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以“五区”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全区坚持以“五区”建设为重要载体和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科技创新引领,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万柏林篇章。
经济增长:初步统计,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6.3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降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50亿元,增长88.2%。第二产业增加值309.02亿元,下降7.6%,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198.95亿元,下降2.0%。第三产业增加值416.78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2.77亿元,下降5.4%;金融业增加值33.47亿元,增长3.0%;房地产业增加值90.29亿元,增长3.5%;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9.61亿元,增长8.8%;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82.38亿元,增长0.4%。
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例为0.07:42.55:57.38。与上年相比,占GDP的比重第一产业增加0.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10.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0.0个百分点。
2024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6363万元,同比下降3.9%。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收入60998万元;企业所得税收入完成27459万元;土地增值税收入2650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11673万元;契税收入20895万元。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0122万元,同比增长5.5%。全年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80%以上。其中:城乡社区支出23546万元,同比下降31.5%;卫生健康支出25832万元,同比下降15.2%;教育支出119818万元,同比下降6.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1973万元,同比增长1.9%。
2024年粮食播种面积4211.53亩,同比增长1.52%;粮食产量715.067吨,同比增长0.48%。蔬菜播种面积300.2亩,同比增长2.8%;蔬菜产量527.1吨,同比增长8.1%。果园面积726.5亩,同比增长2.5%;水果产量170.4吨,同比增长93.6%。
工业: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8家,其中:大型企业4家,中型企业2家,小型和微型企业32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54.55亿元,比上年下降4.5%。实现工业总产值321.26亿元,同比下降14.4%。
在工业涉及到的19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较上年增长的有5个。从行业规模看,增加值超5亿元的行业有4个,占到全区工业增加值的93.95%,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比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
建筑业:2024年,全区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82.80亿元,同比下降7.7%。其中,完成建筑工程产值为832.24亿元,同比下降8.1%,占全区的94.3%;完成安装工程产值为46.09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区的5.2%,完成其他产值4.46亿元,同比增长106.9%,占全区的0.5%。从地域看,在外省完成的产值559.17亿元,同比下降9.4%,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63.3%。
截至2024年底,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26个,较去年底增加4个。其中,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7个,占全市特级资质建筑业企业总数30%。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10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69.1亿元;中型企业30家,完成产值67.99亿元;小微企业186家,完成产值45.7亿元。全区建筑业总产值超过十亿的建筑企业共有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8.97亿元,占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的87.1%。
建筑业企业签订合同额为2394.28亿元,同比下降4.8%,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为959.14亿元,同比下降8.0%。上年结转合同额为1435.14亿元,同比下降2.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3629.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3%。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为771.3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3%。
投资: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97亿元,同比下降11.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7.22亿元,同比下降14.2%,占全区固投总量的78.9%,较去年同期比重下降2.2个百分点;其他投资完成28.75亿元,同比下降1.1%,占全区固投总量的21.1%,较去年同期比重增长2.2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0.08亿元,同比下降82.8%;第二产业投资完成9.97亿元,同比增长49.8%;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25.91亿元,同比下降14.3%。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的0.3:4.3:95.4转变为0.1:7.3:92.6。
房地产开发: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07.22亿元,同比下降14.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完成88.95亿元,同比下降5.6%;办公楼投资完成2.05亿元,同比增长47.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完成6.75亿元,同比下降38.8%;其他投资完成9.47亿元,同比下降48.0%。房地产开发企业所有房屋施工面积为1268.0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8%,其中,住宅施工面积876.53万平方米,下降11.0%。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06.6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本年商品房销售额135.02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28.86亿元,同比增长0.9%。
招商引资:2024年万柏林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0个,签约总金额46.21亿元。
优化营商环境:专精特新企业达到72户,国家级重点“小巨人”2户。2024年专精特新企业申报23户,通过17户,通过率73.9%高于往年。创新型企业通过22户,创新型企业达到41户。发放省级专精特新奖励资金合计300万元,涉及15户企业,每户20万元。落实省级升规奖励资金145万元,涉及11户企业。
优化“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共计55项,积极推动“证照联办”,助推“高效办成一件事”。在全区14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置“7x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专窗,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稳步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全区“互联网+监管”平台共录入监管行为9933条,报送监管信息105条,监管行为数据覆盖度稳步提升,有效提升全区监管能力。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拓展电子证照种类,发放电子证照13900个,已签章证照12122个。推动纠治审批服务中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工作走深走实。持续优化线下帮办代办工作机制,受理帮办代办服务事项22058件,免费印章17859枚,免费邮寄1479件,“周末不打烊”办理事项11件,“中午不断档”办理事项81件。
全年发放旅游客运包车(趟次牌)牌798次,运送旅客2万余人。对辖区内22所驾培机构,开展日常监督检查38次,出动人员84人次,出动38车次,处理太原市人民政府便民服务热线交办单100余件,接收便民单均已完成回复,处理回复率达100%。完成对我区6个涉农村公路管理站养护工程,建设区化冀公路超限检测站以“司机之家”服务形式为广大司乘人员提供服务,修复店头村公路、小卧龙新村—王封村段路、一线天旅游路等抢修任务。启用开通“山西非税收入网上支付平台”财政罚没账号和交款二维码,全力打造一网管理和案件一网通办。
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0.52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8.76亿元,同比增长4.6%,占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1.9%。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6.56亿元,同比下降11.3%,商品零售142.20亿元,同比增长5.4%。
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157家,全年营业收入11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营业收入32.99亿元,增长3.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4.74亿元,下降24.3%;房地产业(不包含房地产开发经营)完成营业收入9.41亿元,增长1.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38.33亿元,增长17.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9.12亿元,增长0.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完成营业收入1.16亿元,下降37.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完成营业收入1.05亿元,下降9.3%;教育行业完成营业收入1.29亿元,增长23.6%;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完成营业收入4.55亿元,下降15.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完成营业收入0.81亿元,下降13.6%。
人口:根据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提供的数据,2024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57315人,男、女性别的比例为100.5:100。其中,城镇人口为628047人。
人民生活:据国家统计局太原市调查队统计,202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121元,增长5.2%。
社会保障: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449人,完成任务数14500人的120.34%;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7375人,完成全年任务7300人的101.03%;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93人,完成全年任务640人的123.91%;转移农村劳动力485,完成全年任务400人的121.25%。从业人数312336,失业人数11008,失业率3.4%。
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51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3210人的112.99%;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10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10920人的101.66%;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347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72270人的101.67%,补充险参保登记6780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318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75920人的109.57%;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031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2290人的109.75%。
居民医保参保缴费人数达165397人,较去年同期增长32%,参保任务完成过半,参保人数稳步增长。资助困难群众参保3320人,资助金额109.93万元;住院救助3101人次,支出金额366.66万元;门诊救助7667人次,支出金额28.15万元;累计推送监测人群信息900余条。全年共对12家医院、350家社区及诊所、413家药店,以及西山焦煤集团共同管辖的的23家医药机构进行了稽核检查,实现两次全覆盖检查。
开展助学、助孤、助残等帮扶关爱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资金2439.03万余元,残疾人补贴940.81万余元,困境儿童补贴88.35万余元。联合慈善会开展多项救助活动,累计发放慈善救助资金80万余元。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为405户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家庭配备智能化适老化设备,累计发放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2940.51万余元,惠及老年人22456人。不断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共摸排全区流动儿童信息13141条,累计办理31名儿童收养登记手续,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2024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接收报到123人,安置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35名,事业比例占比达到68.5% 。发放2023年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314.4万余元。对609名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36万余元,为1051名优抚对象发放米面油等节日慰问品。足额下发各类抚恤和生活补助金4269.94万余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大学生奖励金2494.29万余元。慰问现役军人家庭186户,送去慰问金49700元以及慰问信、对联、拥军贺礼。
环境保护: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11(同比改善3.3%),优良天数262天(同比增加17天),均在六城区排名第一,且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024-2025年秋冬防第一阶段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六城区第一。“三河”市考断面COD(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浓度值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全部好于市下达的Ⅲ类标准要求,且较市下达目标上提一级。“三河”复流工程,完成河道主槽开挖9.5公里、浇筑8.4公里和壅水堰11座、沉砂池3座;雨污分流源头排查改造工程225处,雨污混接点位11月下旬全部完成改造,累计铺设管网6245米,新建雨水、污水井428座。
安全生产:围绕全区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开展专项整治及排查,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但一般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总量较大,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8起、死亡19人,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
城市建设:老旧小区改造涉及13个街道、81个小区、830栋、38056户,建筑面积279.01万平方米,主要改造内容道路、消防给水、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热力管道、通信管道、电力管道、路灯电缆等。已基本改造完成3个小区,剩余小区地下管网施工已全部完成,70%小区路面完成铺装。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全区现有34个列入太原市城中村名录,现基本完成32个城中村的整村拆除,已上报的袁家庄、下庄、寨沟等8个项目均已启动。
区域环境:2024年新增园林绿地面积19.73公顷,建成区绿地率增加0.23个百分点,达39.92%;绿化覆盖率增加0.27个百分点,达46.17%;人均公共绿地增加0.09平方米,达12.61平方米。完成5个游园、5个口袋公园、5个绿地的建设。开展垂直绿化和立交桥美化,采取悬挂花箱方式在西矿街、南内环西街增加立体绿化380余米,丰富景观层次。
城市面貌:较好地完成了一千余万平方米道路清扫保洁和32个无人管理楼院、19座垃圾中转站、2000多个果皮筒的维护保洁,完成30个公厕建设任务,日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700余吨,做到了日产日清。全区安装垃圾分类回收设施963台,惠及370个生活小区35万户居民,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正常运营,目前日处理量已达到130吨。智慧城市指挥平台承办太原市人民政府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案件94922件,结案92392件,结案率97.33%;受理太原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案件180447件,结案180396件,结案率99.94%。
科技:全区共推荐112家企业申报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推荐44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申请,切实提升全区的科技创新能力。2024年共认定2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全区共有197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6家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认定山西省应用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为2023年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天成电子双创空间、潞安化工集团产业技术研究院双创基地为2023年省级众创空间。2024年,万柏林区共成交各类技术合同592项,成交总金额为42.24亿元;万柏林区输出技术合同187项,成交额2.23亿元;万柏林区吸纳技术合同415项,成交额40.08亿元;区内交易技术合同10项,成交额670.2万元。
教体: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山大附中万柏林校区、长风西街小学及玉门花园第二小学配建项目按计划完成。2所小区配套幼儿园完成移交,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优质。深化集团化办学,成立公园路万科紫郡小学集团,目前,全区已成立教育集团6个,成员学校22所(园)。科学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积极推进万柏林七中学生宿舍“薄改与能力提升”项目,加快丽华苑小学、区外国语学校教学楼、万柏林一中综合教学楼及特殊教育学校4个重点项目建设。注重五育融合,深入开展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选出80余名区级养成纪录冠军,组建名班主任工作室,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巩固发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联赛,督促学校严格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工作,开展中小学体艺和科技系列赛事活动,大力推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新建五人制足球场11块、门球场2块,健身步道16.7公里,推动全民健身向高质量发展。通过公开招聘、引进免费师范生等补充新教师54名。
文旅:承办“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2024年太原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24次,观众人次约15000余人;免费送戏下乡惠民工程演出活动共计40场,惠及群众6万余人;开展基层优秀文化活动展演43场;48支乡村群众文艺队伍(文艺小分队)、11位乡土文化能人艺人、35位乡村文化带头人,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800余次,惠及群众90000余人,全年群众文化惠民工程及公共文化云平台上传工作均在全市前列。开展“万柏林区第三届非遗购物节”,参与人次达到18000余人;文化馆训练班参加人次达1184人,市民参加人次1209人。推出“博物场馆游”、“生态休闲游”“秋景游”等多条主题旅游路线,提升区域旅游消费,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评定验收,将文物景点与旅游线路相结合,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
卫健: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945个、医疗床位共6419张、执业(助理)医师5351人、注册护士7283人。区医疗集团中心医院门急诊诊疗197014人次,住院人数11294人次,出院人数11270人次,病床使用率75.7%,手术人次1463例。截止到2024年11月10日,今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7864例,发病率为802.5325/10万,较同期下降9.806%。扎实开展免疫规划工作,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有效预防了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已达指标要求的90%以上,为我区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现价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