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抓手,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强化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协同发力,扎实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县经济呈现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0.9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4.5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9.1亿元,增长5.1%。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9.8:21.8:48.4。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7854元,比上年增长7.2%。
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8.8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58.1%。
二、农 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同比增长3.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7亿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增加值59.4亿元,增长3.6%;林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17.6%;畜牧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3.7%;渔业增加值0.2亿元,增长16.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4.8%。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7.0万亩,与去年数据一致。其中,夏粮22.7万亩,减少0.2%;秋粮14.3万亩,增长0.3%。
全年粮食总产量12.2万吨,同比增长0.8%。其中,夏粮产量6.8万吨,增长0.9%;秋粮产量5.4万吨,下降0.4%。全年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1万吨,同比增长2.5%;水果产量132.9万吨,增长1.8%。全年肉类总产量1.7万吨,增长41.8%;全县生猪存栏9.8万头,同比增长1.2%;牛存栏0.4万头,增长2.9 %;羊存栏2.7万只,增长41.3%。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7.1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
全县8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12.4% 。其中,营业收入74.1亿元,同比下降0.9%;营业利润3.9亿元,同比下降29.8%;应缴增值税1.6亿元,同比下降4.1%。分行业来看,采矿业增加值0.1亿元,比上年下降3.1%,制造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1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4.0亿元,同比下降2.3%。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7.7亿元,同比增长7.9%。全县具有资质以上总专包建筑企业15户,实现总产值9.9亿元,增长8.0%;企业签订合同额14.9亿元,下降7.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49901平方米,下降1.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4.7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8.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5.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8.2%。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1.9%,社会资本投资增长2.6%,制造业投资增长72.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6.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0亿元,同比下降36.4%;商品房销售面积7.7万平方米,下降29.7%。
五、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8.1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5亿元,增长1.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0亿元,增长10.3%;金融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1.5%;房地产业增加值9.8亿元,增长0.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0.6亿元,增长3.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5.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2.9亿元,增长6.2%。
9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0亿元,比上年下降7.6%。盈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6786.9万元,下降2.1%。全年共完成客运量144万人,比上年下降5.2%,旅客周转量320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6.3%,完成货运量25800万吨,比上年增长0.1%,货运周转量45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0.1%。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25.1万件, 标准件51.5万件,比上年增长148.4%,其中,快递业务量373.7万件,增长6.8%。
六、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 127.5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增加值28.1亿元,同比增长11.0%;
全县限额以上企业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5%,乡村增长15.9%。全县限额以上企业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增长11.1%,商品零售增长15.8%。
全县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8.5亿元,同比增长15.5%。按行业分类来看,汽车类增长31.4%、粮油、食品类增长10.8%、烟酒类增长62.0%、五金、电料类增长7.3%、中西药品类增长20.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家具类增长29.3%、通讯器材类增长32.8%、金银珠宝类增长25.9%、日用品类增长3.4 %、石油及制品类增长45.5 %。全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8.5%。
全年共接待游客1580万人次,接待全国各地市党政考察团体2000批次,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其中,袁家村接待游客全年总计1130万人次,实现收入13.9亿元。
七、财政金融
2024年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60亿元,同比增长23亿,较年初新增存款23亿元。贷款余额137亿元,同比增长23亿。金融存贷比为52.8%,较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2024年全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8亿元,其中,财产险1.2亿元,减少490万元。人身险 1.6 亿元,减少159万元。原保险赔付支出1.3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550万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8699万元,增长487万元;人身险赔付支出4577万元,增长 63万元。
2024年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其中,各项税收收入21812万元,较上年下降3.7%;非税收入10327万元,较上年增长16.2%。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9079万元,同比下降2.1%。其中,民生支出 331495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89.8%,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下降36.1%、交通运输支出下降6.4%。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4所,其中,高中2所、职教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小学48所(教学点2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41所(民办20所)。在校学生44479人,其中,高中(含职中)段8979人、义务教育段28782人、学前教育段6667人、特教105人。教职工4525人,其中,高中(含职中)段766人、义务教育段2176人、学前教育段1018 人,特殊教育25人。
2024年末,全省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26家。
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34项,合同成交金额3.0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2项,成交金额0.59亿元;技术转让合同3项,成交金额0.04亿元;技术咨询合同9项,成交金额 2.4亿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影剧院1个,文化馆1个,县级图书馆1个,现有藏书12万余册,2024年对外流通供读者借阅的文献9万册,电子图书5.3万多册,视频光盘401件,古籍2000册,全年为读者订阅报刊杂志70多种。各镇(办)综合文化站12个,送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活动96场次,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13个,农家书屋213个,配送图书9845册,基本形成覆盖县、镇、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文化产业机构198个,个体户198户,文化企业161户,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7户(年收入达到500万元及以上),从业人员165余人。
2024年,全县卫生健康机构305个(包括村卫生室272 个)。其中,医院32所,卫生院20个。全县共有床位1517张。其中,医院病床947张,卫生院病床570张。全县共有卫生人员155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5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631人,注册护士1501人。
截止年底,全县213个村均已建成农民健身广场,并配有篮球架、乒乓球台及健身路径,共安装运动器材213套1704件,全年完成体彩销量3277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5%,在13个县区中销量排名第5名,同比增幅3.5%。全年共增扩机5台,2024年底全县体彩站点由原来的26个增加到30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末从统计数据来看,全县常住人口34.6万人,城镇化率44.9%,从公安年报数据来看全县总户数148569户,户籍人口459801人(其中男242111人,女217690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52.7%、47.3%),乡村人口共294288人(占总人口的64.0%),年末城镇人口165513人,(占总人口36.0%)。全年出生率6.3‰,死亡率8.7‰,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2.4‰。
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047元,比上年同期25367元,增加1680元,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872元,比上年同期42874元,增加1998元,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87元,比去年同期17082元,增加1305元,增长7.6%,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较上年缩小0.1。
2024全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646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83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262人。
2024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0499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2588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1461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909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4437人。
全县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2个,床位48张。截至2024年底,全县共有城市低保380户578人,平均保障标准680元/人月;农村低保6097户15121人,平均保障标准450元/人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