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以“大美大英”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有品大英”建设为抓手,以“产城共兴、城乡共融、共建共享”为着力重点,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全县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县域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2024年大英县地区生产总值(GDP)208.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7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75.49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4.18亿元,增长7.2%。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8:36.2:50.0,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0%,拉动经济增长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6%,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

1  2020-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

 

图2  2020-2024年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024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32.56亿元,增长6.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9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57.53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47.12亿元,增长8.3%;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1.1:43.4:35.5,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5%,拉动经济增长4.5个百分点。年末全县共有私营企业5834户,个体工商户19042户。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69亿元,增长2.7%。其中农业总产值27.39亿元,增长5.6%;林业总产值2.21亿元,增长7.5%;牧业总产值21.33亿元,下降2.1%;渔业总产值2.08亿元,增长6.2%;农林牧渔辅助性活动总产值0.69亿元,增长10.7%。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91.74万亩,增长2.1%。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60.85万亩,增长1.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20.29万亩,增长4.9%。全年粮食产量21.51万吨,增长1.3%;油料产量3.98万吨,增长5.9%。

表1  2024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    食 万吨 21.51 1.3 瓜    果 万吨 0.46 7.9
#  小 春 万吨 3.39 4.0 中草药材 万吨 0.5 4.4
   大 春 万吨 18.12 0.8 水 产 品 万吨 1.0 5.5
油    料 万吨 3.98 5.9 肉    类 万吨 5.23 -4.7
蔬菜及
食用菌
万吨 14.52 5.0 出栏家禽 万只 406.37 -7.5

全年出栏生猪54.82万头,下降7.1%;出栏牛0.35万头,下降12.5%;出栏羊3.72万头,下降13.9%;出栏家禽406.37万只,下降7.5%。肉类总产量5.23万吨,下降4.7%,其中,猪肉产量4.25万吨,下降3.8%;牛肉产量0.05万吨,下降13.2%;羊肉产量0.06万吨,下降6.16%;禽肉产量0.64万吨,下降11.9%。禽蛋产量1.76万吨,下降5.1%。年末生猪存栏31.11万头,下降4.5%。

全年水产养殖面积1073公顷。水产品产量1.02万吨,增长5.5%。

年末耕地面积29852公顷,有效灌溉面积1683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6.66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县工业增加值43.82亿元,增长7.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9%,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工业化率21.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0%。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8.3%;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2.5%。

图3    2020-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03.29亿元,增长38.4%;实现税金1.88亿元,下降39.2%;工业产品产销率为80.4%。

年末全县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58户。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3.0%;建筑业增加值31.9亿元,增长7.5%。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0%。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8.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2.3%。商品房施工面积108.96万平方米,下降27.4%;商品房销售面积19.61万平方米,下降2.1%。

五、国内贸易

年末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达到69户。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11亿元,增长4.2%。

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41.82亿元,增长3.8%;乡村实现零售额24.29亿元,增长4.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56.60亿元,增长3.0%;餐饮收入9.51亿元,增长10.6%。

六、交通运输和通信

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207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021公里,高速公路36公里。全县9镇1街道、197个建制村(社区)通硬化路率达100%,通客车率达100%。全县共有火车站2个,公交车线路7条,纯电动公交车50辆。

2024年,全县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71401.35 万吨公里,增长2.8%;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17007.58 万人公里,增长77.0%;客货运输总周转量73102.11 万吨公里,增长3.8%。

全年实现邮政业务总量12006.1万元,增长11.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20万户,下降2.7%;移动电话用户40.05万户,增长5.4%;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20万户,增长1.4%。

、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1亿元,下降19.99%,其中税收收入3.69亿元,下降15.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09亿元,增长1.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9.72亿元,增长14.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86.71亿元,增长15.2%。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0.94亿元,增长16.9%,其中,工业贷款余额26.24亿元,增长9.7%;农业贷款余额66.30亿元,增长5.4%;商贸流通贷款余额34.35亿元,增长4.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96所,其中幼儿园47所、小学26所、初中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普通高中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

全年共招生12853人,其中幼儿园1307人、小学3360人、初中4519人、特殊教育学校20人、普通高中2227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420人。

年末全县在校生56396人,其中幼儿园8452人、小学23958人、初中13389人、特殊教育学校133人、普通高中670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756人。

全年授权专利349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45件。全年全社会研发投入0.44亿元,增长7.3%,投入强度0.22%。年末全县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取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106家。

九、文化旅游和卫生健康

2024年,全县举办大英邀您来过年2024新春系列活动、跟着非遗游遂宁暨第五届桃花美食春游季等重大文旅活动,推出“万人赏月诵中秋”团圆宴等20余场大型活动。开展“我们的节日”线上线下系列送文化活动80余场,举办书法美术培训、戏剧戏曲培训、文艺创作等系列活动10余次,创作诗歌、小说、散文等文艺作品150余件,打磨扬琴《泥·彩》、歌曲节目《贾岛》及小品《走访风波》,开展“龙舞遂州 福满大英”非遗文化、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书韵同辉”书法交流展3·18国际博物馆日等各类民俗非遗活动80余场,制作文物非遗宣传视频9个,斩获天府旅游名镇等省级品牌2个。

全年5家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341.67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4093.43万元。

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77个。其中医院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个。年末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数2334张,执业(助理)医师809人。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98057.68 万千瓦时,增长13.1%。其中工业用电量41268.69 万千瓦时,增长11.1%。全县单位GDP能耗下降2.5%,规上工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9%。

2024年,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4%,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郪江平均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十一、人口

2024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0.9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0万人;常住人口37.3万人,与2023年持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6%,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

4  2020-2024年年末常住人口

十二、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40元,增长4.9 %。其中,工资性收入14891元、经营净收入12495元、财产净收入1079元、转移净收入1197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5004元,增长4.7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2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3元,增长6.5%。其中,工资性收入7568元;经营净收入4598元;财产净收入322元;转移净收入8545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073元,增长6.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1.3 %。

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140人。全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96万人(含待遇领取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24万人(含待遇领取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06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5.0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97万人。

年末共有117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14073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分别为414.55元/月、305.65元/月。年末特困救助供养2324人,基本生活标准分别为城市1025元/人·月、农村754元/人·月。全县共有养老机构13家,养老床位1477张。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大英统计年鉴—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根据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增加值及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结构为初步测算数。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了修订。

4.公报中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电信、金融、旅游、对外贸易、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居民生活、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