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综合
经雅安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24年芦山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1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27.16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35.67亿元,增长7.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8%、33.2%和59.0%。三次产业结构为15.4∶36.6∶48.0。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47.8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GDP的比重为64.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19.68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7.05亿元,增长8.5%。
二、农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34.3公顷,比上年下降0.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104.3公顷,增长8.7%;中草药材播种面积1160.9公顷,增长1.0%;蔬菜播种面积2750.1公顷,增长3.3%。
全年粮食总产量27501.7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小春粮食增长3.3%,大春粮食增长1.7%。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308.7吨,增长9.8%;蔬菜产量57968吨,增长2.9%;茶叶产量1377吨,增长5.1%;中草药材产量15013吨,增长3.1%。
全年生猪出栏8.09万头,比上年下降6.6%;牛出栏0.24万头,下降14.7%;羊出栏0.53万只,下降23.3%;家禽出栏85.40万只,下降17.8%;兔出栏4.91万只,下降13.7%;肉产量8518.6吨,下降3.9%;禽蛋产量10282吨,增长1.4%;牛奶产量94吨,下降6.0%。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526.67公顷,其中营林面积1266.67公顷、人工更新造林面积20公顷、社会造林面积240公顷。义务植树25.9万株,参与人数7.14万人,折合面积86.3公顷。年末实有国有林森林管护面积56649公顷。森林覆盖率78.23%,与上年持平。
全年水产品产量952吨,增长3.9%。
全年无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年末有效灌溉面积3534公顷。全年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平方公里。有效保障饮水安全农村人口4.54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0.0331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7.1692万千瓦,增长0.19%。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23.16亿元,比上年增长6.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8%。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7.3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纺织工业实现总产值39.41亿元,增长26.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4%。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4家,实现总产值10.05亿元,增长1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9.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1.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7%,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7%,技改投资增长36.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6.4%,其中交通运输投资下降55.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81.6%。商品房施工面积15.98万平方米,增长6.3%。商品房销售面积3.58万平方米,下降6.6%。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4亿元,比上年增长4.7%。
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15亿元,比上年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89亿元,增长5.0%。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77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0.71亿元,增加3.1%;商品零售25.27亿元,增长4.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5.15亿元,增加7.9%。
六、对外经济
全年国内省外产业项目新增实际投资18亿元,完成外商直接投资14.45万美元。
全年进出口总额12226.99万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出口额9603.10万元,下降2.9%;进口额2623.88万元,增长40.5%。以美元计价,全年进出口总额1715.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其中,出口额1348.44万美元,下降4.5%;进口额367.48万美元,增长38.2%。
七、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15万吨、比上年下降4.2%,货运周转量14747万吨公里、增长4.0%;完成公路客运量79万人、下降8.7%,客运周转量2786万人公里、下降8.1%。完成交通运输总周转量15026万吨公里,增长3.7%。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444.17万元,比上年下降17.6%。电信业务总量9953万元,增长2.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8万户,互联网用户7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71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20210万元,增长12.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3445万元,增长19.7%。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住户存款86.14亿元,增长10.8%。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8.39亿元,增长15.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9所,在校生11955人,教职工1088人,其中专任教师1078人。
年末共有学前教育学校2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4所、民办普惠性幼儿园6所,在校生2349人;小学14所,其中小学1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1所,在校生5857人;初中4所,其中初级中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1所、完全中学初中部1所,在校生2267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482人。
全年全县获得授权专利52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35件、外观设计专利11件。
全县申报市级科技项目1个,到位项目资金133.48万元。年末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10家。全面加大科普知识宣传,芦山科技馆全年接待参观者2.23万人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场所及活动广场45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9个(其中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2个),公共图书馆1个,农家书屋27个,社区书屋7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
年末拥有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项。
建成农村广播“村村响”67个,无线数字电视全面开通。年末无线广播电台1座,融媒体中心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9.8%;电视综合覆盖率99.9%。
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94个(医院5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22个、个体诊所5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实有床位755张,卫生技术人员757人,其中执业医师197人、执业助理医师85人、注册护士296人。5个医院中,执业医师105人、执业助理医师10人、注册护士201人;8个乡镇卫生院中,执业医师43人、执业助理医师33人、注册护士79人;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执业医师18人、执业助理医师13人、注册护士9人。
全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是100%和98%,分别与上年持平和提高1个百分点。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707.74/10万。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分别为0、506.34/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为5.03‰。
体育健身工程投入力度加大,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年累计全民健身路径131条,当年新建3条。年末全县共有体育馆1个,全年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8.07万人次。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扎实推进芦山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安排环保上级专项资金941.4万元,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8.1%,垃圾处理率为100%,依法对3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4个乡镇及以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监管。
全年发生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0起、死亡0人。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0人,比上年下降16.7%。
十二、人口
据2024年公安户籍年报显示,全县户籍人口11.5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78人,人口出生率5.9‰;死亡人口896人,人口死亡率7.7‰;人口自然增长率-1.9‰。年末常住人口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2%,比上年提高0.78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40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工资性收入24176元,增长2.9%;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637元,增长4.6%。其中,居住支出下降38.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5.4%,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44.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58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工资性收入11020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417元,增长6.0%。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7.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4.5%,交通通信支出增长5.1%,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增长5.0%。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0070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36936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不含失地农民)11007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7953人(其中建筑工伤参保5089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52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7085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1817人。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提高到78.55%。
全年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517户3489人,其中城镇341户469人,农村2176户3020人。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98元和597元,分别比上年提高48元和47元。符合条件的特困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共计717人,其中集中供养特困人数136人,集中供养率19.0%。在运营养老服务机构数1个,床位166张;在运营养老服务设施数9个,床位26张。城乡困难群众门诊救助25142人次,救助资金248.82万元,人均标准达到98.96元。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芦山统计年鉴-2025》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由于2020年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后,全省城乡属性和统计口径发生了较大变化,2023年四川各市县居民收支数据按城乡属性变化后的新口径进行核算,并按可比口径计算与上年同比增幅。
4、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机械化、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对外贸易、财政、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