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积极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和多重压力,统筹高质量发展和安全,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抓招商、上项目、促振兴、惠民生、强党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3.66亿元,可比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38.57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完成29.46亿元,增长8.6%;第三产业完成35.63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占比为37.2∶28.4∶34.4。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72.44亿元,占生产总值的69.9%。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完成71.61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完成55.9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8.14%;林业产值完成1.0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44%;畜牧业产值完成9.0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68%;渔业产值完成0.0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0.0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5.5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71%。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40.02亿元,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
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实现产值32.15亿元,电力、热力、水生产供应业实现产值5.61亿元,采矿业实现产值2.26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0.3%、14%和5.7%。
建筑业:全年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25.59亿元,增长4.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完成48.32亿元,增长12.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4.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1%。
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同比增长34.1%,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42.8%。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增长14.1%,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增长8.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13.2%。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5.6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8.7%。商品房销售面积1.77万平方米,下降19.1%。
五、商业、旅游
商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1.28亿元,增长8.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0.17亿元,增长16.2%。按经营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9亿元,占比9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8亿元,占比8%。按消费形态来分:全年餐饮收入5.8亿元,占比14%;商品零售35.48亿元,占比86%。分行业来看,零售业仍为消费主体。批发业零售额全年完成4.35亿元,占比11%;零售业零售额全年完成29.88亿元,占比72%;住宿业营业额全年完成1.25亿元,占比3%;餐饮业营业额全年完成5.8亿元,占比14%。
旅游:全年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371.38万人次,同比增长22.9%;旅游总花费16.69亿元,同比增长23.1%。
六、交通、通信
交通:截至2024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610.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公里,国道59公里,省道92.11公里,县乡公路389.91公里,通村公路1029.9公里。路网密度163.87公里/百平方公里。二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9个,农村公路停靠点(招呼站)179个,开通市级客运班线1条,通村客运线路28条,公交线路3条,高速班线3条,出租车40辆;建成农村公路养护工区5处。
通信:全年全县电信公司移动电话用户2.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89万户,有线电视在网用户1.8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56户;移动公司移动电话用户7.2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41万户;联通公司移动电话用户2.09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0.56万户,ITV网络电视用户0.18万户;广电网络公司移动电话用户0.2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3万户,网络数字电视在网用户4.19万户(有线数字电视3.3万户,无线数字电视0.89万户)。
七、财政、金融
财政:全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52亿元,同口径增长74%;财政支出完成25.23亿元,同比增长7.9%。
金融:12月末,全县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6.86亿元,同比增长8.8%,较年初增加8.7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82.38亿元,同比增长11.1%,较年初增加8.2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2.53亿元,同比增长5.6%,较年初增加2.79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9.69亿元,同比增长7.9%,较年初增加1.43亿元。
八、教育、文化、卫生
教育:2024年全县公办幼儿园19所,在园幼儿1654人,教职工258人(其中:专任教师188人);民办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491人,教职工79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普通小学20所,在校学生6345人,教职工842人(其中:专任教师736人);普通初中13所,在校学生3434人,教职工637人(其中:专任教师531人);九年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113人,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31人);普通高中1所,在校学生2083人,教职工186人(其中:专任教师151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0人,教职工3人(其中:专任教师1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学生592人,教职工47人(其中:专任教师39人)。
文化: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内容丰富。组织举办2024年春节系列活动,为群众义写春联2.8万余副、开展活动20场次、参与群众28.5万人次;举办了“淳化县甘泉宫·元宵节发祥地”命名演出;实施“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服务项目,完成“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活动50场,观看群众24000人次;完成淳化县“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服务项目64场,观看群众38300人次;开展“荞香九州品味淳化”陕西·淳化荞麦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三届荞面饸饹文化旅游节活动。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赛事。3月份在县梨园广场举办了“欢欢喜喜闹元宵”2024年淳化县干部职工拔河比赛;5月份在十里塬镇举办了第一届“九女山泉”杯“村BA”篮球赛;7月初举办“炫舞荞乡展风采全民健身迎未来”广场舞大赛、“全民健身运动三秦”2024陕西省群众体育赛事五级联赛(淳化赛区)足球比赛;9月份举办“2024年淳化天然氧吧”半程马拉松赛。参加了咸阳市田径锦标赛、咸阳市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咸阳市首届体育艺术节广场舞比赛等。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卫生:全年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1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个,中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健康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卫生健康综合执法大队1个,村卫生室150个,4家民营医疗机构(咸阳富源康养医院,淳化杨赵永宏医院,淳化县康元精神康复医院,淳化怡宁精神病医院),诊所17个;拥有床位762张,每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61.73人,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2.75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加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0‰,人均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64%,全年各级医疗机构共接诊门诊病人26.45万人次,住院1.42万人次。
九、人口、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情况:年末公安户籍总户数62050户,较上年减少230户;总人口185988人,较上年减少1334人,其中:城镇人口16575人,乡村人口169413人;男性98002人,占总人口的52.69%;女性87986人,占总人口的47.31%;0-17岁29430人,18-34岁40805人,35-59岁73719人,60岁及以上42034人。
人口变动情况:全年出生人口合计1127人,其中:男孩554人,女孩573人。死亡人口合计1498人,其中:男性852人,女性646人。迁入人口:省内迁入625人,省外迁入181人。迁出人口:迁往省内1519人,迁往省外250人。
据2024年咸阳市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3.43万人,较上年末减少0.2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7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7.6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43.06%,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7.48‰,人口死亡率9.22‰,人口自然增长率-1.73‰。
居民收入:据城乡一体化调查,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85元,比上年增加1542元,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05元,较上年增加2100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73元,较上年增加1085元,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2.75,较上年缩小0.06。
社会保障: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2个(1个收容站,1个敬老院),床位数220张(收容站20张,敬老院200张);养老机构4个,床位数228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79户100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997户9675人,农村特困救助供养595户610人。
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加人数113447人,其中领取待遇34052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加人数9399人,其中领取待遇3390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加人数11813人,其中领取待遇3734人;失业保险参加人数8246人;工伤保险参加人数21616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4649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42498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15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054人,其中:女性3448人。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公路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通信数据分别来自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淳化分公司;旅游、文化数据来自县文化和旅游局;金融数据来自县金融办;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县卫健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社会保障数据分别来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医疗保障局和县民政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