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主线,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谋划落实“三个三”的工作要求和“六个大力”的工作重点,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综合
经初步核算,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49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2.1%;第二产业增加值141.2亿元,同比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273.6亿元,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为17:28:55。
二、农业
初步测算,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2.5亿元,增长2.6%。
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1.99万亩,比上年增长0.3%;棉花种植面积11.4万亩,增长2.26%;油料种植面积67.39万亩,下降0.34%;蔬菜种植面积36.9万亩,增长2.11%。全年粮食总产量66.58万吨,增长0.42%;棉花产量1.03万吨,增产2.77%;油料产量8.96万吨,下降1.18%;蔬菜产量65万吨,增长4.22%;水果产量10.5万吨,增长2%。
全年猪、牛、羊、家禽分别出栏69.73万头、2.99万头、12.49万只、854.25万羽,分别比上年下降5.22%、增长2.75%、下降20.99%、下降35.28%;全年肉、禽蛋、牛奶总产量分别为7.07万吨、3.92万吨、0.23万吨,下降10.7%、下降32.7%、下降24.2%。
全区拥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省级7个,市级4个。农产品加工企业1184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1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01.3亿元,增长5.9%;休闲农业经营收入4.9亿元,增长7.0%。农民专业合作社1076个,增长0.9%,家庭农场4211个,增长2.8%。绿色农产品认证个数38个。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15.9万亩,产量1.1万吨。稻田综合种养11.5万亩,土地托管面积54.5万亩。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3万吨,减少1.9%。
三、工业与建筑业
2024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17.2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23家,达到251家,产值过亿元企业101家,增加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省级以上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35.9亿元,减少3.0%,实现利润总额11.1亿元,减少25.0%,实现税金总额6.1亿元,增长13.0%。规模以上工业中,有亏损企业34家,亏损面13.5%,比上年高2.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5亿元,增长19.0%。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8%,增长0.5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132.3亿元,增长26.0%。规模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3.3%,降低1.0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1元,增加1.1元。
全区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有34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3.8万平方米,增长48.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24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0.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投资下降8.2%,非国有投资下降49.8%,民间投资下降50.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6.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47.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3.5%。
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6.3亿元,增长0.6%,其中住宅销售额20.7亿元,下降10.3%。商品房施工面积242.2万平方米,下降9.7%,其中住宅169.7万平方米,下降10%。商品房销售面积50.1万平方米,下降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2.8万平方米,下降13.5%。商品房待售面积47万平方米,下降17.9%,其中住宅待售面积24.1万平方米,下降34.7%。
五、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6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全年153家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98.2亿元,增长8.5%,其中122家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96.1亿元,增长8.6%;31家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实现餐饮收入2.1亿元,增长4.4%。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8.6亿元,比上年下降35.2%。其中出口额18.4亿元,下降34.9%;进口额0.2亿元,下降51.3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3.0万美元,增长330.0%。
全区拥有旅游等级区(点)13家,其中4A级及以上1家。国内旅游人数491.6万人次,国内旅游总花费58.2亿元;境外入境人数0.39万人次,入境旅游总花费0.024亿美元。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区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实现公路货运量275万吨,水运货运量400万吨。实现公路客运量501.6万人,增长2.2%;水运客运量38.2万人,同比持平。公路旅客周转量2.0亿人公里。
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924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9.3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24.0万户。
七、财政与金融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4亿元,比上年下降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2亿元,下降2.9%,其中税收收入6.8亿元,下降4.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5.1亿元,增长9.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22.9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6.0亿元。
八、教育与科技
普通高中毕业生2578人,初中毕业生5010人,普通小学毕业生537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2196人,比上年下降13.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7.5%。各类民办学校57所,在校学生11092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0.72亿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0.22亿元。
全区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51项,比上年下降52.0%;技术合同成交金额57.9亿元,增长7.5%。专利申请210件,下降9.5%;授权专利121件,减少6.9%。
2024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7.3亿元,比上年增长4.4%,占GDP的比重为17.5%。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区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实际用户27.2万户。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4个。
全区共有卫生机构632个,共拥有床位3657张。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95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1790人,注册护士1813人。全区有乡镇卫生院25个,拥有床位1128张,卫生技术人员870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39人。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技术人员9人。
全区各类体育场地2957个,运动场85个,游泳池14个,各种训练房27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1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41.4万人。获得世界冠军2个,亚洲冠军1个,全国冠军1个,破世界记录2人/次/项。
十、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全年实有耕地面积7.8万公顷,基本农田6.1万公顷,年末林地面积7.2万公顷。拥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0.2万公顷。全年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的水质断面比例为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4%。
全社会用电量10.9亿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量1.5亿千瓦时,居民生活用电量5.3亿千瓦时。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10起,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0人,亿元GDP事故死亡人数0.02人。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9215起,道路交通死亡率3.06人/万辆。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区年末常住人口63.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9.09万人,城镇化率61.4%。年末户籍总人口7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2万人,乡村人口51.4万人;男性人口36.9万人,女性人口35.7万人。
全年全区出生人口3186人,人口出生率为4.4‰;死亡人口4974人,死亡率为6.8‰,全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全年共迁入1403人,迁出2789人。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77元,比上年增长4.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450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21元,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093元,增长2.8%。
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8.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5.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3.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0.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0.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6%,失业人员再就业0.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42.2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4.3万人。
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0.54亿元,年末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1849人,年末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11893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0.59亿元,累计筹集福彩公益金0.05亿元。
注:1.本公报中资料均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部分数据
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全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为现价,增
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对
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
据进行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