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选择区域:>>

乐陵市统计局

(2025年3月)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形势,全市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德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统一部署,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奋进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领域取得瞩目成绩,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我市2024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26.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5.78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25.45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9亿元,增长7.1%。三大产业结构由15.3:34.9:49.8调整为14.03:38.46:47.51。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截止2024年末,全市共有市场主体67300个,增长9.71%,其中企业12531个,增长13.33%;农民专业合作社3082个,增长0.88%;个体户51687个,增长9.43%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24年,我市实现粮食总产量87.25万吨,同比增长0.72%。小麦、玉米产量分别达41.91万吨、44.91万吨,较去年分别增长1.26%和0.06%。棉花种植面积1.3万亩,棉花总产量1179.7吨。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猪肉产量5.99万吨,同比增长29.5%。水产品产量0.69万吨,同比增长3.66%。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9.75%,全市100%的乡镇和行政村通了客车、有线电视和自来水。

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    标 单位 绝对量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87.25 0.72
小麦 万吨 41.91 1.26
玉米 万吨 44.91 0.06
棉花 万吨 0.12 -0.02
蔬菜(不含瓜类) 万吨 39.06 4.10
水果 万吨 13.89 5.06
生猪年末存栏 万头 38.13 6.70
牛年末存栏 万头 4.41 -9.50
羊年末存栏 万只 6.01 -31.4
猪牛羊肉 万吨 6.80 20.49
禽肉 万吨 2.29 22.70
禽蛋 万吨 2.28 -16.80
奶类 万吨 10.6 51.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发展。2024年,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4家,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0.6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3 %。

支柱企业、重点行业作用突出。2024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6家,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5家,销售收入过30亿元的企业2家。过亿元企业销售收入合计252.9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6.02%。汽车制造业、体育器材、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四大行业实现产值186.92亿元,增长3.12%,占我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3%。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8.54%,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4.02亿元,增长6.41%;实现利润29.84亿元,增长56.23%。

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2024年,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法人企业34家,从业人员3127人,同比增长6.9%,完成产值17.01亿元,同比增长6.9%。

 

四、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一是企业培育成效显著。获批高新技术企业3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7家,同比增长17.6%。二是对上争取持续发力。获批德州市级以上重点科技计划项目17项,争取资金5366.85万元。备案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505亿元,同比增长104.08%。三是创新成果亮点突出。获评德州市科技创新成果7项;1项成果入选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5项成果入选德州市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1家企业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节能环保全国赛优秀企业;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1人入选省级人才工程,1人入选德州市级人才工程。四是平台建管持续提升。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基地1家,德州市级重点实验室2家,德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德州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1家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通过验收评审。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2024年,全市在建投资项目共276个。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速10.1%;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增速11.1%;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3.4%。

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增长。2024年,我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36家,商品房销售面积56.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1%。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2024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3.64亿元,同比增长7.1%。按行业类别统计,实现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7.43亿元,零售业销售额13.74亿元,住宿业营业额0.58亿元,餐饮业营业额3.07亿元。限额以上单位主要商品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0.0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28%,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增长156.4%,粮油食品类增长12.01%。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2.62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出口实现61.45亿元,同比增长38.8%,进口实现11.17亿元,同比增长-33.8%。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085万美元。

 

八、交通、邮电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客货运政策性影响减少。2024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466.2公里。目前全市共有货运公司83家,二类汽车修理厂11家,客运站1个。全市营运车辆达到3547辆,其中,班线客运31辆,出租车199辆,营运货车2951辆,公交车162辆。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24年邮电所总计24处,邮路总长度1212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2317公里,邮政业务总量21142万元,同比增长36.87%。2024年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53.76万户,其中移动用户30.6万户,联通用户16万户,电信用户7.16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19.5万户,其中移动用户8.5万户,联通用户7.6万户,电信用户3.4万户。

 

 

 

九、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地方财力不断加强。2024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亿元,同比增长7.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26亿元,同比增长61%。快速增长的地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金融存贷款增长较快,有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02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8.81亿元,比年初增加29.9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92.32亿元,比年初增加41.25亿元;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40.19亿元,比年初增加34.69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07.2亿元,较年初增加21.98亿元。较高金融贷款额度,对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十、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事业协调稳定发展。2024年,全市共有学校239处,其中幼儿园137处、小学73处,普通初中12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1处,高中3处,职业中专2处,特殊教育学校1处,在校生95148人,教职工7183人。

影视文旅破局起势。影视城建设加快推进,一期、二期建成投用,开园大剧《国色芳华》开播、贺岁大片《唐探1900》上映。成为全省第三家“齐鲁嗨拍·山东省影视拍摄取景地”,先后亮相国内知名影展并荣获全国文化产业基地突出贡献奖。我市先后在山东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培训会、全省电影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与30家头部影视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影视产业的经济带动日渐凸显,电视剧《国色芳华》、电影《唐探1900》剧组在我市拍摄期间产生的食宿费和车辆租赁费分别达1300万元和6000万以上。累计招募群众演员近3万人,常态化开展群演培训,群演素质获行业认可。

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3个文化站被山东省文旅厅评定为“特级站”,7个文化站被评定为“一级站”。成立群星合唱团,普及推广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800余场。加强群众文艺创作,话剧小品《乐人助车》等4部作品先后获省级重量级奖项。

文旅要素持续完善。新增国家3A级旅游景区2家、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1个、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培育单位1家、三星级饭店4家、德州市工业旅游后备培育单位8家。冀鲁边区革命纪念馆获评国家二级博物馆,冀鲁边文旅综合体配套设施提升项目入选全省旅游景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示范项目。千年枣林游览区入选文化和旅游部“人间有味 自在乡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醉美”夜乐陵、“遇见枣林”露营季、红色研学游以及八大主题上百项文旅提振消费活动贯穿全年,发放惠民消费券300万元。

文化遗产保护有力有效。全面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点36处。黄夹镇西街村入选第四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51处文保单位、30余处革命旧址纳入影视拍摄取景地范围。4项非遗成功申报德州市第八批非遗项目,其中2个项目成功申报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开展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传承活动,10余项非遗项目纳入“非遗课堂”。

招商引资卓有成效。推动出台《乐陵市推动文化旅游发展补贴奖励政策》《乐陵市推动影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鼓励扶持影视文旅经营主体。2024年以来,新注册登记影视相关企业72家,新增、改造宾馆酒店民宿17家,新增床位3500余张,新增餐饮、娱乐场所512家。先后赴深圳、珠海、中山等地实地考察,赴北京、济南、泰安等地推介乐陵文旅资源。

广播、电视事业有序发展。2024年,全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播出节目套数1套,平均每日播音时间17.5小时;电视节目套数2套,平均每天播出时间18小时。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24年,全市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5个,民营医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诊所79家,村卫生室363家,执业医师(执业助理)1421人,注册护士1519人。乡村医生756人,其中执业医师56人,执业助理医师102人,注册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162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24年,全市拥有运动场所1067处,其中公共体育公园14处,乡镇(街道)文体广场1053处,举办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各项比赛101次,其中职工运动会10次,社区运动会48次。高水平赛事拉动体育消费,首次承办全国飞盘锦标赛和“好运山东 健行大运”2024自行车运动联赛(乐陵站)。

 

十一、城市建设

城市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区供水总量1078.11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100%;天然气供气总量4484.52万立方米,燃气普及率100%;供热总量225万吉焦;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8.5%、39.6%和100%。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总量稳中略降。2024年末,我市常住人口53.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3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7.16%。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24年我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99元,增长5.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725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68元,增长6.0%。

注:

1、本公报使用数据为快报数或初步统计数。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