业459个,参保人数19622人。全年按时足额发放各项养老待遇11.66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养老待遇支出7.05亿元,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出3.34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支出1.06亿元,工伤保险待遇支出0.21亿元。
2024年全县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80826人,其中参保职工29468人,参保居民151358人。重点人员共35731人全员参保。职工医保收入基金16314万元;居民医保收入基金16195万元。职工医疗保险支出15970万元;居民医疗保险支出16764万元;医疗救助支出1861万元。
2024年全县共有城镇低保1713户、2115人,保障标准每人每月788元,全年发放城镇低保金1331.17万元;农村低保19496户、21822人,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6984元,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8684.98万元。

2024年全年共获得环境监测数据8244个。其中:环境空气1月1日至12月31日获得监测数据2177个;地表水监测数据575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监测数据496个;城市功能区、区域和交通噪声监测数据385个;入河排污口水质监测监测数据535个;农田灌溉水质监测数据40个;农村环境质量地表水水质监测数据75个;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地下水监测数据2324个、土壤监测数据210个;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监控井监测数据160个;化工园区地下水监测数据140个;废水监测数据258个;工业企业厂界噪声监测数据156个;生产废气监测数据324个;废水及废气在线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数据270个;执法及其他监测数据104个;盲样考核、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等监测数据15个。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其中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部分数据合计数或相对数,由于单位取舍不同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为机械调整。
4.全县耕地面积和灌溉面积为自然资源局提供的国土三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