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浦东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届市委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综 合

图片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752.2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52亿元,下降6.2%;第二产业增加值4121.92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3612.85亿元,增长6.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0.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3.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76.7%。

至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578.5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32.32万人。至年末,浦东户籍人口为340.20万人,全年户籍人口出生2.03万人,出生率为6‰;死亡2.57万人,死亡率为7.6‰;出生人口男女比为1.08:1。

全年新设市场经营主体4.41万户,比上年下降16.9%。其中,新设内资企业(含分支机构)3.09万户,下降17.8%,注册资本2881.64亿元,下降5.9%;新设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1498户,增长1.2%,注册资本41.62亿美元,下降23.5%;新设个体工商户1.16万户,下降16.3%,出资总额8.32亿元,下降25.9%;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24户,下降48.9%,出资总额0.21亿元,下降76.7%。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46.24万户。其中,内资企业(含分支机构)31.86万户,涉及注册资本85377.13亿元;外资企业(含分支机构)2.79万户,涉及注册资本4268.30亿美元;个体工商户11.23万户,涉及出资总额61.8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社3600户,涉及出资总额114.85亿元。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08.66亿元,比上年增长0.6%;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38.28亿元,下降2.9%(见表2)。全年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完成3997.80亿元(不含关税及海关代征税),下降5.8%。

图片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5%。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2%,工业投资增长4.2%(见表2)。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二、农 业

图片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0.80亿元,比上年下降3.5%。其中,种植业产值31.34亿元,增长0.5%;畜牧业产值2.04亿元,下降3.7%;渔业产值2.80亿元,下降31.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4.08亿元,下降3.7%。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8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46万公顷,增长4.7%;蔬菜播种面积1.66万公顷,增长6.3%。全年粮食产量10.22万吨,下降1.3%;地产蔬菜产量45.16万吨,增长1%;水果(含瓜果)产量8.74万吨,下降3.6%;生猪出栏4.66万头,下降18%;家禽出栏50.89万羽,增长27%。

至年末,全区有效期内绿色食品企业数共188家,产品496个,全年获证产量27.2万吨;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达40.1%;农产品地理标志4个。

全年新增建设高标准农田2486.67公顷。至年末,市级及以上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9家,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7家,市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22家;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经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家庭农场566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三、工业和建筑业

图片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931.59亿元,比上年增长2.3%。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44.71亿元,下降0.9%。

重点产业中,汽车制造业产值3883.27亿元,下降9.2%;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2615.89亿元,增长7.7%;成套设备制造业产值1648.24亿元,增长4.1%;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752.15亿元,增长2.7%(见表3)。

图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7093.62亿元,增长0.9%(见表4),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3.6%。

图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中,集成电路圆片产量599.86万片,增长13.1%;新能源汽车产量108.64万辆,下降7.4%(见表5)。

图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4407.17亿元,比上年下降7%;实现利润总额479.09亿元,下降32.6%。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10.21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889.62亿元,下降1.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3497.19万平方米,增长7%;竣工面积2824.84万平方米,增长18.3%。

图片
图片
图片
四、国内贸易

图片
  全年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204.96亿元,比上年下降1.2%。全年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58768.13亿元,下降2.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56267.32亿元,下降2.1%;零售业销售额2500.81亿元,下降5.8%。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6.19亿元,比上年下降5.5%(见表6)。

图片

  全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7544.22亿元,比上年增长44%。其中,B2B交易额6689.94亿元,增长57%;网络购物(B2C/C2C)交易额854.28亿元,下降11%,其中,商品类网络购物交易额772.43亿元,下降12%,服务类网络购物交易额81.85亿元,下降8%。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金融业

图片
  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503.76亿元,比上年增长8.8%。

至年末,全区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08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贷款余额5.2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8%。

至年末,全区共有持牌类金融机构1229个,比上年末增加21个(见表7);地方金融机构1359个,比上年末减少196个;支付机构15个,与上年末持平。

图片

  全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市场成交额623.6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1%;上海期货交易所期货市场成交额202.57万亿元,增长33.9%;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交额190.93万亿元,增长43.4%;上海钻石交易所成交金额20.20亿美元,下降35%。

全年新增上市企业6家(其中科创板2家),其中境内上市2家,募集资金12.67亿元;境外上市4家,募集资金8.51亿元。至年末,全区共有上市企业239家(其中科创板51家),场外市场股交中心挂牌企业208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六、服务业

图片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06.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0705.51万吨,比上年增长3.9%;集装箱吞吐量4588.48万国际标准箱,增长3.2%。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52.81万架次,增长21.7%;进出港旅客7678.70万人次,增长41%(见表8)。

图片

  至年末,全区共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含磁浮)15条,长度达到343公里,运营车站160个。浦东公交运营车辆3611辆,运营线路346条,运营线路长度4403.77公里;全年客运总量2.28亿人次,日均62.1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机场联络线(虹桥2号航站楼站-浦东1号2号航站楼站)开通运营,沪通铁路二期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外环东段(华夏中路-龙东大道)、金海路(杨高路-华东路东侧)改建工程实现高架主线通车,20号线一期东延伸、周邓快速路开工建设。

全年实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828.42亿元,增长13.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201.19亿元,增长7.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804.63亿元,增长10.3%。全年实现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4727.48亿元,增长10.6%;规模以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2272.53亿元,增长3.2%;规模以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722.11亿元,增长11.2%。

图片
图片
图片
七、对外经济

图片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6076.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进口总额16060.85亿元,增长1.2%;出口总额10015.53亿元,增长1.2%(见图1、表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全区比重为36.3%。

图片
图片

图片

  按市场分,浦东对前十大贸易伙伴实现进出口总额20708.53亿元,占全区比重为79.4%。其中欧盟继续保持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其次是东盟和美国(见表10)。

图片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498家,比上年增长1.2%;新设合同外资项目1160个,新增合同外资金额76.3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6.1%。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78.11亿美元,下降24.5%。其中,第三产业72.81亿美元,下降14.6%,占全区比重为93.2%。

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至年末,全区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479家,外资研发中心280家,分别占全市的47.1%和47.4%。

全年备案对外直接投资项目370个,比上年增长2%;对外直接投资中方投资额55.60亿美元,增长3.5%。

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博览)217个,总展览面积866.40万平方米。其中,举办国际展200个,比上年增长6.4%,展览面积811.80万平方米,增长4.7%;举办国内展17个,下降29.4%,展览面积54.60万平方米,下降21.1%。

图片
图片
图片
八、重点区域建设

图片
  重点区域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07.54亿元,比上年下降2.8%,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6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下降4.6%,占全区投资总额的64.9%;实到外资77.14亿美元,占全区比重为98.8%。

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临港地区(浦东部分,下同)特斯拉储能、波音改装基地、上海滴水湖学校(筹)、浦东医院临港院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11.91亿元,增长7.1%。新增商业面积约19万平方米,耀雪冰雪世界等11个商文体旅类项目及设施开业运营,全年累计吸引游客数量近1200万人次。全面实施“人才筑巢工程”,引进、落户人才4.31万人,增长36.4%。

国际旅游度假区片区开发加速。迪士尼一期扩建艾特项目和北片区希尔顿酒店桩基完成,迪士尼D3酒店主体建筑结构封顶,南一片区和北片区道路、防护绿地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旅游消费市场高位平稳运行,累计接待游客2588万人次,增长1%。迪士尼乐园被评为上海旅游行业“白玉兰臻选”,迪士尼“疯狂动物城”主题园区荣获全球主题娱乐协会颁发的“主题乐园园区杰出成就奖”。

保税区域着力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持续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和全球化运作水平。区域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22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增长5.4%,占全市28.7%。七类商品占全国同类商品进口额比重超过10%,包括医疗仪器及器械(44.4%)、医药材及药品(26.7%)等。“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心功能区加快建设,13个“丝路电商”伙伴国国家馆及商品中心入驻“全球汇”,与“丝路电商”伙伴国之间的经贸往来增长7.8%。跨境电商“9610”海运出口业务模式实现上海首单突破。着力推进总部企业培育工作,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4家(当年新增13家),各类总部企业已达374家。区域内累计有80家企业获评上海市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占全市70%。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建设积极推进。

陆家嘴核心功能持续增强。各类中外金融机构集聚,至年末共有持牌类金融机构960多家。全球资产管理核心功能区加快建设,集聚各类外资资产管理机构120多家。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作用进一步发挥,集聚高能级融资租赁企业220家,资产规模接近1.7万亿元,占全国约1/5。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认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47家,约占全市1/6。专业服务业引领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全球顶尖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房地产经纪公司等高能级专业服务机构集聚。高端航运服务业持续发展,已集聚各类航运企业、功能性机构等1400多家,广泛分布在远洋运输、特种运输、船舶管理、船舶科技、船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众多细分领域。

金桥产业转型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城市副中心和“金色中环发展带”等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未来车、智能造和大视讯等重点产业间的融合协同发展,发力高端装备产业布局。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90.36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和家电食品制造业四大重点产业产值1276.78亿元,占比7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35.4%。全年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业实现营收485.53亿元,增长4.5%;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146.00亿元,增长2.1%,实现稳步发展。

张江围绕重大战略部署,不断壮大硬核产业集群,持续做强创新策源引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教基地(合肥国家实验室上海基地)项目桩基工程顺利完工。硬X射线装置注入器段设备集成安装收尾,磁-惯性聚变项目先进等离子体试验枪组装完成。第四轮“五个一批”82个项目全面开工。其中,2024年新开工36个项目,总投资约670亿元。全年引进外资新设项目85个,实到外资46.45亿美元,增长53.6%。实现规模以上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2347.38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871.50亿元,增长19.7%。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2875.93亿元,增长6.2%。

世博地区中央公共活动区建设深入推进。跨国公司总部和国际经济组织加速集聚,经认定的总部类企业达到31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0家;前滩已集聚龙头企业或总部机构60余家,其中包括10家世界500强;在世博地区注册及办公的国际经济组织已达22家;32家央企集团在世博地区注册各类公司达130家。全国首家外国仲裁机构业务机构成功设立。积极打造大宗商品国际贸易生态集成区,全年实现大宗商品销售额6068亿元,占全区大宗商品销售总额的18.5%。全年世博地区各大文化场馆举办活动1114场,增长77.7%。世博前滩地区获评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世博文化公园、久事国际马术中心等重大文化设施开放运营。


  重点区域包括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含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张江(含张江高科技园区、康桥工业区、国际医学园区)、保税区(含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世博地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地区(浦东部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九、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图片
  全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比上年增长22.2%。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投资增长1.3倍(见表11)。

图片

至年末,全区自来水供水能力为326.50万立方米/日,与上年持平。全年供水总量为75046.20万立方米,下降2.4%;售水总量为60199.28万立方米,下降2.3%。其中,工业用水量为9802.96万立方米,下降2.6%,居民用水量为27232.51万立方米,增长0.1%。全年液化气销售总量为4.12万吨,下降15.9%;天然气销售总量为11.98亿立方米,增长1.8%。至年末,全区家庭液化气用户40.43万户,家庭天然气用户206.00万户。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下降2.2%。其中,住宅投资增长4.9%;办公楼投资下降24.5%;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23.9%。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336.10万平方米,增长0.5%;竣工面积380.49万平方米,下降31.9%。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398.72万平方米,下降7.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29.83万平方米,下降7.8%。全年存量房出售登记面积515.71万平方米,增长19.2%。

“两旧一村”改造全速推进。新认定5个整体改造项目,全年完成征收拔点7004户、整治提升6848户、旧住房成套改造1076户、无卫生设施改造365户、各类旧住房修缮333万平方米。推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完工425台。

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年征收安置房开工96.23万平方米、竣工151.98万平方米;全年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6530套(间)、供应12588套(间),新增筹措供应“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床位4070张;廉租住房历年累计受益家庭16504户;完成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签约505户。

现代化城区建设全面推开。实施小陆家嘴“明珠环”绿化提升,启动重点区域沿街商铺改造提升,前滩公园巷、富城路和即墨路步行街开街,新增花木时光里等商业空间超过30万平方米。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创建万祥镇新建村、祝桥镇新营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张江镇长元村等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个,巩固提升美丽庭院“小三园”建设2.1万户。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城市信息化

图片
  至年末,全区累计建设完成22104个5G室外基站,实现全域5G网络基本覆盖。在智能制造、健康医疗、智慧教育等十大领域累计推进100余项5G应用项目。

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推出“一件事”“免申即享”等6张任务举措清单,“区块链+电子材料”覆盖事项超过100个,政务数字人“小浦”累计办理服务事项3600件。至年末,“一网通办”总门户已接入2753项服务事项,全年日均办事2.17万件,实际网办率达92.7%,比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

打造城市数字底座。区大数据资源平台汇聚88个部门的1万余个数据资源,积累27亿余条数据量,落地5000余个需求清单,赋能新区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和政府治理等应用场景。夯实时空数字地基,打造浦东新区“一张图”,发布基础底图、影像图、三维、POI、地址标准化等地图服务675个,赋能城市大脑、智慧审计、智慧工会、居村联勤联动、智慧交通等69个应用场景。打造安全可信的公共数据流通利用环境,推动重点领域公共数据产品开发利用。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图片
  2024学年,全区共有基础教育学校614所,其中幼儿园281所、普通小学135所、普通中学188所、职业高中6所、特殊教育学校3所、专门学校1所。另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11所、新型高职1所。全年新开办32所基础教育公建配套学校(校区),涉及高中1所、初中10所、九年制学校1所、小学6所、幼儿园14所;新开办新型高职1所。新增社区“宝宝屋”10个、公办幼儿园托额3200个。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类托育机构343家,办学点427个,可提供托额近2.9万个,其中普惠性机构270家,办学点353家,可提供托额约2.4万个。

2024学年,全区共有基础教育阶段学生54.56万人,其中幼儿园11.21万人、普通小学22.30万人、普通中学19.65万人(初中14.44万人、高中5.22万人)、职业高中1.2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0.11万人、专门学校0.05万人;另有外籍及港澳台学生1.19万人。共有基础教育教职工5.59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53万人。新型高职学生268人,教职工84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

全年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和“小巨人”培育企业28家,累计753家。年内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21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5026家,占全市比重为20.5%;新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9家,有效期内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40家,占全市比重为53.8%。

全年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228项。近五年,累计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93项。至年末,全区共集聚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GOI)103家,外资研发中心280家。全年经认定登记的各类技术交易合同15896件,比上年增长12.9%;合同金额2497.73亿元,增长5%。

全年专利授权量为3.79万件,比上年增长2.7%。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6万件,增长26.6%;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64万件,下降15.2%;外观设计专利授权0.39万件,增长6%。全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为2819件,下降5.3%,占全市比重为41.3%。在第二十五届中国专利奖名单中,全区共有2项金奖,1项银奖。至年末,全区有效专利达23.25万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9.36万件、有效实用新型专利11.42万件、有效外观设计专利2.47万件。至年末,全区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7件,较上年增加14件。

全年商标申请量为2.45万件,比上年下降1.3%;商标注册量为1.63万件,下降14.2%;商标活跃度(每新增1户经营主体同时新增注册商标)为0.37件。至年末,有效注册商标量为31.5万件,商标集聚度(每万户经营主体的平均有效注册商标拥有量)为7034件。至年末,全区共有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的地理标志2件,地理标志产品1件。全年有453个项目获得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81.56亿,比上年增长94%。


   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一年的9月1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月31日(学年末)。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二、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图片
  年内,上海博物馆东馆、浦东图书馆少儿馆建成开放。至年末,全区共有市、区级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纪念馆23个,区级群艺馆、文化馆6个。全年全区万人以上重大演出共计201场、占全市的70%。由浦东参与出品、展现高科技产业在浦东发展史的电视剧《赤热》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十部首播剧。

至年末,全区共有星级宾馆36家,旅行社281家,A级旅游景区24个(见表12)。全年累计接待游客7268.06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实现旅游直接营业收入3359.34亿元,与上年持平。全年实现住宿业营业额120.01亿元,下降1.7%。全年星级宾馆客房出租率63.6%,与上年持平。境外旅客住宿83.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9%。

图片

年内,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六院临港院区二期等建成投用。至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02所,实际开放床位3.21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57万人(见表13)。全年医疗机构共完成诊疗5466.54万人次,其中门、急诊5258.24万人次,入院111.35万人次,出院111.03万人次。全年新增互联网医院1家,累计53家。

图片

  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建、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分中心)13家。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开展口腔、耳鼻喉、眼科等小手术,平均配备药品品规数(含延伸处方)1935种,比上年增长65.4%。至年末,常住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居民累计264.02万人,总签约率45.4%。60岁以上签约101.73万人,签约率78.9%。

年内,川沙体育中心、国际马术中心、耀雪冰雪世界建成开放。全年新建和改建市民健身步道13条、市民益智健身苑点352个、市民多功能公共运动场5片、市民健身驿站6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2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8个。至年末,全区共有体育场地11376个,面积约154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平方米;都市运动中心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达到8个。

全年全区公共体育场馆接待近870万人次。举办29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举办各类全民健身活动600多次,市民参与数达51万人次。开展40多项免费健身技能培训,各种体育健身讲座200多场次。


  旅游直接营业收入是指宾旅馆、景区和旅行社营业收入的总和。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三、就业

图片
  全年就业形势保持平稳。帮助1847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7680名失业人员再就业,帮助2933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新消除零就业家庭5户,持续做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帮扶引领成功创业3692户,加强67家国家级、市级和区级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带动近4000人就业。全年共完成补贴性职业培训19.32万人次,共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2075人。新增评选资助市、区首席技师23名,市、区技能大师工作室6个。至年末,全区户籍城乡登记失业人数3.28万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图片
  据抽样调查,全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176元,比上年增长4.6%;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6844元,增长3.5%(见图2、表14)。

图片
图片

图片

  至年末,全区共有12.7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保月平均养老金从每人每月1686元提高到1788元。

至年末,全区共有298.44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85.5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年内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6家、老年助餐服务场所46个、养老床位1098张,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500张。新增8家养老机构推广“养老院+互联网医院”服务。至年末,全区建有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88家,老年助餐服务场所351个,睦邻互助点871家,家门口养老服务站309家。全区共有养老机构182家(包括长者照护之家37家),床位3.62万张。其中,公建公营27家,公建民营94家,民建民营61家。共有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6590人,其中机构护理员3560人、社区居家护理员3030人。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151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595元,同步调整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等社会救助标准。至年末,全区共有社会救助主要对象27564人,其中,城镇低保对象(含城镇重残无业人员)20812人、农村低保对象(含农村重残无业人员)5999人。全年合计支出社会救助资金5.19亿元。

全年共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85亿元。其中,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0.82亿元,累计惠及1.7万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03亿元,累计惠及4.12万残疾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图片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90.7%,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二氧化硫年日均值为7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日均值为42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日均值为27.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均值为30微克/立方米。

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90万立方米。全年全区清运生活垃圾(干垃圾+湿垃圾)247.54万吨,合6764吨/日;就近处置湿垃圾3万吨,合83吨/日;可回收物收运量65.69万吨,合1795吨/日;有害垃圾收运量71.89吨,合0.2吨/日。

全年新增森林面积5068亩,新建绿地310公顷(其中公园绿地140公顷)、绿道49.5公里、立体绿化5万平方米。全年新增公园40座,全区城乡公园数量达到193座,占地1700公顷。全区公园绿地基本实现24小时开放,77个产业园区拆墙透绿,4座环上公园建成开放。至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4平方米。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成功申报3个上海市首批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创建点,获评绿色工厂39家、绿色供应链6家、绿色园区3家。

图片
图片
图片
十六、生产生活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

图片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死亡事故105起、死亡113人,比上年分别下降16.7%和15%。其中,工矿商贸死亡事故46起、死亡47人;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死亡事故58起、死亡65人;水上交通事故1起、死亡1人。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06人/亿元。

全年刑事案件立案15789起,比上年下降14.6%;查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26888起,增长35.1%。全年发生有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45979起,增长37.1%,伤亡51964人,增长38.6%。全年发生火灾事故3058起,下降19.7%,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47万元,下降13.4%。

全年食品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为99.4%,未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以及其他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年完成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监督抽检共计1071批次,药、械、化抽检合格率分别为100%、98.0%、99.2%。

图片

上海市浦东新区统计局
2025年4月8日

说明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实际数据以《2024年上海浦东新区统计年鉴》为准。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实有人口、户籍人口、刑事案件、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数据来自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市场主体数据、食品药品安全数据来自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浦东新区财政局;税收数据来自浦东新区税务局;农业企业和农产品认证、高标准农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村振兴数据来自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员会;电子商务、合同外资、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外资研发中心、对外直接投资、展会数据来自浦东新区商务委员会;金融机构、上市企业数据来自浦东新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各金融要素市场交易数据来自各交易所;外高桥港口数据来自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洋山港港口数据来自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交通、公交、燃气、“两旧一村”改造、住房保障数据来自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货物进出口数据来自上海海关;重点区域情况来自各管委会(管理局);自来水、空气质量、垃圾处理、绿化建设数据来自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存量房出售登记数据来自浦东新区房地产交易中心;5G、“小巨人”、高新技术、GOI、技术交易合同、绿色工厂等数据来自浦东新区科技和经济委员会;一网通办数据来自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大数据资源平台数据来自浦东新区数据局;教育数据来自浦东新区教育局;专利、商标数据来自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文化活动、旅游、宾馆和体育健身数据来自浦东新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就业创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数据来自浦东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低保、残障人士数据来自浦东新区民政局;碳达峰碳中和数据来自浦东新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产安全数据来自浦东新区应急管理局;农业产量产值、居民收支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浦东调查队;其他数据来自浦东新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