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柯城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扎实推进三个“一号工程”和“十项重大工程”,全年经济稳步向好,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16亿元,同比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72.77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工业增加值231.55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423.80亿元,同比增长3.6%。三次产业占比为1.3:38.6:60.1,三次产业贡献率分别为0.6%、50%、49.4%。按常住人口计算,2024年全区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8314元,折合18017美元,同比增长3.2%,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国家GDP核算制度规定,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为676.70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3:39.3:59.4。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8873人,通过重点群体帮扶应用帮扶重点群体实现就业5201人。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5.55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8亿元,同比增长9.9%。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60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增值税3.74亿元,同比下降11.2%;企业所得税1.68亿元,同比下降4.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47.32亿元,同比增长2.8%。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3%。其中:农业产值同比增长1.6%,林业产值同比增长4.2%,牧业产值同比增长2.8%,渔业产值同比增长7.0%,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同比增长4.9%。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13868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697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914公顷,蔬菜种植面积6392公顷,中草药种植面积159.2公顷,瓜果类种植面积371.4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2.65万吨。油料产量0.36万吨,同比下降3.1%;蔬菜和食用菌产量17.71万吨,同比增长2.1%;瓜果类产量1.17万吨,同比增长8.0%。
年末生猪存栏1.98万头,同比增长47.8%,全年出栏2.71万头,同比下降2.2%;牛存栏1513头,同比增长30.0%,全年出栏1367头,同比下降9.7%;羊存栏0.61万头,同比下降11.6%,全年出栏0.74万头,同比下降1.3%;家禽存栏17.11万只,同比下降5.2%,全年出栏33.62万只,同比下降5.3%,禽蛋产量609吨,同比下降6.6%。
年末现有粮食生产功能区总面积1.05万亩,完成抛荒地整治2500余亩,建设高标准农田6765.56亩,多田套合率达74.0%。累计成功申报2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省级验收1个。
年末建制村已全部实现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先后启动12批次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累计完成建设重点村10个。
全年“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3400人,其中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044人。实现188个行政村村集体收入2.27亿元、增长8.9%。全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5家,其中大型企业8家,中型企业24家,小型企业164家,微型企业19家。
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233.25亿元,同比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总产值1107.18亿元,同比下降3.8%;新产品产值411.34亿元,同比下降12.9%;出口交货值135.12亿元,同比增长25.5%。分行业看,28个行业大类中有11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增速前五位的行业为食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分别增长41.0%、22.4%、21.6%、20.9%和19.5%。
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28家。全年建筑业总产值100.93亿元,同比增加12.7%,其中:外省完成的产值8.49亿元,同比增加30.5%;省内完成的产值92.44亿元,同比增加11.3%。签订合同总额共计221.22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本年新签合同额110.65亿元,同比增加5.4%,占合同总额的50.0%;上年结转合同额110.57亿元,同比增长41.8%。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分结构看,交通、能源、水利投资同比增长16.1%,高新技术投资同比增长44.8%,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2%,民间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4%。
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8.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9%。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9.8%。
五、国内贸易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33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53亿元,同比增长5.8%。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累计实现零售额3.45亿元,同比下降16.8%;商品零售累计实现零售额135.07 亿元,同比增长6.5%。按商品销售类别分,石油及制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39.50 亿元,同比下降0.5%;汽车类累计实现零售额33.32 亿元,同比下降15.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累计实现零售额3.37 亿元,同比下降6.3%;粮油、食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8.47 亿元,同比下降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2.43 亿元,同比增长9.5%。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446.54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出口276.32亿元,同比增长27.2%;进口170.22亿元,同比增长3.0%。
七、旅游业、交通
2024年全区接待全域游客人数1264.4万人,同比增长14%。
全区拥有星级饭店 6家,星级饭店客房间数 1057间。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9家(含南孔古城景区、烂柯山景区),其中,4A级旅游景区2家(桃源七里景区、南孔古城景区)
全区普通国省道加农村公路合计716.88公里,高速23.30公里。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区拥有普通初中8所,在校生10157人;小学21所,在校生27958人;幼儿园93所,在校生1600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99人。
全区学前教育入园率99.03%,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98.37%,“三残”儿童入学率100%。
全区拥有初中专任教师832人,学历合格率100%;小学专任教师1655人,学历合格率100%;幼儿园专任教师1361人,学历合格率100%;特殊教育专任教师20人,学历合格率100%。
全区共授权专利1729件。其中,发明专利419件,实用新型专利1169件,外观设计专利141件。全年共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02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9家;新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成功申报省“尖兵”“领雁”项目4项、市级科技攻关项目19项。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落实全省、市、区三级个人科技特派员项目24项,团队科技特派员项目2项,获得各级财政补助资金190万元,建立示范基地23个,带动农民就业1300余人次,引进新品种35个,推广新技术49项,组织农民技术培训1200多人次,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2.16亿元,同比增长15.1%。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年区图书馆(含南孔书屋)进馆96.41万人次,已办读者卡23758张,图书流通49.81万册次,数字资源点击量达到62.9万次。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其中送戏下乡310场。文艺赋美2324场,参与文艺赋美志愿者达2.6万人。开设36门不同类型公益培训课程,共计932课时。送书下乡36016册,开展“阅享柯城 书香满城”各类阅读品牌活动356场,举办地方文献类大型展览15场。
年末已经建成体育场地设施2480个,体育场地总面积162.2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94平方米,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实现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全覆盖。全年举办区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130场,开展体医融合、运动促进健康、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2场以上,带动10万人次参与健身活动。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1460人,达到每千人2.66人。组织开展体育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3A级以上社会团体13家,其中5A等级单位2家。
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8家,其中:区属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1家(区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中医医院和9家乡镇卫生院、9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属政府办村卫生室(社区服务站)65家;民办医疗机构352家(民营医院18家,护理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17家,个体办村卫生室、诊所、门诊部等其他小型医疗机构316家)。卫生系统在岗职工1873人,其中正式在编职工1393人(区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46人、区人民医院669人、区中医医院122人、区妇幼保健院94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62人)。
全年无偿献血3498人次,献血量1142.34升,用血量566.62升,成分输血率100%,无偿献血占用血比例201.6%,献血300毫升以上的占86.6%。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4.19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1.92万人、女性人口22.26万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6%和50.4%。全年出生人口2715人,出生率为6.15‰;死亡人口2611人,死亡率为5.91‰;全年自然增长率为0.24‰。据2024年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55.2万人。
据城乡住户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19元,同比增长4.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845元,同比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22元,同比增长5.5%。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74。全体居民生活消费支出37501元,同比增长6.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41094元和24948元,同比增长5.6%和7.3%。
全区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209495人(含企业养老及城乡养老),其中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33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9157人;医疗保险参保总人数319062人(含职工医保及城乡居民医保),其中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0436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862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2202人。
全区社会福利院1家,床位500张;敬老院7家,床位1042张,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家,床位356张,2024年撤并敬老院5家(九华乡、沟溪乡、华墅乡、航埠镇、石梁镇敬老院)。2024年,集中供养特困对象131人。
全区享受低保的城乡居民4085户5548人,全年共支出低保金5979.70万元。其中城镇享受低保的居民达685户823人,全年共支出低保金929.08万元;农村享受低保的居民达3400户4725人,全年共支出低保金5050.68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9951人次,共2996.93万元,临时救助129人次,共39.88万元,特殊困难群众救助救济167人次,共65.38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
2024年,我区PM2.5平均浓度29.1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5.2%,水质综合指数2.87、同比改善5.98%,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在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中,柯城区全市第一、全省并列第三。
注:
1.本公报所列2024年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及相关指标自2021年起调整为大柯城口径,即以行政区域范围为标准。
3.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业产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人口数为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数。
5.主要行业统计范围:①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法人单位;②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法人单位;③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④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卫生行业法人单位;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房地产业(不含房地产开发经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行业法人单位;以及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社会工作行业法人单位;⑤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6.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