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渭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省“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全市“一区三地”建设布局,深入实施“四强”行动,锐意进取、实干争先,全县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43167万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565万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28961万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415640万元,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7:17.4:5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5%、30.9%、44.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428元,比上年增长7.9%。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7.0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0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3.32%,比上年末提高1.73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8.0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6.68%。全年出生人口0.21万人,出生率为7.57‰;死亡人口0.25万人,死亡率为9.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5‰。

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567人,其中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8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当年安置退役士官4人。年末共有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362人,其中本年安排54人。全年累计输转富余劳动力7.26万人,其中组织输转6.83万人,输转脱贫人口3.7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9.73亿元。

农业

2024年全县共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0234.6万元,比上年增长6.5%;农林牧渔服务业1669.2万元,增长6.9%。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71.81万亩,比上年减少0.8万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9.76万亩,减少0.08万亩;玉米种植面积13.98万亩,减少0.09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8.67万亩,增加0.5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2.19万亩,增加0.15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34.72万亩,增加1.39万亩。果园面积0.28万亩,减少0.00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91万亩,减少0.12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9.08万吨,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夏粮产量5.89万吨,减少0.54%;秋粮产量13.19万吨,增长1.73%。

全年蔬菜产量1.66万吨,比上年增长17.48%。中药材产量12.87万吨,增长5.3%。园林水果产量0.41万吨,增长3.42%。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803.71吨,比上年增长6.68%。牛奶产量2336.36吨,增长0.05%。年末牛存栏5.22万头,下降2.96%;牛出栏1.66万头,增长10.11%。羊存栏18.86万只,下降2.03%;羊出栏14.93万只,增长9.98%。生猪存栏9.11万头,增长2.0%;生猪出栏5.26万头,增长1.24%。

表3   2024年全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76928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6.6%,制造业增长1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1%。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规模以上工业有生产活动的5个行业大类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4.6%、23.5%、17.8%,食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下降57.2%,25.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5197.7万元,增长45.8%。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比上年增加7家。

2024年全县建筑业增加值52501万元,比上年增长21.0%。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7家,比上年增加3家。

服务业

2024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4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7189万元,增长6.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6955万元,增长10.0%;金融业增加值37469万元,增长4.1%;房地产业增加值43428万元,增长3.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43873万元,增长4.7%。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7.3%。

全年公路客运量52.73万人,比上年增长4.11%;公路货运量661.94万吨,增长32.03%,公路运输总周转量215628.59万吨公里,增长21.74%。年末全县已通车的高速公路里程68公里,县内国道里程144.41公里,县内省道里程233.95公里。年末共有客运车辆72辆,公交车辆111辆,出租车243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21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8.54%。邮政业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82万件,增长61.06%;包裹业务0.42万件,增长162.5%。共有邮政营业网点18个,其中农村网点16个,共有快递营业网点74个。

年末5家电信企业共有营业网点125个,从业人员361人,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6121.24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实现电信业务收入14497.39万元,增长11.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0.8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0.5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72万户。

 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684.5万元,比上年增长6.1%。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1820.4万元,增长5.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3864.1万元,增长10.2%。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105785.0万元,增长4.7%;餐费收入29899.5万元,增长11.2%。

全年全县共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52.4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年末共有限额以上商贸单位18户。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753万元,比上年增长342.4%。其中出口753万元,增长342.4%。

全年实施新建续建招商引资项目72个,到位资金(省外)134.89亿元,比上年增长43.47%。全县电子商务销售金额1.89亿元,电子商务采购金额2.83亿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1025人。

 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9.2%。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7.6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6.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为9.9%、29.5%、60.6%。民间投资增长113%,工业投资增长44.7%,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2.5%。

全年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3.57%,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9%,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完成投资额增长6.65%,500-5000万元项目97个,完成投资额增长28.25%。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31.15%、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5.1%,共有房地产开发项目11个。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0.1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4%。

财政金融

2024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39200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069万元,增长6.85%。其中,税收收入11548万元,增长10.55%;非税收入12521万元,增长3.64%。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55005万元,下降6.1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下降7.3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89%,教育支出增长0.16%,农林水支出增长1.37%,城乡社区支出下降42.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15.6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301328.61万元(不含村镇银行数据),比上年末增长12.4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50797.74万元,增长12.75%。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42393.38万元(不含村镇银行数据),增长10.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427445.99万元,增长10.8%;涉农贷款余额454428.62万元,增长7.66%。

年末全县保险机构数11个,其中财产保险9个,人身保险2个,共有从业人员344人。全年保费收入2.31亿元,赔付支出7827.33万元。

 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2024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68元,比上年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比上年增长8.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77,比上年缩小0.09。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376元,比上年增长4.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278元,增长4.7%。

年末全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3户61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868户31228人,城镇特困供养29户29人,农村特困供养2876户2984人。

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1465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130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236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96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614人。

年末全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8590人,保险费收入10600.1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598人,保险费收入7055.65万元。

科学技术和教育

2024年全县财政科技投入6027万元,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59亿元。全县共有市级工程技术创新中心9个,科技特派员年末人数89人。专利授权量116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99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量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9件。年末注册商标拥有量1225件,其中本年注册成功148件。年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省级星创天地2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

全县共有普通高中4所,专任教师756人,年末在校学生5844人,当年招生2247人,毕业1808人。初级中学9所,专任教师551人,年末在校学生4841人,当年招生1636人,毕业1650人。小学25所,专任教师1167人,年末在校学生15930人,当年招生2722人,毕业2510人。九年制学校12所,专任教师793人,年末在校学生8595人,当年招生1999人,毕业2070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164人,年末在校学生819人,当年招生335人,当年毕业374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34人,年末在校学生89人,当年招生31人,当年毕业23人。各类幼儿园62所,年末在园幼儿7506人,当年入园2028人,当年毕业349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8.31%,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9.83%。全县当年本科上线人数1718人,本科上线率71.3%。

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2024年全县有国有转企改制演艺企业1个,从业人员30人,全年演出200场次。县级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15.52万册。博物馆1个,文物藏品1521件。文化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农家书屋217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终端接收站点217个,乡村舞台217个,城市数字影院2家。

年末全县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8780小时,全年制作广播节目125小时。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6210小时,全年制作电视节目880小时,广播电视从业人员37人。

全县有AAAA级景区3个、AAA级景区1个、AA级景区3个,旅游业从业人员182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2.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2%;旅游花费18.75亿元,增长107.5%。

年末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02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18个,村卫生室21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5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年末有卫生技术人员205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65人,注册护士88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253张。年内门诊诊疗人数52.92万人次,住院治疗8.76万人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婴儿死亡率2.66‰。

全县共有体育场馆1个,群众健身点32个,公共体育场地面积93.57万平方米,社会体育指导员640人,专职教练员5人,在训队员65人,等级裁判员104人,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16个。全年共承办2024年“中国体育彩票杯”甘肃省青少年山地、公路自行车锦标赛、“全民健身我先行”2024年甘肃省第二十届钓鱼锦标赛等省市县级体育赛事活动17项。渭源籍青少年获得国际体育赛事奖牌2枚、国家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5个、市级奖项8个。

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2024年全县水资源总量40.5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733.51立方米。总用水量2971.27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1243.47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68.79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1566.26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109.52立方米。

全年全县造林封育面积5.98万亩,森林面积38202公顷,森林蓄积量176.2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8.62%。有水源地保护区3个,保护面积1979.66公顷。当年完成“三同时”环保验收项目8个,总投资48214.9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044.95万元。全县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1%,工业废水处理2.49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75万元,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1346人。发生火灾82起,死亡0人,受伤0人,直接经济损失8.9万元。发生交通事故65起,死亡17人,受伤58人,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0.25人。

注:

  •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渭源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均未作机械调整。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或下降速度按不变价计算(2020年不变价)。地区生产总值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总量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进行核算。

3、固定资产投资包括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两部分。

4、公报中增长速度均以上年为基年对比。

5、本公报中相关行业统计数据来自县内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