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锐意进取、拼搏奋进,全市经济启稳回升、稳中有进。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3.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90.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464.9亿元,增长3.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28.2:69。一产、二产、三产分别拉动GDP增长0.1、4、2.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除金融业下降外,其余行业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建筑业、工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4.7%、14.4%、9.1%,合计拉动GDP增长5.4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下降3.5%,下拉GDP增速0.3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779元,比上年增长7.4%。
二、农 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16.6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0.3亿元,增长137.2%;牧业产值12.5亿元,增长2.4%;渔业产值1亿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亿元,增长2.1%。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9.2%,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580公顷,比上年增加7公顷。粮食总产量13.5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其中,夏粮产量4.8万吨,增长3.1%;秋粮产量8.7万吨,下降1.1%。
棉花播面减少,瓜果类总产量增加。棉花播种面积0.52公顷,比上年增加0.05公顷,总产量0.46吨,比上年增加0.06吨。瓜果类播种面积408.3公顷,减少23.9公顷,总产量20606吨,减少895吨。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6380公顷,增加346公顷,总产量37.5万吨,增加1.9万吨。
202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 |||
指标 | 单位 | 产量 | 增长% |
粮食 | 吨 | 134505 | 0.4 |
#夏粮 | 吨 | 47716 | 3.1 |
#小麦 | 吨 | 47716 | 3.1 |
#秋粮 | 吨 | 86789 | -1.1 |
#玉米 | 吨 | 85478 | 持平 |
棉花 | 吨 | 0.46 | 15 |
蔬菜及食用菌 | 吨 | 374733 | 5.5 |
瓜果 | 吨 | 20606 | -4.2 |
猪出栏12.29万头,比上年下降2.5%;牛出栏5.6万头,增长4.1%;羊出栏13.04万只,下降8.2%。猪存栏7.35万头,下降3.3%;牛存栏5.28万头,增长3.7%;羊存栏5.31万只,下降15.7%。全年肉类总产量2.26万吨,下降0.8%;禽蛋产量1.17万吨,增长2.5%;奶产量4万吨,下降0.4%;水产品产量0.6万吨,增长1.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0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1%。51家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增长13.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9.3%。
规模以上工业入统的22个行业中,11个行业正增长。其中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贡献较大,产
值分别增长9.6%、22.9%和36%,分别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9个、1.5个和13.5个百分点。对产值下拉明显的行业是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下拉规上工业产值增速0.4个和0.3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下降91.4%,利税总额下降47%。年末亏损企业46家,比上年增加12家;亏损企业亏损额13.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7亿元。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0.2%,比上年降低1.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 ||
产 品 名 称 | 计量单位 | 2024年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618839 |
非织造布(无纺布) | 吨 | 2860 |
单一稀土金属 | 千克 | 11237 |
纸制品 | 吨 | 42828 |
光学仪器 | 台(个) | 41670 |
电子元件 | 万只 | 4016 |
阀门 | 吨 | 337 |
速冻食品 | 吨 | 13430 |
中空玻璃 | 平方米 | 80934 |
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 | 吨 | 361 |
自来水生产量 | 万立方米 | 7749 |
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 | 台(套) | 341000 |
涂料 | 吨 | 1256 |
水泥混凝土排水管 | 千米 | 356 |
隔热、隔音人造矿物材料及其制品 | 吨 | 48907 |
中成药 | 吨 | 893 |
食醋 | 吨 | 13704 |
单色印刷品 | 令 | 56115 |
多色印刷品 | 对开色令 | 68587 |
精制食用植物油 | 吨 | 372103 |
液压元件 | 件 | 2326 |
饲料 | 吨 | 32854 |
水泥 | 吨 | 958752 |
初级形态塑料 | 吨 | 5678 |
饮料酒 | 千升 | 431431 |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 | 台(套) | 53 |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9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2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房屋施工面积179.5万平方米,下降10.3%,其中房屋新开工面积48.7万平方米,下降56.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2.9%。从构成看,建设项目投资占比为73.9%,投资额增长28.7%;房地产投资占比为26.1%,投资额增长9%。分产业看,二、三产投资分别增长105%和17.5%,一产投资下降4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2.9%,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6.2%。民间投资增长10.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45.2%。高新技术投资增长76.1%,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9%。投资在库项目202个,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19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6个,投资额增长2.1%。
五、房地产
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70.6亿元,增长1.3%。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41.1%。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2.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6%。商品房销售额107.5亿元,下降0.6%。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61.4亿元,增长6.3%。分销售地区看,城镇市场完成220.6亿元,增长4.4%,其中城区零售额154.3亿元,增长25.9%;乡村市场完成40.9亿元,增长17.4%。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1.5亿元,增长19.3%。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汽车类,中西药品类拉动作用强劲,零售额分别增长89.4%、7.1%和10.7%,拉动限上零售额增长18.1、3和1.6个百分点。其他商品类,烟酒类,日用品类下拉明显,零售额分别下降31.2%、8.2%和6.8%,合计下拉限上零售额增速0.6个百分点。
七、交通、邮政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2亿元,增长4.2%。
交通对接更加紧密。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河北段3座车站主体封顶,主线土建工程完成过半,车辆基地开工建设。蒋谭线四期竣工通车。“定制快巴”全年运送乘客127万人次。
全市共有邮政局(所)18个,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886.4万元,包件275.4万件,订销报刊年末累计615.9万份。
八、财政、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7.1亿元,下降14.3%。其中税收收入31.7亿元,减收6.9亿元,下降18%;非税收入完成15.4亿元,减收0.9亿元,下降5.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7亿元,下降10.9%。
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1744亿元,比年初增加10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5%。各项贷款1745.5亿元,比年初减少29.5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市小学67所,招生10651人,比上年减少5326人,下降33.3%;在校小学生68050人,比上年减少17990人,下降20.9%;专任教师4110人,增加5人,增长0.1%。普通中学31所,招生20796人,比上年增加1598人,增长8.3%;在校学生58047人,增加3112人,增长5.7%;专任教师3307人,减少1666人,下降33.5%。职业高中学校2所,招生1015人,在校学生2909人,专任教师16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3人,在校生98人,专任教师31人。
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1家,获批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3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38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9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新增授权专利793 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达4.01 件,三河同飞制冷股份有限公司获评河北省品牌优势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连续7年跻身全省A类档次。
十、卫生和文化、体育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820家,其中医院35家,其中三级医院5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8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家。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011人,其中执业医师4315人,注册护士4256人。卫生机构床位6566张。
文旅消费活力十足。浩然文化村、福山红叶谷焕然新生,“新泥土巢”、市美术馆揭牌设立,燕潮夜市、爱民路炫彩街区等特色街区点燃城市烟火气,京津冀文化旅游季、福山文化大庙会等百项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全年接待游客超 5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近7亿元,分别增长31%、41%。
2024年,我市代表队在廊坊市青少年“U系列”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女团第一名;市第八中学和沟北小学在廊坊市“市长杯”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分别获得初中女子组和小学女子组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775035人,其中城镇人口509543人,乡村人口265492人,分别占总人口的65.7%和34.3%。总人口中,女性400094人,男性374941人,男女性别比为93.7(以女性为100)。年内出生人口4943人,人口出生率为6.37‰;年内死亡人口1797人,人口死亡率为2.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05‰。年内迁入人口5821人,迁出人口10942人。0-17周岁人口171269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2.1%;18-59周岁人口463078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59.7%;60周岁及以上人口140688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8.2%。
年末常住人口93.8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3.98万人,城镇化率为78.87%,比上年提高0.37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415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577元,增长6.8%,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2.11缩小至2.08。
2024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73%。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589人。
全市共有城镇低保292户,低保对象350人,共发放低保金358.1万元;农村低保1984户,低保对象3153人,共发放低保金2549.8万元。分散特困人员736户765人,共发放低保金1333.2万元;集中供养特困人员132人。临时救助31户73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8.5万元。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6万人;企业养老参保人数17.1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5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8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4万人。
注:1、公报中数据为快报数据,最终数据以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各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交通、邮政、财政、金融、教育、科技、体育、卫生、社会保障、人口、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取自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