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伊宁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团结带领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和自治州党委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市经济总体稳中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一、综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伊宁市实现生产总值426.9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6.1%。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29亿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2.4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73.14亿元,同比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为“2.6:33.4:64”,呈现“三二一”型发展态势。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3822元,同比增长4.8%。


2024年,伊宁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99.4。全市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0.8,消费品价格指数98.6。


实体经济持续发展。2024年末,全市实有个体工商户71872户,增长5.7%;企业17694户,增长9.4%,其中,私营企业16762户,增长9.5%;农民专业合作社174户,较上年减少18家。
二、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稳定。202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2.06亿元,同比增长3.9%。
全市种植业产值14.88亿元,增长6.4%。各乡镇(场)积极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温室大棚蔬菜、林果园艺等,全市拥有大棚面积10783亩。

林业产值0.15亿元,下降52.5%。全市育种育苗面积5530亩,增长66.2%,商品材产量2100立方米,下降76.2%。
畜牧业产值6.22亿元,增长3.3%。牲畜年末存栏总头数20.0万头,下降5.8%,牲畜出栏21.31万头,下降6.8%,出栏率达到100.4%。

渔业产值0.29亿元,增长1.6%。水产品产量2905吨,比上年增长1.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10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33台,小型拖拉机113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76.14亿元,下降0.6%。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6.09亿元,同比增长4.8%;重工业实现增加值50.05亿元,同比下降3%。从三大门类来看,采矿业下降66.1%;制造业增长4.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8%。

从规模以上工业行业增加值看,医药制造业增长4.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0.7%;食品制造业增长28.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13.3%。

从全市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情况看,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27.8亿元,同比增长7.7%;实现营业收入250.6亿元,同比增长8.5%。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13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8.6%。
2024年,全市辖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8.19亿元,增长5.1%。辖区建筑业资质内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共6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7.2亿元,同比增长21.7%。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双增长。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8.18亿元,同比增长8.7%;利润总额1.52亿元,同比增长87.7%。
四、服务业
2024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1.05亿元,同比增长1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6亿元,增长6.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04亿元,增长3.5%;金融业增加值31.14亿元,增长1.8%;房地产业增加值31.65亿元,增长1.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0.23亿元,增长1.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3.64亿元,增长48.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4.94亿元,增长10.3%。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91.81亿元,比上年增长49%;营业利润4.39亿元,增长152%。

全市公共汽车总量345辆,实现客运总量5555.83万人次;出租车营运车辆2626辆。机动车保有量26.0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18.98万辆。固定电话年末用户数14.09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101.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7.31万户。
全市公路客运量1884万人次,公路货运量3647.33万吨。民航旅客吞吐量251.0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408.4吨。
五、国内贸易
2024年全市实现地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6亿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2%。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07.99亿元,增长1.8%;餐饮收入2.41亿元,增长26.4%。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0.1%,烟酒类下降61.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8.8%,化妆品类下降19.9%,金银珠宝类下降35.4%,日用品类下降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9%,通讯器材类增长45.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9.4%,汽车类下降12.4%。
六、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伊宁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3%。其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5.3%,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57.1%。

分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6%;第二产业下降25.9%;第三产业增长12.4%,占总投资额的87.8%。

2024年,全市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103.82亿元,同比增长37.5%。房屋施工面积100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76万平方米,增长3.4%;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36.38万平方米,下降7.6%,其中住宅123.3万平米,下降7.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完成阿合买提江路、飞机场路等40条道路改续建,130条背街小巷坑洼路面得到修复升级,国道218线南移过境公路、伊犁河北岸生态廊道观光线全线通车。城市绿化工作加速迈进,实施绿化项目31个,打造口袋公园6处,增绿补植道路13条,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03平方米。城市运行更有韧性,苏拉宫水厂、第三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850公里市政管线焕新升级,新建东城区调蓄设施60万立方米、渠系改造30公里。
七、内引外联
2024年,全市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45个,到位资金415.86亿元,同比增长25.3%。其中,二产项目55个,到位资金152.25亿元,占比36.6%;三产项目90个,到位资金263.61亿元,占比63.4%。
辖区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0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106.08亿元,进口0.12亿元。
八、财政金融
2024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6.89亿元,同比增长2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01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1.9亿元,增长20.1%;非税收入6.11亿元,同比增长64.2%。

地方财政支出102.37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0.49亿元,同比增长16.2%。教育类支出15.67亿元,同比增长6.7%;城乡社区类支出11.91亿元,增长1.1倍;农林水支出6.5亿元,增长45.6%;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10.42亿元,增长13.1%;交通运输类支出4.82亿元,增长6.7倍;卫生健康类支出5.51亿元,下降41.5%;住房保障支出3.4亿元,下降51.5%。
2024年末,伊宁市各金融机构实现各项银行存款余额925.66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城镇居民个人储蓄余额568.64亿元,增长13.5%。银行贷款余额1113.56亿元,增长17.1%。
九、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1974元,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87元,增长9.3%。

据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计,2024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351人,失业再就业838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51人,新增创业2834人,创业带动就业9093人。发放企业社保补贴307家7996人3942.51万元、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212人723.41万元、自主创业社保补贴550人357.5万元、就业援助金12人6万元、自主创业补贴12人2.4万元,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笔908万,其中企业3笔金额230万,个人34笔金额678万。
全市地方参加养老保险30.26万人,失业保险8.4万人,工伤保险11.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6175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6423人,失业保险扩面5563人,工伤保险扩面13931人(其中工程项目新增8368人)。
据医疗保障部门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底,伊宁市参加医疗保险单位5838家、参保人员47.08万人,其中职工医疗保险参保12.58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4.50万人。共有3.52万人享受资助参保1095.12万元;共有2.61万人次享受救助金1492万元。
乡村振兴工作不断推进。2024年,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4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25个,脱贫人口人均年纯收入达17100元,监测对象人均年纯收入达14028元,牢牢守住防返贫底线。
据民政部门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城乡低保15905户23103人,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1398万元,惠及困难群众23381人。严格落实低保动态调整机制,全年新增2538人,动态清退3889人。充分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31.2万元,累计救助1087人次,发放粮油物资9219套,折合金额价值153.03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持续创新。申报自治区、自治州各类科技项目18个,获批资金461万元;积极引导企业申报自治区第三批“2+5”重点人才项目42个,立项7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家。成功创建自治州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科研平台2个。完成技术交易合同登记9200余万元。
全市现有专利持有企业43家,涉及建筑建材、煤化工、生物医药、化妆品、绿色农产品等12个行业;授权专利184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专利159件、外观设计专利13件。新申请商标注册1032件,累计注册商标共11596件,涵盖45类507项,其中驰名商标1件,注册的地理标志商标3件,地理标志产品1件。
2024年,伊宁市地方共有中小学88所,其中小学54所、普通初中17所、九年一贯制10所、普通高中6所、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12.6万人,教职员工0.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76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5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8.7%。
十一、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文旅工作不断创新。坚持面向群众提供不间断的免费文化服务,文化馆(站)每周免费开放时间达42小时,馆内每天15支队伍、每周300余人在活动,接待人次1万人次;市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间达60小时,累计录入基层图书11681册,为乡镇街道配发书架205个,接待读者14800人,新增读者247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52场次。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涵盖歌舞乐、体育、美术、戏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13项“群众村晚”系列活动。多形式展示全市各族群众才艺的群众村晚活动达170场次,线上线下受益群众达35万余人次。
策划“伊韵至春”2024年伊宁·龙年迎新春原创音乐晚会、第38届中国·秦淮灯会—首届伊犁河灯会、元宵节社火、第十一届天山南北贺新春非物质文化遗产年俗展、四季村晚启动仪式暨“遇见春分”文旅主题活动、5·19中国旅游日、伊宁市第二届“舞动新时代”广场舞大赛、2024“音乐漫游·多彩之城”伊宁市城市漫游周、“伊犁苹果香”—2024伊宁市民俗文化旅游周等系列大型活动20场次,线上线下服务群众达80万余人次,勾勒出融合伊宁市地域特色、民族风情、人文风貌的美好画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水平举办伊犁河马拉松赛、首届伊犁河端午龙舟赛等多项赛事。青少年体育荣获国家级个人冠军2项,自治区级团体奖12项、州级团体21项、个人单项217项。体育馆每天延长免费开放时间4小时,惠及群众16万余人次。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体育经营场所较去年同期增加39家,校外体育类培训机构增加23家,组织各类体育培训活动93场次,参与体育培训人数5千人次。
全市共有星级宾馆9家(四星级2家,三星级5家,二星级2家),旅行社146家,民宿402家。据第三方监测统计,2024年全年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375.29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实现游客花费165.04亿元,同比增长34.8%。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2024年,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1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2个,卫生机构床位数7303个,卫生技术人员数9350人。
十二、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2024年,伊宁市优良天数350天,优良率95.6%,重污染天数0天,与去年同期相比重污染天数减少12天,优良天数增加34天,优良比例上升了9.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2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6.3%;PM10平均浓度5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22.7%;臭氧平均浓度128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0.7%;伊宁市1-4类功能区四个季度昼间噪声值均达标;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级别为“一级”,声环境质量达到“好”的水平;区域环境噪声质量达到“较好”水平。
伊宁市国控、区控断面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伊犁河伊宁市段水生态环境状况良好,伊宁市“千吨万人”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结果均达到要求。
全市林地面积8.5万亩,森林面积21.1万亩,森林覆盖率18.6%。
据应急管理局统计,2024年,全市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7起。其中5起交通运输领域事故、1起危险化学品领域事故,1起建筑业领域事故,同期相比起数下降68%、死亡人数下降30%。
注: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增长速度按同口径对比计算。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工业生产数据为2024年12月月报数,财务数据为2024年年报数据。
4.部分指标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有所修订,含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历史数据(包括相关图表一并修改)。
数据来源:
本公报中主要经济指标数据来源于伊宁市统计局,其他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其中:就业与社会保障数据来源于伊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伊犁调查队;市场主体和专利数据来源于伊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畜牧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伊犁调查队;农业机械总动力、乡村振兴等数据来源于伊宁市农业农村局;公路客货运数据来源于伊宁市交通运输局;车辆保有量数据来源于伊宁市公安局;固定、移动电话、互联网数据来源于中国电信公司伊犁州分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伊犁州分公司和中国联通公司伊犁州分公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来源于伊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货物进出口、招商引资数据来源于伊宁市商务工信局;财政数据来源于伊宁市财政局;金融信贷数据来源于伊宁市辖区各银行机构;医疗保险等数据来源于伊宁市医疗保障局;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等数据来源于伊宁市民政局;科技数据来源于伊宁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源于伊宁市教育局;文化体育旅游数据来源于伊宁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源于伊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河流水质、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源于伊犁州生态环境局伊宁市分局;林业数据来源于伊宁市林业和草原局;应急管理数据来源于伊宁市应急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