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胶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胶州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走深走实上合新区一体化发展路径,全面发力“五大新城”建设,扎实开展“实干突破年”活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点高面稳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8.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9.5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763.83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894.71亿元,增长5.6%。三次产业结构为4.0:44.2:51.8。人均GDP达到165268元。

 

全年财政总收入186.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0.7亿元,下降4.8%。其中,地方税收73.6亿元,下降11.9%;增值税32.7亿元,下降25.7%;企业所得税6.3亿元,下降11.2%;个人所得税2.1亿元,增长2.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6亿元,下降3.9%。全市实现全部税收(含海关代征)130.5亿元,下降15.2%。其中,国内税收121.4亿元,下降15.6%。

年末全市现有市场主体24.7万家,新增市场主体2.7万家。

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为104.99万人,比上年增加0.8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72%,比上年末提高0.87个百分点。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8.1亿元,比上年增长4.1%。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7.59亿元,增长4.0%。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95.9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9.92万吨,其中,小麦17.14万吨,玉米21.4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总产量118.8万吨,园林水果总产量7.4万吨,猪牛羊禽肉总产量3.6万吨,牛奶总产量0.7万吨,禽蛋总产量4.5万吨。

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7万吨,其中,捕捞产量3.0万吨,海水养殖产量7.6万吨,淡水养殖产量1.1万吨。水产养殖面积2336公顷,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310公顷,淡水养殖面积1026公顷。

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13.3万千瓦,增长0.2%。农用拖拉机2.2万台。农村地膜覆盖面积15290公顷。

三、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19.54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1个行业中,18个行业实现产值正增长,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10.7%、28.0%和35.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61.78%。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45.12亿元,增长9.1%。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57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68.8亿元,增长8.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8%,民间投资占比79.3%。三次产业投资构成为1.2:43.8:55.0。

全市135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50.3亿元,下降36.5%。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52.3万平方米,下降26.8%。

五、贸易、服务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6.8亿元,增长6.0%。全市1182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个体户共实现销售(营业)额1611.2亿元,增长19.6%。分行业看,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165.1亿元,增长21.6%;限额以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00.3亿元,增长15.0%;限额以上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1.4亿元,下降4.8%;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营业额34.4亿元,增长18.1%。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0.9%,烟酒类增长18.4%,家具类增长33.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6.8%,通讯器材类增长87.7%。

全市25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54.6亿元,增长12.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251.1亿元,增长8.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87.4亿元,增长22.3%;非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增长2.8%。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货物进出口总额802.7亿元,增长15.5%。其中,出口额595.8亿元,增长13.3%;进口额206.9亿元,增长22.6%。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9家,合同外资11677万美元。全年实现实际使用外资16829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业完成货运量3451万吨,下降1.2%,完成客运量483万人次,增长13.8%。全年上合多式联运中心集装箱到发量完成23.8万TEU。中欧班列(齐鲁号)开行1017列,增长17.8%。

年末全市机动车保有量40.5万辆,增长3.4%。

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8万户。全市移动电话114.3万部,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73.3万部。年末互联网用户47.7万户。

八、金融业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73家,其中银行机构26家、保险机构40家、证券经营机构6家、期货公司1家。小贷、担保、民资、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12家。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15.6亿元,比年初增加79.5亿元,增长5.2%。其中,住户储蓄存款1062.5亿元,比年初增加89.5亿元,增长9.2%。各项贷款余额1732.7亿元,比年初增加142.2亿元,增长8.9%。存贷比107.25%。实现金融业增加值51.97亿元,增长4.6%。

全市共有上市企业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区域性场外市场挂牌企业141家,交易所在审企业1家,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3家。积极推进实施电动自行车停车棚责任保险、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惠民保险,其中电动车棚保险为全市1万个停车位提供人身伤亡及财产损失保障,总保额达20亿元;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共承保生猪0.93万头、大白菜1.2万亩、马铃薯3.2万亩,赔付511.4万元,有效稳定农民收益预期。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115家。新认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全年累计共有1030家企业自我声明8198项产品标准,涵盖18512种产品。全年新认定青岛市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青岛市级7家;青岛市级场景应用实验室3家。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96所。拥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10425人。拥有普通中学33所,在校学生47256人。其中,高中7所,在校学生14673人;初中26所,在校学生32583人。全市共有小学61所,在校学生84323人。幼儿园198所,在园幼儿2844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18人。在胶高校2所,在校学生26890人。

幼小初高贯通培养机制持续发力,育人模式变革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夏季高考获新高考以来历史最好成绩,8人被北大、清华录取。树牢“强教必先强师”理念,用好用足人才政策,全年签约国家、省、青岛市公费师范生67人,校园选聘优秀教师118人。1人获评全国模范教师,8人获评山东省特级教师等省级荣誉称号。充分放大上合示范区平台价值,新增8所中外人文交流特色学校建设计划学校,缔结20对国际友好学校,成立上合示范区“产学研”国际联盟,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等5所国际高校达成合作。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年全市开展戏曲进乡村、微演艺、广场文艺周周演、文化串门等惠民演出活动400余场次,推出非遗夏令营、亲子阅读会、非遗夜校、沉浸式“村晚”、主题展览等文化活动近5000场次。成功举办2024“上合之夏”舞蹈展演周,奏响“2024-2025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第一序章。全市12处镇街文化站全部获评省级“一级文化站”以上称号,其中7处文化站获评特级文化站。“胶州秧歌、三铺龙拳进校园”入选山东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茂腔传统戏《宝莲灯》参演央视《一鸣惊人》栏目,胶州秧歌亮相第二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颁奖典礼、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第八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等重要文化活动。成功举办农文旅活动30余场,吸引游客115万余人次。上合商务中心(建国饭店)、航空航天STEAM教育基地等总投资16.4亿元的3个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085个。医院29家,包括公立医疗机构5家(三级综合医院2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专科医院2家),民营、厂企医院24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专科医院4家、一级综合医院11家、一级中医医院3家、血液透析中心1家、眼科医院1家、护理院2家、医学检验中心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54家,包括镇(街)卫生院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村卫生室664家,门诊部28家,诊所306家,其他卫生室和卫生所38家。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共有编制床位5904张,实际开放床位5446张,每千人口医疗床位数达到5.6张。现有编制床位中,公立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4096张,民营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数1808张,民营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30.6%。全市执业医师数3807人,执业护士数4574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6人,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4.4人。全市共有全科医师518人,乡村医生数784人。

完善多元化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全市新增健身路径65套、健身器材140件、国民体质监测站1处、笼式多功能场地6处、街道级全民健身活动1处、儿童乐园7处,新增体育场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组织17期培训共1380人次,完善“政府+平台公司+协会+俱乐部”工作机制,成立体育协会36家,培育打造全市篮球、足球、羽毛球俱乐部系列联赛100余场,组织自行车、健身操、三铺龙拳等群众身边体育活动40余次,组织举办街头足球联赛、社会俱乐部篮球联赛等200余场。承办山东省百千万三大赛城市组和乡村组篮球、象棋青岛地区总决赛,并斩获篮球城市组冠军、乡村组亚军、象棋乡村组冠亚军。全年获世界冠军3个、全国冠军7个,其中殷梦蝶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女子500米四人皮艇第五名,创中国皮艇新纪录。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市行政区划面积1324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4.9%,全年整治裸露土地6万平方米。城市全年实际用水量3966.4万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分别为1942.8万立方米和2023.6万立方米。

全年供应天然气总量1.98亿立方米。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9.98%。全年累计供热面积达到3069万平方米,其中新增供热面积235.1万平方米。

全社会用电量63.7亿千瓦时,增长11.5%。其中,工业用电34.8亿千瓦时,增长16.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2.3亿千瓦时,增长14.2%。

年末市区公共汽车线路73条,共有营运的公交汽车935辆,村庄公交通达率100%。年末全市共有出租车3369辆(其中,巡游出租汽车514辆,网约出租汽车2855辆)。年末道路总长度2700公里,城市排水管道总长度976.1公里。

全市年平均气温14.5℃,平均年降水量为902.6毫米,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550.2小时。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1天,优良率86.3%。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分别为27、8、29微克/立方米。市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8.0分贝,市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2.9分贝。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3950.1公顷,增长0.8%,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0.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2平方米。全市现有公园23个,面积667.2公顷。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569元,增长5.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042元,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34元,增长7.1%。全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0194元,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009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161元,增长7.2%。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0106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01人。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5.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8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23.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26.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0.4万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56.2万人。

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7个,床位数3545张,收住人数2028人。

注:1.公报中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影响,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公报中全市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胶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1643.16亿元。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限额以上贸易企业为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500万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200万元及以上的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为计划总投资额500万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一是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指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指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4.金融各项指标均为本外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