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定西市>>
通渭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通渭调查队
(2025年4月21日)
2024年,全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主动融入“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深入落实“一目标三聚焦四强化六行动一抓实”路径方略、“五比五看”行动和“五五五”发展举措,扎实推进“六大现代产业园区”建设,促进经济运行持续向好、动力活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通渭崭新篇章。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02709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069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43055万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增加值610585万元,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 19.8:12.6:67.6优化为 16.5:15.8:6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9%、32.5%、51.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433元,比上年增长8.7%。


2024年末,全县总户数11.95万户,户籍人口42.33万人。常住人口3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7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0.72%,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乡村人口21.9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9.28%。全年出生人口0.26万人,出生率为8.19‰;死亡人口0.29万人,死亡率为9.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1‰。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826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6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7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5.5%以内。年末共有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416人,其中本年安排105人。全县共输转城乡富裕劳动力9.7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69亿元,比上年增加5.69亿元,增长23.7%。
全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69.61万亩,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2.77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粮食总产量达到374386.14吨,比上年增长1.2%。其中,夏粮84282.64吨,增长3.0%;秋粮290103.5吨,增长0.7%。全年粮食单产281.98公斤/亩,增长1.2%;油料种植面积16.22万亩,增长5.1%,油料产量23379.06吨,增长12.9%。园林水果产量 4.94万吨,增长16.5%。禽蛋产量3034.6吨,增长18.6%。

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11.11万亩,增长18.7%。全年肉类总产量14228.09吨,比上年增长7.2%。大牲畜存栏11.49万头,比上年下降4.9%;牛存栏9.16万头,比上年下降5.1%,出栏2.83万头,比上年增长8.1%;猪存栏8.44万头,比上年增长1.0%,出栏10.82万头,比上年增长1.2%;羊存栏 13.61万只,比上年下降1.6%,出栏11.83万只,比上年增长13.9%;鸡存栏57.25万只,比上年下降2.9%,出栏41.69万只,比上年增长4.0%。
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6.11万千瓦;农用柴油使用量4302吨;化肥施用量(折纯)17213.1吨,下降3.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78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28万亩。
全年全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4725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3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64453.2万元,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3%。

分门类来看,采矿业下降18.8%,制造业增长5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分轻重工业看,12家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9543.8万元,同比增长74.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9.9%;18家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9595.9万元,同比下降2.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1%。从主要产品产量上看,发电量21.19亿千瓦时,下降0.2%;塑料制品1.45万吨,增长11.7%。
全县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27828.4万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9326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2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7%;实现营业利润2192万元,比上年下降20.9%。
全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8.39亿元,比上年增长9.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9亿元,增长9.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13.1%:金融业增加值4.63亿元,增长3.8%;房地产业增加值6.29亿元,增长1.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7.33亿元,增长3.9%;营利性服务业增长8.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8%。全年全县5家规模以上重点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40.3%。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9.8%。全县电话用户总数31.26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0.73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1.2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46万户,增长4.3%。全县邮政行业业务总量累计完成4590.64万元,增长22.7%。
全年全县公路客运量12万人次,年客运周转量为1080万人公里。全县客运车辆中农村班线98辆,跨县区班线16辆,定制客运7辆,出租车323辆,公交客运40辆,在册普通货运车辆9辆。全县共有客运线路86条,其中客运班线80条(县内66条、县际班线10条、市际班线4条),公交线路6条。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056.8万元,比上年增长6.1%。按销售地区看,城镇零售额182798.6万元,增长5.2%;乡村零售额56258.2万元,增长10.4%。按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199863.8万元,增长4.4%;餐费收入39193.1万元,增长12%。批发业、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8.7%、13.5%;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3.4%、14.9%。

2024年,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 5.8%,饮料类增长102.5%,烟酒类增长26.3%,化妆品类增长15.4%,日用品类增长61.4%,书报杂志类增长65.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8.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69.2%,家具类增长9.7%,石油及制品类85.7%,汽车类10.2%,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13.0%。
全年全县实施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省外)50个,到位资金累计完成118.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940.2万元,增长544.0%。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8.6%。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59.1%,第二产业增长29.1%,第三产业增长14.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5.3%、38.2%、56.5%。分类型看,全县在库统计项目197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37个,完成投资增长1.9%;500-5000万元投资项目143个,完成投资额增长113.7%;房地产开发项目17个,完成投资额下降10.2%。工业投资增长29.0%,民间投资增长38.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3.9%。

2024年,全县房地产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8.9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8%。其中:本年新开工房屋施工面积8.85万平方米,下降44.6%。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7.1万平方米,下降15.6%。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9292万元,增长0.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9601万元,下降16.3%;非税收入完成19691万元,增长11.0%。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完成3642万元,下降22.2%;企业所得税完成706万元,增长26.8%;个人所得税完成170万元,下降0.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61384万元,下降4.2%。其中,财政八项支出共计265871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7.6%。政府性基金支出36181万元,下降46.4%。
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为1438850万元,同比增长8.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204934万元,同比增长9.5%。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64元,比上年增加1631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23元,比上年增加800元,增长7.9%。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538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638元,增长3.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4%,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8.9%,比上年降低0.1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3m²;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2m²。



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647人,比上年末减少627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688人,减少288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7343人,减少1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848人,减少143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746人,减少100人。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保险待遇为158.58元。
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310614人,全民参保率达97.4%。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人数为20486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人;参加生育保险报销人数为1263人,比上年末减少222人;全年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737.99万元,累计救助医疗对象24.32万人次。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出总额为4.2亿元,比上年增加0.14亿元。
全县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946户5749人,共发放城市保障资金353.29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11287户39107人,共发放农村保障资金1291.17万元;全县城乡特困供养对象2244户2384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87.24万元;孤儿65人,发放孤儿基本生活金89.1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54人,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金335.96万元;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436户10209人,共发放城乡居民临时救助资金1257.19万元;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5148人,共发放补贴资金629.08万元,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7980人,共发放补贴资金750.48万元,全年累计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379.56万元。
2024年末,全县科学技术支出7794万元,比上年增长56.1%。全年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86期,完成普及性培训2600人(次)。全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79项,列入全省科技发展计划4项,市级24项,县级51项,科技成果转化15项。全年专利授权量110件,下降5.98%。有效发明专利24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84件。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248所(含教学点),其中独立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独立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9所,完全小学14所,特教学校 1所,职业高中1所,幼儿园111所。
全县共有在校学生41995人,其中高中阶段在校学生5105人(其中独立高中4069人,完中1036人),初中在校学生8221人,小学在校学生19443人,特教学校在校学生 111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1051人,在园幼儿7464人。
全县共有教职工5661人,其中专任教师5371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9.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3%。2024年,向全国各类高等院校输送新生2493人,高考录取率达到88.4%,比上年提高2.46个百分点。
2024年末,全县共有文化相关产业机构228个,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三级图书馆”),博物馆1个,影剧院1个,美术馆1个。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39868卷、53683件。电视覆盖率99%,广播覆盖率99.6%。乡镇综合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332个,图书14.16万册。城市智慧书屋2座,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332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10个,城市数字影院1个。全年全县实施文化旅游产业项目5个,完成投资1.28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全年累计接待游客275.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0%;实现旅游花费15.22亿元,同比增长73.0%。旅游人均花费553元。创建定西通渭山楂小镇旅游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年末全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395个,其中医院6所,病床1375张,卫生机构人员数 2595人,卫生技术人员2403人。有疾控中心、妇幼保健站各1个,卫生社区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18所,床位数450张。
全年共组织县级以上各级各类群体竞赛活动近40项(次),其中省级赛事活动3项(次),共有15000余人参加了群体竞赛活动;举办各级各类体育培训8期,其中省级培训班3期。全年全县共有746人次参加了全国、全省、全市42项(次)比赛,共获得奖牌249枚,其中金牌99枚、银牌76枚,铜牌74枚;截止2024年底,累计输送体育人才1450人,现有运动健将13人,一级运动员28人;现有场地面积88.2万平方米,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7平方米;共有足球场地16块,篮球场地928块,排球场地28块。全年共实施体育项目6个,总投资5113.5万元。
2024年,全县水资源总量7469.07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76.44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2439.6万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7%。其中生活用水量93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54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1417.6万立方米,生态用水量38万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22立方米,比上年下降4.3%。
全年完成造林封育14.16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11.82万亩(人工造林0.10万亩、退化林修复6.67万亩、封山育林5.05万亩),青岛林0.42万亩,经济林果提质增效1.24万亩,社会造林0.20万亩,城乡面山绿化0.48万亩。全县林地总面积46.22万亩。其中森林面积30.58万亩、灌木林地面积6.08万亩、其他林地9.56万亩;天然草原面积0.1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71.07%,森林覆盖率为8.14%。全县有鹿鹿山、南屏山2个省级森林公园。
2024年,剔除输入性沙尘天气后,空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49ug/m³,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2ug/m³,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12ug/m³,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12ug/m³;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达标83.3%,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2024年,全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事故期数与去年持平;死亡1人,上升100%;受伤1人,下降50%。直接经济损失5.5万元,同比下降89.0%,全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注释: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通渭统计年鉴2024》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均未作机械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或下降速度按不变价计算(2020年不变价)。地区生产总值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总量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核算。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部分。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社会服务数据来自县民政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交通运输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通信数据来自县工信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科学技术局;文广、旅游、体育数据来自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水资源数据来自县水务局;林业数据来自县林业草原中心;环境监测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通渭分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县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