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锚定目标、攻坚克难,圆满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升、持续向好,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综 合
根据葫芦岛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兴城市地区生产总值17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54.6亿元,同比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88.9亿元,同比增长4.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1:31.2:50.7。
全市用电总量153411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1%,其中工业用电量19090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7%。
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止2024年底,兴城市新增“四上”单位年度入库企业42家。其中,工业10家,贸易17家,服务业7家,建筑业6家,房地产业2家。
二、农 业
2024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302.6公顷,同比增长2.4%;产量7.9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3122.3公顷,同比增长0.3%;产量7.0万吨,与去年持平。大豆播种面积1201.3公顷,同比增长0.3%;产量0.2万吨,同比下降14.9%。马铃薯播种面积472.3公顷,同比增长108.9%;产量1.6万吨(鲜薯),同比增长114.7%。
兴城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55352.29公顷,同比增长1.7%;产量251132.28吨,同比增长4%。其中,花生种植面积55285.16公顷,同比增长1.7%;产量251022.39吨,同比增长4%。油菜籽种植面积67.13公顷,同比增长4.1%;产量109.89吨,同比增长19.8%。
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5071.06公顷,同比增长5.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64557.04吨,同比增长6.2%。实现播种面积和产量双提高。
生猪存栏27.6万头,同比下降4.2%;出栏12.6万头,同比下降79.3%。牛存栏2.4万头,同比增长1.6%;出栏9261头,同比增长16%。羊存栏24.66万只,同比下降3.2%;出栏17.97万只,同比增长4.9%。家禽存栏734.2万只,同比增长1.7%;出栏3418.8万只,同比增长20.9%。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5.1%;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64.3亿元,同比下降3.3%;产品销售率84.4%。
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石灰石146.9万吨,同比下降14.3%。饲料39.9万吨,同比增长53.3%。鲜、冷藏肉10.6万吨,同比增长3.2%。水泥39.3万吨,同比增长13.1%。服装1227万件,同比增长9.1%。
2024年建筑业总产值11.87亿元,同比增长12.8%。全年施工面积20.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7.5%;竣工面积2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9.6%。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7%。按投资渠道划分:建设项目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1%;房地产开发项目完成投资同比下降48%。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596.3%;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61.4%。按规模划分: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比上年同期增长32.8%,其中,五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比上年同期增长33.8%。
本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2.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9.8%;房屋施工面积290.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6%。商品房销售面积3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6%;商品房销售额17.5亿元,同比下降18.3%。
五、交通和邮电及旅游业
2024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3.1亿元。据初步统计,农村客运量21.4万人,周转量749万人公里;城市公交客运量447.38万人,周转量1.6亿人公里。全市实现邮政业务总量5398万件,邮政业务收入实现5511万元。
2024年,文旅事业繁荣向好,全年来兴旅游人次超过1290万,综合收入实现68亿元。加强古城风貌保护,启动古城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城内434户商铺外立面改造完成。利用蓟辽督师府实景还原打造一部大型沉浸式演出《就在宁远》;举办古城文化节、海鲜火锅节等31项“文旅+”活动。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县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目的地。
六、内、外贸易业
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7609万元,同比增长8.0%。批发业销售额同比下降5.3%;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5%;住宿业营业额同比下降2.8%;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7.6%。
2024年,全年引进省外内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8.5%,总量、增速排名葫芦岛市各县区首位。
七、财 政
2024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3694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地方财政收入174561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4765万元,比上年增长2.9%,地方财政支出478413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科技支出113万元,比上年下降4.2%;教育支出58437万元,比上年增长0.8%;农业支出38819万元,比上年下降21.5%;社会保障支出96521万元,比上年下降1.8%。
助企纾困成效显著。积极开展金融助企“千亿送贷”行动,发放贷款5.69亿元,惠及企业820家。
八、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24年,城乡建设不断加强。持续开展“花开兴城、乐享园林”活动,栽植各类花卉1200亩,建成口袋公园5个。新改建城乡道路224公里,改造老旧小区42万平方米,建成5G基站网点277个,南部沿海城乡一体化供水一期全面竣工。
生态治理扎实有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0.24%,比上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全面落实河长制,海水养殖区综合整治、城市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兴城河总氮治理工程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建成运行,237个入河排污口治理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优良比例达100%。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土地卫片执法、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植树造林1.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7平方公里。
2024年,全年最高温度37.2℃,最低温-21.6℃,平均气温10.6℃,全市全年降水量670.4mm,比上年增加176.7mm。全年日照数2563.2小时。
2024年,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精准防控安全风险,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九、科技、教育、卫生和体育
2024年,全市专利授权量29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1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量3.96件。有效商标注册量7656件。
2024年,教育事业全面进步。南一小学邴家校区、文家中学等4所学校建成使用,温泉小学、二中迁入新址。公开招聘教师106名。加快“硕士城市”建设,引进77名高层次人才。
2024年,我市拥有各级中小学校79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26所,小学50所。全市在校学生39733人,其中,高中在校生7238人,初中在校生11957人,小学在校生20538人。2024年,我市为省内外各大专院校共输送考生3479人,其中,本科生1608人,专科生1871人。
2024年,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计456家,其中局直医疗机构6家、民营医院13家、驻在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预防保健机构1家,村卫生室255家、个体诊所140家,门诊部11家。全市公立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共2588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290人(包含私营医院和个体诊所以及取得资格但未参加工作人员);共有编制病床3330张,其中市内2840张,乡镇卫生院490张。
2024年,体育事业稳步发展。承办了2024第八届中国职工足球联赛(东北赛区辽宁葫芦岛基层赛),2024年葫芦岛首届先锋杯“传统”武术交流大赛,2024年兴城第五届九九重阳节最美老人健身活动展示,2024“乘风踏浪 逐梦宁远”自由式轮滑公开赛兴城站等多种多样的赛事活动。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10794人。其中,城镇人口166900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2.7%;乡村人口数343894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7.3%。全年出生人口2793人,人口出生率为5.5‰;死亡人口4630人,死亡率为9.1‰;自然增长率为-3.6‰。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市抽样调查显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41元,比上年增长6.3%。
乡村环境和美宜居。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8处,扎实开展“清洁家园”等5项行动,清运生活垃圾3.7万吨,清理河道沟渠2657公里。实施人居环境巩固提升项目24个,26座农村垃圾转运站投入使用。突出示范引领、典型带动,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25个、和美乡村3个。白塔乡塔沟村、大寨乡新立村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社会保障坚实有力。年度投向民生领域资金28.94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62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53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万余人。兜牢民生保障底线,持续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补助标准。
注: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2、本公报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据。
3、本公报除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统计局,其他内容来自各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