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统计局
(2025年4月)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经济发展总体平稳,迈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赤水实践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核算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41.91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88亿元,下降0.7%;第二产业增加值50.63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66.40亿元,增长5.9%。三次产业结构为17.5:35.7:46.8。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82亿元,下降0.5%,其中:农业产值19.04亿元,林业产值12.69亿元,畜牧业产值7.22亿元,渔业产值2.24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63亿元。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1133公顷,总产量44875吨,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128公顷,产量3043吨,秋粮种植面积9905公顷,产量41832吨。
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4468公顷,总产量230098吨,其中:蔬菜种植面积5987公顷,产量193954吨,油料种植面积1304公顷,产量23001吨。
全年肉类总产量20294吨,禽蛋产量1509吨,生猪出栏110184头。
三、规模以上工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2%,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3%。
四、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0.7%。
全年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2.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下降3.0%,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0.6%。
五、市场主体、商业和旅游
年末市场主体32140个,其中:企业6110个,个体工商户25681个。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2亿元,增长3.1%。
全年旅游总收入152.71亿元,旅游接待人次1289.83万人次。
六、交通运输业
年末境内公路里程5979公里,拥有营运客车246辆4995座,营运货车111辆1303吨。
七、财政、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9.55亿元,下降4.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0亿元,增长5.3%;财政总支出44.54亿元,下降7.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82亿元,增长5.5%。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33.20亿元,增长3.5%;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41.18亿元,增长3.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拥有各类学校98所,在校学生45739人,毕业生14092人,招生11328人,其中:幼儿园52所,在校学生6582人,毕业生3541人,招生1876人;小学25所,在校学生19291人,毕业生3838人,招生3096人;初中18所,在校学生11233人,毕业生3958人,招生3528人;普通高中2所,在校学生6578人,毕业生1950人,招生2274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2055人,毕业生805人,招生554人。
全年申请专利45件,专利授权90件。全年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20家。
九、卫生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183个,其中:医院8个、卫生院14个、卫生服务中心3个、妇幼保健院1个。拥有卫生机构床位2666张,其中:医院床位2126张、卫生院床位407张。卫生机构人员293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66人。
十、社会保障和再就业
全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56384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35144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9125人。
年末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30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304人。拥有各类社会福利单位9所,拥有床位740张。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645人,持证失业人员再就业356人,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252人。
十一、人口
年末户籍总户数102930户,总人口314672人,其中:城镇150189人,乡村164483人。年末常住人口26.41万人。
十二、生态环境及安全生产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2.5%。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40天,空气优良率92.9%,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0%。
全年安全事故死亡1人,交通事故死亡0人。
十三、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303元,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12元,增长7.1%。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合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