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克服超强台风“摩羯”的不利影响,以超常规举措促发展,推进文昌国际航天城建设。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2.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02亿元,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87.37亿元,同比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163.49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6.2:22.2:41.6。从三次产业拉动力来看,分别拉动GDP同比增长0.03、1.34和1.40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9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27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4%。
表1 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
|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99.6 |
一、食品烟酒 |
99.1 |
二、衣着 |
99.4 |
三、居住 |
98.7 |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
99.8 |
五、交通和通信 |
99.1 |
六、教育文化和娱乐 |
101.0 |
七、医疗保健 |
102.5 |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
101.4 |
二、农林牧渔业
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246.86亿元,同比增长1.6%。从内部行业看,种植业总产值88.85亿元,同比下降0.4%。全年蔬菜产量49.37万吨,同比下降0.2%。园林水果总产量15.5万吨,同比下降2.3%。热作农作物椰子总产量12143.3万个,同比增长3.5%,槟榔总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4.9%,胡椒总产量1.3万吨,同比下降4.3%,橡胶总产量1653吨,同比下降21.3%。林业产值12.15亿元,同比增长127.3%。牧业产值46.75亿元,同比下降16.4%。猪、牛、羊肉类产量3.48万吨,同比下降12.8%。家禽肉7.28万吨,同比下降10.3%。渔业产值80.45亿元,同比增长4.9%。水产品总产量38.077万吨,同比增长4.3%。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8.66亿元,同比增长19.8%。
表2 2024年全市农业产值、增加值、农产品产量
|
2024年 |
比上年增减% |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万元) |
2468614.74 |
1.6 |
# 种植业 |
888537.15 |
-0.4 |
林业 |
121507.03 |
127.3 |
牧业 |
467470.66 |
-16.4 |
渔业 |
804496.44 |
4.9 |
农林牧渔服务业 |
186603.46 |
19.8 |
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万元) |
|
|
# 第一产业 |
1420215 |
0.1 |
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
107536 |
21.7 |
三、主要农产品产量(吨) |
|
|
粮食 |
100305 |
-20.4 |
蔬 菜 |
493713 |
-0.2 |
瓜 果 类 |
109293 |
-8 |
园林水果 |
155144 |
-2.3 |
#猪、牛、羊肉类 |
34830 |
-12.8 |
家禽肉 |
72838 |
-10.3 |
禽蛋产量 |
8398 |
37.8 |
水产品产量 |
380709.00 |
4.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7.94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产值增长12.0%,重工业产值下降1.2%。从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产值增长7.0%,股份制企业产值增长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产值下降15.8%。
全年全市建筑业增加值完成59.04亿元,同比增长7.0%。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单位17个,比上年同期增加6家,增长33.3%。本市资质内建筑企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7%;房屋竣工面积11.1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3.0%。
四、服务业
全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9.24亿元,同比增长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58亿元,同比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09亿元,同比增长1.0%;金融业增加值14.99亿元,同比增长5.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1.35亿元,同比增长3.3%。
全年公路货运量230.677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1973.1594万吨/公里;全年客运量461.0508万人,旅客周转量18974.7433万人/公里。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84亿元,同比增长1.3%。按经营地分,城镇89.07亿元,同比增长1.3%;乡村15.78亿元,同比增长1.7%。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88.67亿元,同比增长2.0%;餐饮收入16.17亿元,同比下降2.3%。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汽车类增长37.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9.2%,粮油、食油类增长3.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72.9%,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1.2%,日用品类下降7.9%,中西药品类下降12.9%。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8.3%,非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9.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03.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8.7%。全年投资项目557个,与上年增加91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257个。
全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42.15亿元,同比下降28.3%。其中,住宅投资20.40亿元,下降48.8%;办公楼投资2.80亿元,增长48.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97亿元,增长42.5%;其他投资12.97亿元,增长1.2%。房地产项目房屋施工面积360.57万平方米,下降2.6%,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7.73万平方米,增长24.0%。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1.82万平方米,下降13.9%;商品房销售额34.71亿元,下降18.8%。
全年省市重点项目114个,2024年计划投资153.61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24.42亿元,完成计划投资的81%。其中:省重点项目10个,2024年计划投资22.5亿元,全年完成33.02亿元,完成计划投资146.8%。
七、对外经济
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完成20.01亿元,同比增长65.2%,其中,货物出口完成11.18亿元,增长81.1%;货物进口完成8.83亿元,增长48.7%。全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3951万美元,同比增长12.3%。全年全市服务进出口1.59亿元,同比增长81.8%。
八、财政金融
2024年,全市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84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5亿元,同比增长3.1%。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8.0%,非税收入7.23亿元,同比下降2.9%。
2024年,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29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民生支出59.77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70.1%。
表3 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
财政收入情况 |
万元 |
比上年增减% |
财政支出情况 |
万元 |
比上年增减% |
全口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288429 |
5.5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852890 |
8.8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170492 |
3.1 |
民生支出 |
597672 |
2.7 |
1.税收收入 |
98230 |
8.0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46160 |
-35.7 |
增值税 |
33078 |
-0.6 |
外交支出 |
100 |
|
其中:留抵退税 |
4547 |
136.7 |
国防支出 |
9139 |
7.2 |
企业所得税 |
18308 |
49.7 |
公共安全支出 |
21519 |
-9.6 |
个人所得税 |
6816 |
-0.4 |
教育支出 |
128769 |
1.0 |
资源税 |
1480 |
66.7 |
科学技术支出 |
11901 |
10.9 |
城市维护建设税 |
4484 |
0.9 |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
6891 |
2.5 |
房产税 |
6967 |
23.7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148914 |
1.1 |
印花税 |
2897 |
15.6 |
卫生健康支出 |
70343 |
-5.3 |
城镇土地使用税 |
5102 |
4.6 |
节能环保支出 |
31339 |
4.9 |
土地增值税 |
1554 |
-67.9 |
城乡社区支出 |
50148 |
24.4 |
车船税 |
2460 |
12.7 |
农林水支出 |
133547 |
0.8 |
耕地占用税 |
5064 |
311.4 |
交通运输支出 |
10685 |
7.9 |
契 税 |
9939 |
-16.7 |
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 |
|
-100.0 |
环境保护税 |
81 |
-19.0 |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 |
967 |
0.8 |
其他税收收入 |
0 |
-100.0 |
金融支出 |
123 |
-66.5 |
2.非税收入 |
72262 |
-2.9 |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 |
7853 |
65.2 |
专项收入 |
34744 |
108.6 |
住房保障支出 |
16199 |
2.8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
8900 |
7.4 |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 |
837 |
-8.7 |
罚没收入 |
12339 |
-39.8 |
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 |
11627 |
30.2 |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
13422 |
2.2 |
其他支出 |
125450 |
370.7 |
捐赠收入 |
561 |
284.2 |
债务付息支出 |
20266 |
-0.4 |
政府住房基金收入 |
719 |
-13.1 |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 |
113 |
151.1 |
其他收入 |
1577 |
-89.4 |
202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66.52亿元,比年初增加64.77亿元,同比增长12.91%;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58.41亿元,比年初增加11.34亿元,同比增长4.59%。
表4 2024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
12月末(亿元)
|
比年初增减 |
比去年同期 |
||
绝对数(亿元) |
增减% |
增减% |
||
一、各项存款 |
566.52 |
64.77 |
12.91 |
12.91 |
住户存款 |
414.33 |
35.41 |
9.34 |
9.34 |
财政性存款 |
12.07 |
7.76 |
179.81 |
179.81 |
二、各项贷款 |
258.41 |
11.34 |
4.59 |
4.59 |
1.境内贷款 |
258.01 |
11.23 |
4.55 |
4.55 |
短期贷款 |
27.03 |
-1.68 |
-5.86 |
-5.86 |
中长期贷款 |
224.65 |
18.04 |
8.73 |
8.73 |
2.境外贷款 |
0.40 |
0.11 |
35.89 |
35.89 |
证券交易活跃度较大提升。截至2024年末,广发证券公司文昌营业部累计开立证券账户2.39万户,同比增长3.32%;累计托管市值13.69亿元,同比下降0.21%。2024年全年累计股票交易量268.9亿元,同比增长37.02%。
九、居民收支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98元,同比增长5.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95元,同比增长3.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6.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46元,同比增长6.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3.6%。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084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112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473元,同比增长9.3%。
年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7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247人。特困人员对象人数3001人。各类福利院床位数379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220.22万元。
2024年,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402138人,其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123132人(含离退休39665人),城乡居民养老参保279006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37304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84676人(含离退休30203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52628人。年末工伤保险参保54573人,失业参保人数66474人,社保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2024年我市对文昌中学教师村南区、边防口岸小区卫生局小区、国土局老宿舍区、人民银行宿舍小区等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共涉及21栋楼、271户、建筑面积约30970㎡,项目批复总投资1987.85万元,5个小区于2024年12月底完工,剩余2个小区尚在改造施工。2021年至2024年,全市累计开工建设安居房4964套,已交付使用1898套,剩余3066套还未交付使用。截止2024年底共分配销售932套。全市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3190套,政府购买69套,共3259套,2024年轮候分配入住103套,分配入住率100%。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一是谋划落实省重点研发项目。2024年,向省科技厅申报了12个省重点研发项目,3个获得了立项,获得省财政资金444万元的支持。二是促进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2024年,全市拥有1家创新创业服务机构,2家市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星创天地,1家博士后工作站。三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2024年,组织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的海南省空天发射技术创新中心认定为海南省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全市拥有1个海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海南省技术创新中心、3个院士创新平台和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四是中小型创新主体快速壮大。2024年,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的企业共有43家,同比增长72%;2024年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全市拥有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1家。五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2024年共有10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2家。六是科技成果转移效果显著。2024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130项,累计成交额为18678.27万元,同比增长460.6%。七是知识产权注册量稳步提升。2024年,文昌市专利授权量为291件,同比增长12.8%,授权量全省排名第5;有效发明专利141件,同比增长16.5%,发明专利数量全省排名第6。八是推动设立研发机构。2024年,成立2家新型研发机构—文昌市绿色水产科学技术研究院、文昌市海大现代渔业研究院。目前,我市共有12家新型研发机构。九是人才引进力度增强。2024年,全市共发放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证46件,截止年底全市拥有外国专家51名,同比增长13.3%,其中A类5人,B类41人,C类5人。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2所,其中幼儿园87所,普通中小学123所(普通高中6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市教职工8823人(教师1154人),在校(园)学生90071人。全市有幼儿园87所,在园幼儿13583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3.5%,教职工2091人(教师1154人)。其中公办幼儿园50所,在园幼儿8654人,占比63.7%;民办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4929人,占比36.3%,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2所,在园幼儿3863人。全市在办中小学校123所,在校学生74438人,教职工5499人(教师4648人)。其中公办中小学119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校生占比98.1%,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保持在96%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全部消除56人及以上大班额。全市有6所普通高中学校,在校学生11643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7.8%,教职工1105人(教师932人)。有文昌中学、文昌市华侨中学等两所省一级(甲等)学校,引进了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文昌学校。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969人,教职工144人(教师12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人数81人,主要为中度残疾儿童少年,教职工30人(教师22人)。其他单位(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市研训中心)教职工85人(教师70人)。
十一、旅游和卫生健康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艺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村级文体活动室312间,数量较上年有所增加。
全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467.03万人次,同比增长1.6%。年末全市共有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2家,椰级乡村旅游点25个,其中五椰级2家,四椰级1家,三椰级12家,二椰级4家,一椰级6家。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5家,其中:市级医疗卫生机构5家、卫生院25家(中心卫生院4家)、农场医院4家;村卫生室13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5家、个体诊所136家、民营医院7家,其他医疗机构58家。全市医疗机构床位2471张,现有卫生人员总数433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699人。执业(助理)医师1407人,注册护士1763人。
全年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9种13733例,死亡1种7例(艾滋病7例),年发病率为2415.17/10万,年死亡率为1.23/10万。与2023年相比,报告病例数减少9483例,病例数下降40.85%,死亡数增加6例。及时处置5起输入登革热病例和1起本地登革热病例,有效控制疫情传播蔓延。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筑牢人群免疫屏障,全市免疫规划“八苗”全程接种率99.48%。2024年全市无孕产妇死亡。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初步核算,2024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4.8591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1.07%。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综合能源消费量正增长11.0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4.45%,农副食品加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25.54%,非金属矿采选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13.25%,食品制造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4.05%。
全市造林绿化面积2.259万亩,森林覆盖率44.6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1%,绿地率为40.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6.13平方米。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2个,市级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6002.2公顷,其中国家级4400公顷,省级9415.5公顷,市级2186.7公顷。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种,列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42种。
全市拥有国家三级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8人。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9.7%,其中城市(镇)PM2.5年均浓度为13.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城市(镇)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0%。成功申报铺前湾(文昌段)为2024年省级美丽海湾。
全年城镇污水处理设计规模6.658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城镇污水管网20.03公里,城市(县城)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63.2%,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
全市现有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全市生活垃圾最大焚烧处理能力达600吨/天,全市生活垃圾总转运能力达850吨/天。全年全市生活垃圾总产量为23万吨,均运至文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置,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率及无害化处理率稳定保持100%。
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事故起数与去年持平,超过年度事故起数(7起);死亡人数9人,死亡人数增加1人,同比增加12.5%,超过年度死亡人数(7人)。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有6个、2次大范围强降雨天气(暴雨)。我市共启动防汛防风Ⅳ级应急响应9次,将防汛防风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应急响应3次,将防汛防风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应急响应1次。将防汛防风Ⅱ级应急响应提升至应急响应Ⅰ级1次。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森林火灾事故,没有因灾死亡失踪人员。
注 释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为预计数,最终核实数以《文昌统计年鉴—2025》公布的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对三次产业进行划分。
3.本公报中部分指标合计数与分项数有出入主要是由于四舍五入的原因,均未作机械调整。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机构存贷款、证券数据来自人行文昌支行,价格、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文昌调查队,森林、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数据来自市林业局,货物、旅客运输及周转量数据来自市交通局,重点项目、利用外资、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发改委,旅游数据来自市旅文局,保障性住房数据来自市住建局,城镇垃圾处理数据来自市环卫中心,城镇污水处理数据来自市水务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就业数据来自市人社局,科技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工业信息化局,环境保护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局,其他数据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