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闵行调查队
2025年4月11日
2024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创新开放、生态人文、宜居安居现代化主城区建设。全区经济发展回升向好,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19.2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1089.06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3029.18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5%。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3.6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第三产业投资706.35亿元,增长3.6%。
表1: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 ||
指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合 计 | 803.69 | 3.4 |
第一产业 | ||
第二产业 | 97.34 | 2.2 |
#工业 | 97.34 | 2.2 |
第三产业 | 706.35 | 3.6 |
#房地产开发投资 | 542.44 | 3.5 |
#住宅 | 376.67 | 8.2 |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种植业2.32亿元,增长1.7%;林业0.09亿元,增长2.6%;畜牧业0.02亿元,下降12.3%;渔业0.06亿元,下降8.2%;农林牧渔服务业0.58亿元,增长0.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2万亩;蔬菜生产面积0.87万亩,上市蔬菜 5.19万吨。全年水产品生产总量为74吨。全区绿色食品获证核准产量2.14万吨;绿色食品认证率为 33.7%;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7.03万张。年末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6家,涉农企业37家,农业规模化生产比例达90%以上。全区农业企业(合作社)农产品商标、品牌在用数量52个。
至年末,经区、镇两级农业主管部门认定且正式对外开放的农业旅游景点有3家。完成农村人居环境“百村净美”专项行动,全区累计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99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50.15亿元,增长3.5%。
全年新能源、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2.59亿元,增长7.6%,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6%。
表2: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及其增长速度 | ||
指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 | 1872.59 | 7.6 |
#新能源 | 131.46 | 13.2 |
高端装备 | 307.17 | 3.4 |
生物医药 | 272.68 | -3.7 |
新一代信息技术 | 685.02 | 24.0 |
新材料 | 139.09 | -8.9 |
新能源汽车 | 30.83 | 59.1 |
节能环保 | 309.02 | -4.0 |
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碳酸型饮料产量97.36万吨,比上年增长4.7%;服装产量0.71亿件,增长1.3%;橡胶轮胎外胎产量579万条,下降18.3%;集成电路79.72亿块,增长10.2%。
表3:202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 |||
产品名称 | 单 位 | 产 量 | 比上年增长(%) |
糖果 | 万吨 | 7.36 | -0.6 |
乳制品 | 万吨 | 30.93 | -7.0 |
啤酒 | 千万升 | 9.79 | -4.5 |
碳酸型饮料 | 万吨 | 97.36 | 4.7 |
服装 | 亿件 | 0.71 | 1.3 |
纸制品 | 万吨 | 8.75 | 1.3 |
橡胶轮胎外胎 | 万条 | 579 | -18.3 |
塑料制品 | 万吨 | 25.16 | -4.2 |
交流电动机 | 万千瓦 | 1976 | 9.7 |
电力电缆 | 万千米 | 15.04 | -7.8 |
印制电路板 | 万平方米 | 51 | 21.4 |
集成电路 | 亿块 | 79.72 | 10.2 |
高压开关(11万伏以上) | 台 | 14434 | 376.4 |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01.4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7.2%;百元工业总产值实现利润8.62元。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9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25.14亿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32.94亿元,下降4.7%;安装工程产值64.16亿元,增长3.9%。
四、批发和零售业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523.58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全年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7867.81亿元,比上年下降2.5%。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3.87亿元,比上年下降8.5%。
全年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中,汽车类销售额729.71亿元,比上年下降5.8%。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1071.21亿元,同比增长13.8%。
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117个。其中,专业(工业消费品)市场16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5个,室内菜市场96个。全区现有1个国际级消费集聚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业中心);3个市级商业中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商业中心、吴中路商业中心、莘庄商业中心);6个地区级商业中心(南方商城商业中心、南虹桥商业中心、七宝商业中心、梅陇商业中心、颛桥商业中心、浦江商业中心);3个特色商业街区(老外街、环锦江乐园、马桥人工智能小镇);1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吴中路商圈);1个区域物流枢纽(虹桥物流枢纽);45个城市商业综合体。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7.36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坚持公交优先战略,积极倡导绿色交通,努力优化公交出行质量。至年末,闵行区域内有公交线路247条,其中,区域性线路99条,过境公交线路148条。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064公里/平方公里。年内优化调整19条公交线路,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3.9%。2024年,新增备案公共停车场113家、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6412个。
区内运营有轨交1号线、2号线、5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2号线、15号线、17号线、浦江线、金山支线以及机场联络线共12条线路、58个轨交站点,线路总长约110.94公里。此外,嘉闵线、示范区线、13号线西延伸和23号线已开工建设。
全年邮政服务业实现业务收入3.3亿元,比上年下降13.0%。全年收寄国内、国际函件424.1万件,包件12.1万件,国内汇票0.8万张;全年投送函件2540.3万件,各种报刊杂志4762万件。
全年快递业务收入累计完成104.8亿元,比上年下降7.1%。全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42708.9万件,比上年增长2.5%。
全年“电信”、“移动”和“联通”共完成业务收入42.79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0.4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5.77万户,其中5G用户302.98万户。
全区共有星级旅游饭店5家,其中五星级2家,三星级3家,星级旅游饭店共接待13.82万人次,饭店客房总数为772间。全区共有4A级旅游景点5家(锦江乐园、召稼楼古镇、浦江郊野公园、闵行文化公园、七宝古镇),3A级旅游景点4家(老外街、体育公园、韩湘水博园、麦可将文创园)。8家A级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1248.71万人次(召稼楼古镇目前闭园进行二期改造)。全区有4A级旅行社3家,3A级旅行社21家,区内旅行社共组团31.18万余人次,接待4.46万人次。
六、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42.44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住宅投资376.67亿元,增长8.2%。房屋施工面积1545.6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9%;新开工面积162.07万平方米,下降40.2%。房屋竣工面积117.8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5.2%。
全年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92.1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2.7%;新建商品房销售金额750.83亿元,比上年下降14.6%。二手住宅成交面积208.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6%;二手住宅成交金额898.71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核准上市住宅楼盘18个,上市面积94万平方米。七宝镇05-08地块、虹桥镇29b-04地块等共计4个动迁安置房项目实现竣工,建成安置房2720套22.52万平方米。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5.98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区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6.73亿元,增长3.1%。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6.04亿元,比上年下降6.8%。
表4:2024年财政收支及其增长速度 | ||
指标 | 绝对数(亿元) | 比上年增长(%)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925.98 | -1.0 |
#区级地方收入 | 336.73 | 3.1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426.04 | -6.8 |
#一般公共服务 | 34.93 | -6.5 |
公共安全 | 21.04 | -7.7 |
教 育 | 81.06 | 6.4 |
科学技术 | 14.62 | 12.4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62.88 | -1.1 |
卫生健康 | 31.56 | -37.9 |
城乡社区事务 | 51.83 | -7.8 |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58.26亿元,比上年增长6.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75.00亿元,比年初增长1.0%;贷款余额5035.75亿元,比年初增长5.0%。
八、对外经济
全年吸收合同外资24.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9.1%。其中,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37个,吸收合同外资19.6亿美元。服务业吸收合同外资22亿美元,占比90.2%。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完成合同外资3.9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7.7%,实际到位外资2.6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2%。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3.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5%。全年新增功能性机构16家,累计功能性机构171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1家,外资研发中心100家。
九、重点区域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建设提质增效。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新一轮国家支持政策,12项政策落地实施。围绕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加大精准招商和项目落地力度,新增总部类企业21家。虹桥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全面建成,累计落地贸易型企业962家。专业服务要素加速集聚,累计入驻人力资源企业263家、法律服务机构151家、境内外贸易机构19家,虹桥海外发展服务中心揭牌成立,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等功能性平台布局建设。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7.12亿元,比上年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88亿元,增长4.6%;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2049.50亿元,下降8.5%;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08.11亿元,下降1.4%。
“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提速升级。配合市政府发布“大零号湾”建设20条政策措施,设立50亿元市级专项资金。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闵行基地、上海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等策源平台启动运营。推动上海交大集成电路学院、香港大学上海智能计算研究院成立,全国首个智能机器人中试验证平台启动建设。“大零号湾”科创金融联盟集聚基金规模超3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0亿元。基本完成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重组,累计建成11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06亿元,比上年增长33.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7.71亿元,下降1.2%;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419.31亿元,下降1.8%;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48.15亿元,增长5.3%。
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6.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
2024年度,市级市政交通重大工程涉及闵行区的项目共18个,主要有机场联络线、银都路越江、上海示范区线、轨交13号线西延伸、嘉闵线、区区对接道路等工程。其中,外环西段抬升项目持续推进建设。
持续推进昆阳雨水泵站建设;推进虹南等调蓄池建设;做好公共数据上链工作,梳理目录110条。
全年自来水售水量2.5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0.9%。全年售电量237.7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年内最高用电负荷56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0%。全区共有家庭燃气用户数98.60万户,其中天然气居民用户数89.46万户,液化石油气居民用户数9.14万户。
表5:2024年闵行区公用事业情况 | ||||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比上年增长(%) | |
自来水售水量 | 亿立方米 | 2.58 | -0.9 | |
#工业用水 | 亿立方米 | 0.36 | -1.7 | |
居民生活用水 | 亿立方米 | 1.31 | -1.0 | |
售电量 | 亿千瓦时 | 237.71 | 8.1 | |
#工业用电 | 亿千瓦时 | 62.68 | 1.7 | |
居民用电 | 亿千瓦时 | 55.25 | 15.3 | |
天然气销售量 | 亿立方米 | 4.97 | -0.5 | |
#居民用 | 亿立方米 | 2.21 | 1.1 | |
液化石油气销售量 | 万吨 | 1.38 | -31.4 | |
说明:电力数据包括闵行区和徐汇区。 |
十一、信息化建设
推进5G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5G移动通信基站布局,累计建成5G基站7950座,实现公共区域5G信号全覆盖。支撑各类5G融合应用场景,推进和引导工业制造、健康医疗、交通物流、智慧教育等领域的5G应用创新示范项目累计142个。
深化随申办“三云”建设(市民云、企业云、政务云)移动端建设。“市民云”累计上架223个服务事项,年度访问数总量1.03亿次;“企业云”累计上架47个服务事项,“云上·开店”特色服务事项在全市首创;“政务云”累计PC端上线6个办公应用,移动端上线19个办公应用。
持续深化“一网通办”改革,新增、优化6个“高效办成一件事”、10个“智慧好办”事项、5个“免申即享”事项和4个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相关应用场景,全程网办率为94.35%。丰富电子材料库建设应用,同步市级4191事项情形720个目录,累计入库电子材料9.92万份,关联28大类高频目录4.75万份;上链6145余份;挖掘“云上·开店”复用场景应用。全新上线“政务虚拟大厅”,深度融合“云窗口”、音视频通话、VR等技术应用,实现与实体大厅同质服务体验。
稳固开展新版社保卡换发工作。2024年全年,共申领社保卡40083张,补换社保卡26351张,网点制卡13155张。
十二、教育、人才和科学技术
至年末,全区共有中学、小学、幼儿园、中职校、专门学校、特殊教育学校338所,在校学生26.24万人,全区教职工2.7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04万人。2024年新开办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闵行实验学校,2所幼儿园分别为华东师范大学附属闵行虹桥幼儿园和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季乐路幼儿园,原上海市闵行区莘松小学和闵行区花园学校合并变更为上海市闵行区莘庄实验小学。
表6:2024年闵行区各类学校及学生情况 | ||
类别 | 学校数(所) | 在校学生数(人) |
中学 | 88 | 126769 |
小学 | 57 | 80476 |
幼儿园 | 183 | 49787 |
中职学校 | 6 | 4897 |
专门学校 | 1 | 17 |
特殊教育 | 3 | 464 |
全年审核通过居住证积分申请82930人,引进人才6632人,“居转户”6169人。“三支一扶”大学生23人。全年申请人才安居租房补贴2170人,涉及资金2458万元;61人获得2024年度领军人才资助。
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推进,至年末已建有国际技术转移渠道32个、技术转移服务机构41家;全年共认定技术合同6550项,合同成交额505亿元。全年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17 家、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21 家、区科技小巨人企业35 家 。至年末,全区共有11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其中院士工作站8家,专家工作站107家。
全年专利授权量16484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约70件。新增市专利工作示范企业5家、市专利工作试点企业10家。5项发明专利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
十三、文化、卫生和体育
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近1.41万平方米,包括古美路街道文体活动中心、闵行城市书房大零号湾馆、闵行城市书房花田馆、闵行城市书房金虹桥公园馆、莘庄镇非遗青年空间等。建成3个农村电影放映示范点、3家城市书房以及12家一间美术馆。举办各类公共文化活动5642场,线上、线下参与总量超891万人次。闵行文化云累计平台访问量2328万人次。区图书馆流通书籍181.5万册次,接待到馆读者106.82万人次。727家社会主体、2944项文化产品入选文化配送产品资源库,完成市区两级文化配送演出、展览、讲座及特色活动560场。公益电影放映1500余场,开展近500场“非遗在社区”活动。
至年末,全区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9个,其中医院8个(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个,三级未评等级综合性医院1个,三级专科医院1个,二级未评等级综合性医院1个,二级中西医结合医院1个,二级专科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其他机构2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794人,实有床位5702张。2024年,全区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1570.79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93%。未发生孕产妇死亡,户籍婴儿死亡率1.17‰,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444.12/10万。全区接种疫苗715872针次,常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率437.65/10万,均无接种差错及事故。
表7:2024年闵行区卫生机构情况 | ||
指标 | 单位 | 绝对数 |
医疗卫生机构数 | 所 | 29 |
医院 | 所 | 8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个 | 14 |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 个 | 5 |
其他机构 | 所 | 2 |
在岗人员 | 人 | 12762 |
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 人 | 10794 |
执业(助理)医师 | 人 | 4045 |
注册护士 | 人 | 4690 |
实际开放床位 | 张 | 5702 |
全年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5万平方米,新建(改建)1个市民健身中心、2个市民球场、3条市民健身步道、4个市民健身驿站、68个健身苑点。大零号湾体育中心、七宝市民健身中心正式开馆。七宝镇获评上海市全民运动健身试点街镇。闵行输送运动员覃海洋与队友夺得巴黎奥运会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金牌。完善后备人才体系建设,成立闵行区青少年训练中心,2024年共注册运动员4329人。圆满保障ATP1000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和别克LPGA锦标赛两大国际赛事,全程超22万人次观众至现场观赛。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72.50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18.27万人。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33.8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2.16万人。年内出生人口7219人,死亡人口 9492人。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85.93岁。
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662元,比上年增长4.0%。
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新增完工300台。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11273套,完成认定3893套人才公寓房源。完成闵行区第十一批共有产权保障住房轮候家庭摇号29户、选房16户。发放廉租租金3537.84万元。享受租金配租1392户,实物配租58户。
年末本市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员12744人。落实本区就业援助政策,发放用人单位吸纳安置本区户籍就业困难人员补贴共计2940万元。全区组织89705名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其中,高技能人才培训5494人。帮扶1138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面试活动684场次,推荐录用16441人。
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人员0.77万人,领取养老金人员1.50万人,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1400元提高到1490元。区集中管理的征地养老人员2.2万人,征地养老人员生活费平均由每人每月2750元提高至2878元。
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医保预算费用实际申报数53.36亿元,医保各类业务达68.65万人次,城乡居民医保参保38.20万人,互助帮困参保3.41万人。
全年全区享受最低生活救助保障待遇对象9172人,发放生活救助保障金17088万元;对50066名支援外地建设退休(职)回沪定居人员发放帮困补助金31072万元。为150名低保低收入安徽下放回沪定居人员发放专项帮困帮扶金94万元。区救助站全年共救助受助人员641人。
全年新增养老床位302张,完成301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建。新增16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6家日间照料中心、10家助餐服务点、20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至年底,享受政府养老服务补贴的困难家庭老人有4162人;助餐受益老人总数2万人。共为32.7万名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发放老年综合津贴5.34亿元。
至年底,共有持证残疾人40537人。为8920名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为8944名残疾人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使43463人次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投入康复经费2572万元。全年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477名,失业登记残疾人124人。投入助困、助医、助养、助学、人身意外保险等社会保障资金1272.51万元。为15402人发放残疾人交通补贴约908万元。
十五、环境保护
全区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达87.7%,PM2.5年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20个地表水市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优Ⅲ类水体比例达100%。全面启动美丽闵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20家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精细化管理试点工作,完成150余辆国二非道路移动机械提前淘汰。推进实施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和分类整治。高标准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培育首批“无废医院”“无废校园”“无废机关”“无废工厂”等12个“无废细胞”。
全年完成8公里骨干河道综合整治任务;河湖水面率达到9.29%。依托河长制工作平台,持续推进吴泾、浦江、马桥、华漕、新虹、浦锦6个街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全年均值无劣V类河道断面,优Ⅲ类好水占比达75%。
年内新建各类绿地100公顷、立体绿化3.1万平方米、新建绿道30公里,口袋公园20座,新增城市公园2座。
闵吴码头全年共转运处置各类垃圾83.76万吨;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共处置湿垃圾16.19万吨;收运处置餐厨废弃油脂量5941吨;区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共计处置装修垃圾64.4万吨,拆房垃圾23.2万吨。
十六、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
全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08人。
全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98.01%,全年未发生10人以上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全年查处食品药品案件1370件,移送食品药品涉嫌犯罪案件6起。2024年全年,区市场监管局受理并办理市民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咨询信息18477件。
十七、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推进文明创建转型升级,统筹实施“文明城区 创建为民”实事项目25个、“微更新”项目9个,首次荣膺“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区”,蝉联“最具幸福感城区”。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筹推进“人民城市 文明风采”群众性主题活动工作项目和群众活动119个。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共举办“文明风尚大篷车”“文明风尚邻课堂”“闵礼知行礼仪课堂”91场。持续办好“文明闵行”微信公众号、“闵行文明网”等平台,开展“网上祭英烈”“向国旗敬礼”等主题网络文明传播活动,阅读量累计超163万。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累计建成区、街镇、村(居)三级文明实践阵地和特色“益空间”753个。深化“浦江第一湾”文明实践带建设,推动苏河前湾文明实践带建设,打造大零号湾文明实践圈,30家单位加入“动力伙伴”,发布6大类45个服务项目。
说明: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电力数据包括闵行区和徐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