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市统计局
2025年3月21日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抢进度、提质效,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态势,稳中有进、回升向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0799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55万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40677万元,同比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1052864万元,同比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为1.2:11.6:87.2。
截至2024年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4540人。其中,城镇人口54507人,乡村人口10033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户籍城镇化率)为84.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0.1个百分点;男性人口32278人,女性人口32262人,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比例为100.0:100。全年全市出生人口238人,比上年增加13人,出生率为3.7‰;死亡人口467人,比上年增加266人,死亡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0-17岁人口8649人,18-34岁人口11520人,35-59岁人口30238人,60岁及以上14133人。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131万元,同比增长3.4%。实现农业总产值18757万元,同比增长3.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46.81公顷,同比增长0.6%。其中,玉米种植面积612公顷,同比增长18.2%;大豆种植面积1840.85公顷,同比下降5.8%。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78.91公顷,同比下降20.4%。全年粮食总产量6710.72吨,同比增长6.51%,其中玉米产量3360.30吨,同比增长18.8%;大豆产量3209.38吨,同比下降5.1%。食用菌产量(干鲜混合)1639吨,同比增长4.1%。全市有机食品企业1家,6个产品,全市有机认证面积达到7000亩。
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6654万元,同比增长2.8%。生猪存栏10372头,同比下降6.5%;牛存栏2445头,同比下降2.6%;羊存栏2836只,同比下降0.3%;活家禽存栏124700只,同比下降5.0%。全年肉类总产量2135吨,同比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1584吨,同比增长1.8%;牛肉产量199吨,同比下降2.7%;羊肉产量41吨,同比增长6.1%。禽蛋产量1380吨,同比下降7.5%。生牛奶产量423吨,同比下降5.8%。
全年实现林业总产值782万元,同比增长8.4%。林木采伐3552立方米(其中537吨材折合752立方米),同比下降47.7%。全市人工造林40公顷,同比下降85.0%。林产品86.5吨,同比增长10.9%。
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666万元,同比增长10.1%。水产品产量279吨,同比增长7.3%。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49万千瓦(只含有柴油发动机动力,不包含汽油发动机和电动机动力),同比增长1%。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98.72%,比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农田有效灌溉面积950公顷,其中本年实灌面积950公顷,节水灌溉面积950公顷,均与去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营业务收入269012万元,同比增长22.2%。从主要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9%;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家具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5.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22521万元,同比下降3.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同比增长9.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40.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产值同比下降13.3%;家具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36.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29.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同比增长8.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同比下降6.4%。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661.1万元,同比增长14.0%;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53.0%;民间投资同比下降30.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实现零的突破,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8%,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从投资构成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同比下降11.3%;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57.7%。从投资规模看,计划投资亿元以上开工项目9个,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开复工项目的19.1%。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85.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其中住宅4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9%;商品房销售面积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商品房销售额10381万元,同比增长14.5%。
五、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46224.1万元,同比增长4.0%。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0.1%。
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03户,营业额同比下降8.2%。批发零售业企业99户,销售额同比下降8.2%;住宿餐饮业企业4户,营业额同比下降30.6%。
六、对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77.8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出口总额157.1亿元,同比增长34.2%;进口总额120.7亿元,同比下降0.3%。对俄贸易额完成241.6亿元,同比增长12.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87.0%。
全年利用外资总额264.3万美元,同比增长32.0%。
七、交通和旅游
全市公路客运量1298万人次,同比增长0.1%;旅客周转量5217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05.3%;旅客吞吐量7560万人次,同比增长0.3%。
全市铁路货运发送吨数1020万吨,同比下降3.5%,客运发送人数.84.8万人,同比增长22.1%。
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312.1万人次,同比增长57.5%,实现旅游接待总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230.6%。
八、财政和金融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443万元,同比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8323万元,同比下降10.4%。
全市税收48973万元,同比下降14.0%。
全市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9.0亿元,比年初增加18.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6.9亿元,比年初增加13.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0.6亿元,比年初增加64.4亿元。
全年保费收入44192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财险5323万元,同比增长6.9%,寿险38869万元,同比增长8.0%。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006元,同比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035元,同比增长6.1%。
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5239人。参加失业保险8514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0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9171人。
十、社会事业
全市现有科技管理机构3个,科技管理人员6人。
现有普通中学4所,在校生5651人;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生488人;普通小学7所,在校生5274人;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1841人。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放映单位2所,文化馆和图书馆各1个,博物馆6个;电视、广播人口覆盖率100%;年末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63122册,比上年增加2386册。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4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和中心血库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门诊部、诊所、卫生所、村卫生室34个。卫生机构开放床位数453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01人,其中执业医师250人,注册护士279人。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均为五经普衔接后数据;
3、公报中,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同比增速为五经普衔接后数据;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口径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5、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包括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以及住宿企业、餐饮企业,统计口径为:①批发业(包括外贸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包括2000万元,下同);②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③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④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以上;
6、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口径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
7、公报中,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含铁路系统;
8、公报中,全市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取自公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