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三个高地”、推进“二次创业”,抢抓机遇促发展,难中求成抓落实,拼出了承压奋进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极为不易的发展成效。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0.9亿元,比上年增长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688.3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623.7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51.7:46.9。
区本级完成生产总值5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49.2亿元,增长0.2%;第三产业增加值492.6亿元,增长3.0%。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6:8.9:89.5。
全年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9.7亿元。区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8.3亿元。
二、农业
全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0541万元,增长2.3%。区本级粮食播种面积5.40万亩,棉花种植面积292亩,油料种植面积15758.8亩,蔬菜种植面积32107.3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34万吨,棉花总产量26.2吨,油料总产量1746.4吨,蔬菜总产量71264.1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完成工业增加值667.9亿元,比上年下降1.1%。区本级完成工业增加值36.4亿元,增长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9.6%,比上年增长2.4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89.21亿,增长6.8%。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5.6%,下降1.2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23.23亿,下降4%。
全年全区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2.1亿元,下降3.5%。区本级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3.5亿元,下降3.5%,完成建筑业产值102.9亿元,增长7.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其中:工业投资增速-32.6 %,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3.9%。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61.2%,比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7%,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全年全区施工项目共有102个,本年新增项目75个,本年投产项目31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5个,亿元以上项目本年实际完成投资16.7亿元。
全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4.5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商品房施工面积492.1万平方米,下降12.4%,商品房销售面积73.1万平方米,增长1.5%。
五、内贸和外经
全年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9.9亿元,比上年增长5.2%。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9.4亿元,比上年增长6.2%;完成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4.0亿元,比上年增长4.7%。
区本级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5.6%。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0.8亿元,比上年增长5.7%;完成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5%。
全年区本级完成进出口总额87231万元,比上年下降5.2%。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2所(含6所民办学校),其中城区学校29所(其中公办学校24所),乡镇学校13所(其中公办学校12所)。全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职工2736人,其中专任教师2415人,中小学在校学生43439人,其中小学生39949人,初中生3490人。全区现有幼儿园101所(其中公办园40所),在园幼儿12476人。
全年争取国省科技资金237.32万元,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15个,推荐32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全区高新技术企业8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3家。全年发明专利授权69件,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28件。
七、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区免费开放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体育馆1个、乡(街)综合文化站14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8个;全区有健身场地1530处,健身路径431处,健身活动面积达244.03万平方米,乡镇(街道)文体活动中心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100%。全年共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32场,开展送电影下乡进社区约577场;体育场馆开展大型活动25场次,服务群众32.5万人次。在“5.20 来武陵”系列活动中,成功举办常德丝弦表演专场30场次,吸引了近20万游客观赏。以中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创作基地的名义,联合举办首届“全国小小说钻石奖”赛事,在《作家文摘》报上共推出入围作品 60篇。武陵作家在全国各地报刊上公开发表微小说作品共660多篇,其中全国有影响力的选刊选载共160余篇。
全区拥有卫生机构656个。其中医院15个、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69个,门诊部34家,行政村卫生室25个,社区卫生室3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66家。卫生技术人员共237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81人、注册护士1220人。全区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综合监督执法局)1个、卫生技术人员共61人。医院、中心、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072张。
八、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区优良天数308天,优良率为84.2%,地表水达到Ⅲ类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区全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5起,死亡5人(道路运输事故1起,死亡1人,建筑施工事故3起,死亡3人,其他事故1起,死亡1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区本级户籍人口431273人,其中:城镇人口340934人、乡村人口90339人。男性209682人、女性221591人。18岁以下人口67078人、18-34岁人口65509人、35-59岁人口179498人、60岁及以上人口119188人。全年出生人口2208人,人口出生率为5.12‰,比上年上升0.0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068人,死亡率为7.11‰,比上年上升1.96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9‰,比上年下降1.89个千分点。新生婴儿男女比例为109:100。
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358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207元,比上年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93元,增长5.3%;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7964元,增长4.1%。
全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7741家,在职参保108097人,离退休人员55248人;全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完成基金征缴84950.5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8363.27万元,其他收入90.43万元;基本养老保险支出148860.13万元,丧抚金支出5500.41万元,其他支出64.98万元,上解上级支出85373.6万元。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58家,在职参保5141人,离退休人员3452人;全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完成基金征缴12692.74万元,财政补贴收入9895万元,利息收入7.47万元,转移收入67.85万元;基本养老保险支出22890.46万元,转移支出3.43万元,其他支出3.54万元。全区失业保险参保单位共计3045家,参保总人数达28128人,失业保险基金支出4468.2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单位4096家,累计参保人数5.00万人,累计基金支出2114.89万元。城镇新增就业810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740人,1105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位3168家,参保人数61912人,生育保险参保37910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76834人;全年征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含个人帐户)23915.98万元,征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9841.25万元;全年支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个人帐户)24574.24万元,支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26945.46万元。
注:
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