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滨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滨城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5年3月21日

滨城区统计局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三大战役”为牵引,聚力“六个突破”,提升“八大品质”,有效应对压力叠加、困难交织的复杂形势,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中国式现代化滨城实践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 合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滨州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并反馈,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1.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05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5.20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6.01亿元,同比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3:31.42:65.35。

图1.2020-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及增速

图2.2020-2024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人口保持平稳。2024年末,全区(不含开发区)户籍人口52.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9人;全年人口出生率0.620%,人口死亡率0.797%,人口自然增长率-0.177%。2024年,全区常住人口63.5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86%。

物价温和上涨。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提升0.3%,其中服务价格上涨0.3%,消费品价格上涨0.3%,衣着价格上涨2.7%,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跌1.1%。

图3.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以上年同期为100) 12月 1-12月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99.3 100.3
服务价格指数 100.0 100.3
消费品价格指数 98.8 100.3
食品烟酒 97.7 99.9
食品 97.0 99.5
#粮食 96.3 100.0
鲜菜 90.6 101.0
畜肉类 102.2 100.4
禽肉类 100.3 100.4
水产品 100.8 101.5
蛋类 98.4 91.5
干鲜瓜果类 92.5 102.4
烟酒 95.0 100.0
衣着 103.6 102.7
居住 99.5 100.1
生活用品及服务 97.6 100.1
交通和通信 97.7 98.9
教育文化和娱乐 101.2 100.8
医疗保健 100.3 100.6
其他用品和服务 107.1 105.5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保持稳定。202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2.2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其中,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1%。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81.6万亩,总产量34.44万吨,单产422.08公斤/亩;棉花种植面积1.43万亩,总产量1076.35吨,单产75.53公斤/亩;蔬菜面积3.73万亩,总产量10.72万吨。

畜牧业生产平稳。2024年,全区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同比增长4.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13万吨,同比增长7.6%;禽肉产量1.22万吨,同比下降1.6%。禽蛋总产量1.17万吨,同比下降3.5%;奶类总产量2.06万吨,同比下降13.4%。

水产养殖业平稳健康发展。2024年,全区养殖水域面积3.5万亩,水产品总产量5.73万吨,同比增长2.1%;水产品产值9.76亿元,可比价同比增长3.2%。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1万亩,产量达7815吨。

农机水平稳步提升。2024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34.8万千瓦时,比上年末增长5.8%。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50万元、省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95万元,共计1245万元,补贴农机具986台(套);为加快老旧农机更新换代报废补贴农机具98台(套),其中报废更新16台,使用国债资金30.68万元。

图4.2020-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速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中有进。截至2024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达到13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实现营业收入710.71亿元,同比下降2.3%;利润总额22.79亿元,同比下降32.7%。重点行业中,食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58.3%、14.1%、10.3%、2.5%;重点产品中,饲料、食品添加剂、冻肉、小麦粉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8.9%、29.6%、18.6%、18.2%。

图5.2020-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图6.2024年规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累计同比增长(%)
小麦粉 769290.0 18.2
饲料 152636.9 48.9
冻肉 47032.0 18.6
熟肉制品 1559.4 93.6
速冻食品 13131.5 6.2
罐头 249.1 6.1
营养、保健食品 18921.0 -6.5
食品添加剂 112090.3 29.6
发酵酒精(折96度) 千升 187121.0 -20.7
76910.9 7.5
万米 4780.4 9.3
印染布 万米 36232.4 6.1
毛机织物(呢绒) 万米 137.1 -10.0
服装 万件 470.7 -1.9
纸制品 355.0 -92.9
烧碱(折100%) 787830.6 3.7
丙烯 27108.5 -0.7
纯苯 240713.9 -12.2
化学农药原药(折有效成分100%) 89473.8 33.7
涂料 343.0 -32.2
初级形态塑料 133092.0 58.7
化学试剂 27381.2 68.0
水泥 2432126.9 1.7
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1545954.7 -14.4
水泥混凝土排水管 千米 23.7 -42.8
预应力混凝土桩 497269.0 -66.4
万块 10553.1 0.4
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平方米 1077785.0 -2.7
石墨及碳素制品 60327.0 -38.2
钢结构 44775.6 5.0
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 3674.0 -2.0
锻件 418.0 -11.4
金属密封件 万件 2538.1 7.8
石油钻井设备 台、套 109.0 2.8
低压开关板 33679.0 -11.3
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 2852.0 289.6
自来水生产量 万立方米 5832.5 -4.8

建筑业生产经营总体平稳。2024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20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1.85亿元,同比增长7.7%;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7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2024年,全区在库在建项目204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2%。其中新开工项目 65个,个数同比增长31.7%。计划总投资5000万以上项目165个。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同比下降86.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1.3%,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87.7%,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0.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2%。三次产业投资占比分别为0.2%、20.0%、79.8%。

图7.2020-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2024年,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39.0%;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1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7%;竣工面积48.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5%;商品房销售面积9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5%,实现销售额56.8亿元,同比下降11.8%。

五、国内贸易

城乡消费品市场复苏向好。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8%;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7.2%。按消费形态分,全区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9%,全区餐饮收入同比增长7.4%。

2024年,全区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3.4%,其中粮油食品类实现零售额16.5亿元,同比增长28.8%;汽车类实现零售额50.7亿元,同比增长13.2%;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6.3亿元,同比增长5.5%。

图8.2020-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保持稳定。2024年,全区进出口完成127.1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113.6亿元,同比增长5.9%;进口13.4亿元,同比下降6.7%,2024年我区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对外开放强县”称号,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5家。

图9. 2020-2024年全区进出口总额

七、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稳健前行。2024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06.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76.86亿元,同比增长3.7%,营业利润3.44亿元,同比下降37.7%。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34.92亿元,同比增长3.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9.94亿元,同比增长3.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16.30亿元,同比增长2.0%。

图10.2020-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及增速

八、交通、旅游

交通运输业健康发展。2024年,全区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为137.74公里。国道里程81.78公里,省道里程55.96公里;一级公路里程80.73公里,二级公路里程57.01公里。农村公路1627.42公里,其中:县道76.18公里、乡道248.69公里、村道1302.55公里。全区桥梁192座,一、二、三类桥梁192座,一、二、三类桥梁占农村公路桥梁总数比例达到100%;建制村客车通达率达到100%,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乡村振兴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2024年,全区客运车辆152辆,货运车辆15860辆。公路客运量54.21万人,公路客运周转量10894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4867.24万吨,公路货物周转量365043万吨公里。2024年度新增运输车辆1178辆,转籍过户、注销677辆。严格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执法。2024年,共检查各类道路运输车辆2800余辆次,出动执法人员960余人次,查处违章车辆265辆次,有效的打击了各类违章运输车辆,维护了全区道路运输市场安全有序运转。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2024年,先后完成G205山深线张集至高清庄段改建工程,G220中修工程、 G205山深线滨城高清庄至博兴柳桥段大中修工程、S309田高线滨城小营至滨城高青界段大中修工程。全力协调推进辖区沾临高速公路工程建成通车。辖区内普通国省干线养护里程133.73公里,其中:国道77.80公里、省道55.93公里。持续加强公路日常管养,积极践行路面养护“365”理念,切实保障国省道安全畅通,为社会公众提供了“畅、安、舒、美”的行车环境。

文旅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创建引领助力产业发展,“十里花海”旅游风景道被评为山东省首批旅游风景道,渤海国际旅游休闲街区被评为第三批山东省旅游休闲街区,滨城市滨城区渤海国际创业街区被确定为山东省创业街区,2家研学基地获评第五批市级中小学生研学基地,3家企业入选滨州市文旅产业示范企业。强化指导服务推动“景区焕新”,2家景区被评为滨州市“十佳品质提升景区”,滨城区三河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创成国家3A级景区,做好9家A级景区27座旅游厕所达标评定质量提升工作。培育节庆品牌拉动文旅消费,举办新春花灯艺术节、“田园风光 果香辛庄”采摘季等各类文旅节庆活动40余场,节假日集中策划丰富的旅游产品、优惠政策、主题特色活动,联合大众网推出“游滨城”系列栏目9期,促进全区文旅消费增长。

九、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结构平稳。2024年,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18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0.29亿元,同比下降12.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6.63亿元,同比下降11.4%。

图11.2020-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存贷款稳定增长。2024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2003.16亿元,较年初增加222.07亿元、增长12.5%。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91.69亿元,较年初增加130.97亿元、增长9.0%。

图12.2020-2024年存、贷款余额

十、科学技术、经营主体和教育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发展。2024年,3个项目获批2024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立项,获批立项项目数和获得扶持资金均列全市首位;获批筹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获批数量列全市首位;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滨州市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仅此1家;滨城区作为滨州市唯一县区成功入选“2024年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技术合作”推动协同创新。积极帮助有技术需求的企业联系有意向合作的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共计完成产学研合作60项。山东省级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创业企业类成功入选1人;海外人才引进数量为6人,其中A类专家引进3名,B类专家引进2名, 1名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A类专家占比为50%。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发展。2024年,深入各企业调研摸底,建立了科创平台储备库。推荐申报的科创平台成效显著,获批筹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获批数量列滨州市首位。

经营主体繁荣发展。2024年,滨城区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0052家,其中企业382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4家,个体工商户6195家。实有各类经营主体92641家,其中企业3931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57家,个体工商户52570家。实有量和新增量均居全市首位。企业登记全程网办15357件,企业设立登记全程电子化率达99.6%以上,平均办结时限在1个工作日以内。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2024年,全区共有幼儿园99处,在园幼儿20676人;全区共有中小学40所,其中,小学21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77631人,其中小学生51830人,初中生19363人,高中生4324人,特教学生86人;职业学校1处,在校生2028人;幼儿教师1927人,小学教师2143人,普通中学教师2754人(高中教师1010人,初中教师1744人);职业学校教师240人。2024年新建中小学1处,新增中小学学位2400人;新建幼儿园2处,新增学前幼儿学位720人。

十一、文化、档案、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提升。2024年,新建5处乡村书房,全区城乡书房达19处。在2024年全省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我区3个文化站被省文旅厅评为特级站,5个文化站被评为一级站,2个文化站被评为二级站。实施“种文化”行动,针对群众业余文化培训需求,举办“群众文化大课堂”“蓓蕾花开”“唱响吕剧工程”等主题的舞蹈、剪纸、朗诵、戏剧等培训活动234场。与冬春文化惠民季、市民文化节等活动品牌相结合,围绕春节等重要节点,先后组织举办2024年“听黄河潮起”滨城村晚、“龙行龘龘”全区迎春锣鼓大赛、滨州市滨城区“四季村晚”暨第八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广场文化活动、中老年模特大赛、青年歌手大赛等区域性精品文化活动122场,其中“听黄河潮起”滨城村晚在央视频、全国公共文化云平台等全国网络平台进行了展播。推动优秀文化直达基层,充分发挥“一村一年一场戏”等常态化文化服务项目效能,2024年共开展基层公益性送戏演出284场,对行政村(社区)覆盖率达100%。

档案事业实现新发展。2024年,接收主题教育活动文书档案204件、数码照片档案126张;征集金融办等涉改单位档案89卷1581件,国企退休人员档案,共计9个单位97卷进馆,同步接收数字化副本。征集到大量具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填补了馆藏空白。大力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完成了大量档案的数字化扫描工作,数字化档案利用率显著提高,馆藏档案数字化率达98.19%。建立覆盖全部馆藏的目录数据库,档案目录107371卷、135384件;寄存档案目录50417卷;资料库档案目录11021条。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声像档案资料征集工作,并获省档案馆通报表扬;完成了红色档案和黄河档案资源征集并更新数据库,建立了红色档案专题目录。编纂完成了《滨城黄河记忆》书稿,充分发挥档案在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中的独特作用。

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2024年,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643个,其中医院35个,含政府办二级综合医院2家(区市立医院,区人民医院),一级综合医院1家(区直机关医院),民营医院32家;乡镇卫生院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5家;村卫生室201家,含一体化管理100家,非一体化管理101家;门诊部48家;诊所274家;医务室12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家,含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各1处。全区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覆盖率达到100%,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形成。全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5865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051人,占比为86.1%。全区医疗机构实有床位3506张。

全民健身赋能体育发展。2024年,组织举办了滨城区“龙行龘龘”全民大联欢、老年人健身大展演、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老年人冬季运动会、山东省国际象棋城市邀请赛等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次二万余人。组织一千余人参加2024年滨州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青少年锦标赛,荣获2024年滨州市青少年锦标赛团体金牌、总分第三名。滨城区第二小学成功挂牌滨州市体操训练中心。滨城区第三实验小学成功挂牌山东省手球训练中心、滨州市手球训练中心。

十二、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应急管理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完成盛华路(渤海九路-渤海十一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黄河九路(渤海三路-渤海五路)道路及配套工程、黄河十一路(渤海五路-渤海九路)道路改造提升工程、渤海5-1路(黄河十五路-北海水街)道路及配套工程、桥梁维修(2座)等工程。包含1条道路提升,3条道路新建,道路总长度2760米,2座桥梁维修整治。极大缓解了城市建成区交通压力,提高了通勤效率。

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提升。2024年,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稳中向好,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6%,优良天数比例67.5%,同比增加6.4%;水环境质量加快好转,综合水质指数同比改善4.12%,市控以上河流断面达标率100%,葛洲坝水务(滨州)有限公司顺利完成Ⅳ类水提标改造工程;人居环境更加优美,连续三年圆满完成夏、秋两季“零火点”目标;超额完成省、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标任务。美丽滨城生态环境底色更足、成色更靓。

防范风险见实效。2024年,部署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及四个专项整治,开展各领域整治行动17次,检查企业7099家次,查改隐患1.5万项。推动95家企业开展“九个一”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建设。规范运行89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示51期。改造提升应急避难场所26处,新建村(社区)应急救援站28个,新建村(社区)物资储备库28个。编修区级专项预案37个、部门预案72个、乡镇(街道)预案96个、村(社区)预案576个。建设提升应急文化主题公园2处、应急文化广场15处、应急文化宣传街150条。全区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达2872场次、35.6万人次。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24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19元,同比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654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4元,同比增长6.0%。城乡居民收入比1.85,比2023年降低0.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图13.2020-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至2024年底,全区城镇新增就业6192人。打造“幸福乐业 就在滨城”服务品牌,实施“社区微业”三年行动,全年开展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等就业服务活动112场,职业指导活动43场,服务企业1600家次,发布岗位24000个,达成就业意向5300人。开展“2024·智选滨城”校园招聘活动31场。全年引进本科及以上学历大学生3050人,集聚7101名青年人才来我区就业创业,各类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开展“创业渤海 乐业滨城”创业服务活动12场,发放各类就业创业宣传册1200余份,为个人和小微企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663.99万元,渤海国际街区入选山东省首批省级创业街区建设试点。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为符合条件的1337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872.53万元。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2024年,聚焦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有缴费能力城乡居民等群体,深入开展“精准扩面”,持续优化参保结构。居民基础养老金由173元提高到193元。企业、机关及居民养老保险参保数量分别增至10.43万人、0.99万人、16.6万人,均超额完成本年度参保人数净增目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净增6018人、净增完成率达128.51%,净增总量居全市第一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占全部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百分比提高至46.2%以上,参保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伤参保人数跃升至10.61万人,比去年底净增5042人,计划完成率达159.86%。社保基金总收入17.18亿元,总支出16.01亿元,均超额完成上级计划任务目标,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均得到及时、高效、全面落实。

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织得更密。2024年,城市低保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070元和每人每月864元,城市和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1391元和每人每月1124元。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393.99万元,农村低保金3843.62万元,共计4237.61万元。为保障低保等贫困人员基本生活,为符合参加居民养老保险条件的居民代缴2024年度保费,并同时享受政府补贴,共计为3398名贫困人员代缴保费33.98万元;严格执行55周岁重残人员申请提前领取待遇政策,共计审批123名重度残疾人提前领取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进一步强化了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