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统计局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淅川县统计局

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 计 公 报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970766万元,增长6.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6570元,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581215万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889349万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500202万元,增长6.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0:29.4:50.6转变为19.6:29.9:50.5。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下降0.4、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0.5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745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新增返乡入乡创业201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89人,就业困难人再就业405人。

二、农  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96.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8.9万吨,增长1.7%,其中夏粮16.2万吨,增长6.6%;秋粮12.7万吨,下降4%。经济作物生产稳定,油料面积63.6万亩,油料总产量达14.7万吨;林果业快速发展,柑桔、杏李、软籽石榴、核桃等水果和食用坚果种植面积达32.3万亩,产量10.1万吨;丹参、金银花、黄姜、艾草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8万亩;烟叶面积1.4万亩。农业产值751522万元,增长3.5%。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5万亩;幼林抚育面积1.6万亩。全年林产品产量达0.2万吨;林业总产值17372万元,增长13.5%。

全年肉类总产量1.6万吨,其中猪牛羊肉总产量1.4万吨;禽蛋产量1.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完成197111万元,增长11.6%。全年水产品产量达2.6万吨。渔业总产值完成35482万元,增长2.7%。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08055万元,增长4.1 %。

三、工 业

全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140家,实现总产值778816万元,下降6%。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总产值23140万元,增长2.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总产值完成99731万元,下降23.9%;重工业产值完成679086万元,增长0.6%。全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5家。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5438万元,增长15.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6607万元,增长12.2%。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5883万元,下降26.5 %;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69556万元,增长27.5%。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增加值181298万元,增长19.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2.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0506万元,增长5.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1.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4549万元,增长31.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7608万元,增长23.9%。实现利税总额40700万元,下降12.6%,实现利润21554万元,增长 14.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2380万元,增长10%。其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156432万元;民间投资62482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52%;技术改造投资117156万元,占总投资额的9.7%。

50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580236万元,增长37.4%;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投资额421819万元,增长18.6%。全年施工项目达34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3个。

房地产开发投资45948万元,下降4.7%,商品房销售面积289804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15123万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2205万元,增长6.7%。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84628万元,增长11.6%。分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797082万元,下降0.5%;零售业销售额1421428万元,增长8.6%;住宿业营业额53039万元,增长201%,餐饮业营业额187784万元,增长4.3%。商品销售分类零售额:粮油食品类增长27.5%;烟酒类增长31.8%,服装类增长31.9%;日用品类增长27.4%;通讯器材类增长34.6%;新能源汽车增长131.7%;石油及制品类下降8.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1.5%;体育、娱乐用品下降72.7%。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23548万元,其中出口18924万元,进口4623万元。

  1.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1101234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达到44857万人公里。公路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共实施交通建设工程6项,总投资2.7亿元,改建新建村村通公路26公里,维修公路306.4公里,改造新建危桥18座。年末公路通车里程4093.5公里,公路密度达145.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路况和质量稳步上升,年末公路干线好路率83%,县乡公路好路率86%。全县客运班线发展至109条,营运班线客车190辆,日发班次282次,全县所有行政村通上班车。机动营运船舶73艘,客位2228个,载货量3620吨位。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6430万元(含移动通讯),其中邮政10106.3万元,电信46323.7万元。通讯设备和邮电技术水平进一步更新提高,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年末固定电话13799户,其中城市10661户,农村3118户,移动电话用户达50.2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7.4万户。

旅游业稳步推进。全年累计接待游客915万人次,创旅游收益72亿元,全县拥有A级景区(点)6家,其中,AAAA级景区3家,AAA级景区3家。旅游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丹江大观苑5A景区创建稳步推进,建成了沉浸式夜游研学项目,成为南阳地区夜游项目的精品。全域民宿有了较大突破,全县民宿坚持运营前置、规划先行,共发展民宿22家,其中那水乡、水韵山居、竹园静居等7家已实现对外营业,成为南阳地区民宿游热点。品牌影响不断增强,央视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肯定我县旅游工作。旅游商品获得全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旅游工作始终位列全市第一方阵,淅川旅游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567万元,下降33.6%。税收收入70615万元,下降33.6%,其中:增值税31910万元,企业所得税2883万元;非税收入39952万元,下降33.6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74424万元,下降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055万元,教育事业费支出132164万元,卫生经费支出2383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费支出70968万元。

2024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85565万元,增长7.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751806万元,增长12%。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509514万元,增长16.7%。其中:住户贷款余额574726万元,增长8.9%;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为1934788万元,增长19.2%。

全年保费收入15489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7334万元,人寿险保费收入8155万元。全年赔付额826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7896万元;人寿险赔付368万元。人寿险死亡、伤残、医疗给付765.3万元,满期给付503.5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有小学85所,初中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高中8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学校3所。小学在校学生为51810人,初中在校学生32879人,高中在校学生24195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61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2556人。高中招生8331人,初中招生11296人,小学招生6467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5人,职业学校招生424人。幼儿园84所,在园幼儿14559人,招生数30005人。全县共有教职工12876人(其中专任教师10238人)。

全年企事业单位晋升专业技术人员1356人,其中具备中高级职称322人,初级职称780人。2024年,我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7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省星创天地6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1家。全年专利授权223件,其中发明授权2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文化馆一个,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三个,共举办展览18 场,藏书16.5万册。全县拥有广播电台一座,电视转播发射台一座,有线电视台一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82% ,拥有有线电视用户7.8万户,有线电视信号覆盖率为48%。

全县卫生系统有卫生机构29个,其中:卫生院17个;拥有床位3580张,其中农村卫生院915张;全县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852人(其中农村卫生院776人);其中医生949人(其中执业医师743人,执业助理医师206人),药剂人员160人,注册护士1251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城镇建设

2024年公安户籍人数709146人(公安部门年度户籍数据)。常住人口52.3万人(统计部门反馈),自然增长率-1.3‰;城镇人口28.9万人,乡村人口23.4万人,城镇化率55.2%。

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8389.3元,增长6.7%,生活消费支出21595.5元,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457元,增长6.4%,其中工资性收入22889.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53.9%,生活消费性支出为30903.5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19.7元,增长8.4%,其中经营净收入5850.5元,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的29.5%,生活消费支出15925.4元,增长6%。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2.8%。

年末全县有883个单位36177名职工参加社会失业保险,对失业职工发放失业保险金150.7万元。有1563单位57284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为31255名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45149万元;有3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年为9.8万60岁以上老人支付养老保险金20838万元。有819个单位46612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年的医疗保险支出15061万元;有55.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年住院和门诊累计补助104.8万人次,补助金额55135.2万元,住院医疗费用实际补助比例为59.9%。全年对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1185户1720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04.4万元,对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36177户48464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17.8万元。全年下拨受灾群众冬春救助资金633万元。发放医疗求助金5285万元。临时救助困难群众39502人次,发放救助资金675万元。落实优抚政策,全年累计下拔优抚款2763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840万元。确定特困供养对象4961人,其中集中供养547人,全年发放特困对象供养金4446.6万元。全县各类养老机构96家,其中福利中心一家,合计床位4563张。

城区总绿地面积达1005.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9.8平方米/人,城市绿地率和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3%、48%。公共事业取得可喜进步。城市供水普及率达100%,全县供水网络达到428公里。城市的士200辆,城区公交营运车辆70台,9条运营线路网长度90公里,平均每条线路约17.8里。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运营正常。

十二、资源、环境

全县总面积2819.82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街道),487个村(社区)。资源丰富,境内有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五大河流,年地表径流量5.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3万千瓦。拥有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水域面积497平方公里。我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境内已探明可开采矿藏38种,其中蓝石棉、虎睛石和松香黄大理石储量居全国第一,砂金、石灰石、石膏、白云岩储量居全省第一。

说明: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若与其他统计资料不符,请以统计年鉴为准。

  1. 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78.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0:29.4:50.6。
  2. 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

4、进出口总额为参考数据,该数据以最终海关反馈数据为准。

附表1:2024年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2024年
  1. 农产品产量(吨)
粮 食   288903

夏 粮  162146

秋 粮    126757

油 料    147154

花 生  88758

油菜籽  29965

芝 麻  28431

棉 花  134

烤 烟  3143

茶 叶  218

蔬 菜  714282

金银花  191.1

香 菇  25699

水 果  100923

肉 类  15884

其中:猪牛羊肉  13997

禽 蛋  13514

水产品  25907

牛年末存栏(万头) 2.7

牛全年出栏(万头) 1.7

猪年末存栏(万头)  8.8

猪全年出栏(万头)  13.7

山绵羊年末存栏(万只) 14.3

山绵羊全年出栏(万只) 17.9

家禽年末存栏(万只)  217.5

家禽全年出栏(万只)  133.3

 

二、工业产品产量(规模以上工业)

产品名称 2024年 比上年增长(±%)

锂离子电池(万只) 5030.7 103.2

铁合金(万吨) 1.1 3.0

中成药(万吨)  0.4 -65.7

水泥(万吨) 75.1 -29

石墨及碳素制品(万吨) 10.7 -9.4

铝材(板、带)(万吨) 2.5 -13.4

双黄连口服液(万支) 13522 -53.5

双黄连注射液(万支) 4522 -10.3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万粒) 6067 -71

汽车配件(万件) 1553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