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同城发展、主城引领、城乡共兴、产业提能”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有效落实各项宏观政策,生产稳定增长,市场预期不断改善,全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广安区辖区(含枣山、穿石,简称全区,下同)地区生产总值(GDP)314.1亿元,同比增长6.4%(简称增长,下同),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7.8亿元、44.9亿元和231.4亿元,分别增长2.2%、4.0%和7.7%,一、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4.6%、9.0%和86.3%,分别拉动GDP增长0.3、0.6和5.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14.9:73.0调整为12.0:14.3:73.7。区本级(不含枣山、穿石)地区生产总值(GDP)287.4亿元,增长6.7%,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4.4亿元、41.9亿元和211.1亿元,分别增长2.2%、4.6%和7.9%,一、二、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分别为4.6%、9.9%和85.5%,分别拉动GDP增长0.3、0.7和5.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2:14.8:73.0调整为12.0:14.6:73.5。
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183.3亿元,增长6.3%,占GDP的比重为58.3%。其中: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为36.9亿元、26.1亿元和120.3亿元,分别增长2.0%、1.5%和9.0%。区本级民营经济增加值167.4亿元,增长6.7%,占GDP的比重为58.2%。其中: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为33.6亿元、24.0亿元和109.8亿元,分别增长2.0%、1.4%和9.7%。
二、农业
全区粮食播种面积82.8万亩,粮食产量33.9万吨,增长1.3%,其中:夏粮产量增长2.9%;秋粮产量增长1.1%。粮食作物中,水稻播种面积39.2万亩,产量21.0万吨,增长0.8%;玉米播种面积14.4万亩,产量6.0万吨,增长3.1%;小麦播种面积2.4万亩,产量0.7万吨,增长20.0%。经济作物中,油料种植面积20.6万亩,产量3.6万吨,增长7.8%;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5.7万亩,产量52.5万吨,增长4.4%;中草药材种植面积0.6万亩,产量714吨,增长54.6%;园林水果种植面积4.0万亩,产量1.6万吨,增长4.7%。全年生猪出栏72.6万头,下降8.4%;牛出栏0.4万头,下降8.3%;羊出栏2.9万只,下降19.1%;家禽出栏539.1万只,下降12.8%。全年猪肉产量下降2.1%,牛肉产量下降10.1%,羊肉产量下降14.4%,禽蛋产量下降3.8%,牛奶产量下降8.1%。
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6.9万亩。持续落实稳定生猪生产系列政策,新建规模养殖厂3个。特色产业取得新成效,巩固提质龙安柚等特色优势产业5.08万亩,建成龙台白酒产业园等11个农产品初深加工基地。高产展示取得新突破,建成水稻十万亩绿色高产片1个、千亩展示片13个、百亩超高产攻关片5个、50亩高产田216个。农旅融合取得新进展,举办“金色广安·春归花桥”油菜花季、肖溪古镇渠江首届油菜花季、大龙黄桃展销会,全国夏季“村晚”特色农产品集市活动、安逸走四川·广安“柚”相见—“和美乡村中国行”全国和美乡村文化旅游推介等农旅活动,接待游客200万余人次。
全区森林面积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4.3%,人工(更新)造林面积66.7公顷。农业有效灌溉面积2.7万公顷,机电井数175眼,机收面积4.0万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57.7万千瓦,农药使用量876.9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增加值22.5亿元,增长10.5%,占GDP比重为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1%。区本级工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10.2%,占GDP比重为7.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户,当年新增6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2%;工业投资下降58.3%。
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增长12.7%,工业产销率99.9%。
全区建筑业增加值22.5亿元,下降0.5%。区本级建筑业增加值20.6亿元,增长0.1%。区本级资质以上等级建筑企业纳入统计共85户,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3%。
四、服务业
区本级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7.7亿元,增长7.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5.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11.1%;金融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4.0%;房地产业增加值13.6亿元、下降4.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9.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15.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8%,新培育规上服务业企业5户。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区本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6.4%,商品房施工面积252.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51.6万平方米。
2024年,广安区纳入省市重点项目15个,完成投资80.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7.6%。其中,竣工类项目5个,完成投资3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44.3%;加快建设类项目6个,完成投资31.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35.7%;新开工项目4个,完成投资1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6.5%。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区本级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7亿元,增长5.9%。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分别为24.0亿元、159.1亿元、4.2亿元、21.5亿元,分别增长5.6%、5.8%、29.2%、3.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0.0亿元,增长6.3%;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8.7亿元,增长5.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25.6亿元,增长7.2%;商品零售183.1亿元,增长5.8%。限额以上商贸单位新培育28户。
成功打造吾悦•新印巷等特色街巷集群10个,提档升级浓溪镇商贸综合体等乡镇商贸中心5个,加快建设一品天下•广安里,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二期)、区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互联网+流通”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大力实施“消费促进年”活动,举办各类促销活动145场次,拉动消费8.6亿元。
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9%,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35.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4.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76.1%,家具类增长40.7%,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增长9.8%。
区本级A级景区共7个,其中5A和4A级景区各1个,名胜风景区和文物保护区4个,星级酒店3个。快速推进文庙、白塔等活化利用,全国最大村级博物馆聚落—牌坊村建川博物馆聚落等重点文旅项目加快建设,沉浸式宋韵商街“广安不夜城”开街运营,渠江灯光秀新晋网红打卡地。推出全国首个县域“旅游美食地图”,荣评2024年全国乡村振兴赋能计划MCN年度领跑品牌。累计接待游客650万人次、带动旅游消费56亿元。
七、对外经济和经济合作
区本级新签约引进项目34个,协议资金84.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类项目12个,完成率100%。34个签约项目中,一产业1个、二产业17个、三产业16个。全年固投共计到位129亿元,完成率172%,其中国内省外固投124.9亿元,完成率166%,新设立外资公司2家,国际直接投资(FDI)到位资金50.66万美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5076万元,其中出口额11522万元,进口额3554万元。
八、交通、通信和邮电
全年实施石笋镇至白市段、八一至浔栖江南段、大安至东岳至恒升段等美丽乡村旅游路36.4公里,农村公路窄路加宽、通组硬化路工程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交通类项目等农村公路110公里。区本级境内公路总里程2928.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01.2公里,等级公路2827公里。
区本级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8.1%,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6.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3.9万户,宽带用户28.3万户。
九、财政、金融
2024年区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4亿元,增长3%,其中税收性收入4.7亿元,下降20.7%,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8亿元,增长3%。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金融数据含前锋区)1351.1亿元,增长11.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92.7亿元,增长11.9%。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义务教育学校65所,其中:小学24所、初中41所;高中1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5所,幼儿园129所,高校1所。小学在校生数5.1万人,专任教师3184人;普通中学在校生数5.1万人,专任教师431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数7158人,专任教师351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数1.3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8.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6%。
全区专利授权数24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5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量165件。发明专利有效量(累计)86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4个。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融媒体中心2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73.7%。
全区公共图书馆2个,影院9个,博物馆1个,文化馆2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6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46.6千册;体育场地数2716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平方米。
全区卫生机构63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个,诊所188个,妇幼保健院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技术人员6738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338人,注册护士3338人。医疗机构实有床位6261张,其中:医院床位数5216张。医疗机构门诊人次521.0万人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12‰,新生儿死亡率0.71‰。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广安主城区全年共有效监测366天,达标310天,达标率84.7%,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值为48.5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均值为35.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为5.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均值为18.6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年均值为1.1毫克/立方米、臭氧年均值为148.0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均值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渠江各监测断面达到地表水Ⅱ类-Ⅲ类水质,肖溪河、蒙溪河、土河、渔池滩河、消水河等河长制河流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
全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7个(均为地表水),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达标率100%。
18座乡镇污水处理站监测达标率100%,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达标。
全区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与去年持平。
十三、人口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4.5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33.5万人、城镇常住人口4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1%,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年末区本级总户数25.2万户,户籍总人口为79.0万人,其中乡村人口48.5万人,城镇人口30.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8.6%。出生人口4884人,出生率0.62%;死亡人口8757人,死亡率1.11%;人口自然增长率-0.49%。
区本级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1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全年输出农村劳动力24.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0.7亿元,开展各类就业培训53次。
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95万人,区本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5万人。区本级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数27个,其中养老机构数24个;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床位数3350张,其中养老机构数床位数3310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769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1062人。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广安区2025年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公报中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由于统计方法制度、统计口径调整,部分数据有修正。
4.公报中所提到的广安区辖区含枣山街道、穿石镇。
5.公报中林业、渔业、农机、交通运输、邮政、电信、金融、旅游、文化事业和广播电视、项目投资、对外贸易、招商引资、财政、税收、科技、教育、体育、户籍人口、档案、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保障等数据分别来源于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教科体局、区公安分局、区人社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区经信局、区住建局、区医保局、区经合中心、区生态环境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电信广安分公司、移动广安分公司、联通广安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其余数据均由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广安调查队初步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