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潍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迎难而上,砥砺前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区经济持续回升、稳健向好,民生保障持续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为412.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01亿元,比上年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24.97亿元,比上年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280.58亿元,比上年增长5.8%。三次产业之比为1.7:30.3:68。全年总体态势回升向好,平稳运行。2024年GDP一季度增长6.5%,上半年增长5.5%,前三季度及全年都是6.4%。

一、农业

农业生产取得丰收,农村经济健康发展。2024年全区粮食总产达6.7万吨,其中夏粮3.1万吨、秋粮3.6万吨。全区瓜菜总产量达12.66万吨。果品总产量1万吨。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99亿元,增长4.8%;其中:农业总产值8.47亿元,增长9.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5.2%。牧业总产值3.45亿元,下降14.4%,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6%。2024年全区肉类总产量0.73万吨,禽蛋总产量0.97万吨,奶类总产量0.34万吨。生猪年末存栏1.59万头,增长13.6%;家禽存栏量99.43万只,下降18.7%。

农业机械化水平保持稳定。2024年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16.9万千瓦,持平。

二、工业

2024年全区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97.01亿元,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

部分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势较好。生产工业仪表1.3万台,增长12.1%;小麦粉31.48万吨,增长15.8%;速冻食品0.79万吨,增长17.4%;钢材37万吨,增长29.5%;发电机组(发电设备)833千瓦,增长48.5%;锂离子电池2.2万只,增长1.3倍;精制食用植物油0.93万吨,增长2.6%。

2024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70.6亿元,增长10.8%;利润5亿元,下降30.4%;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09.2亿元,增长9.1%。产成品库存10.1亿元,下降9.4%;销售费用5.2亿元,下降7.4%;财务费用0.72亿元,下降16.3%。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2024年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2.9%。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47.6亿元,下降37.9%。商品房销售面积56.4万平方米,下降6.1%。
2024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32.23亿元,同比增长4.8%;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5191人,同比增长15.15%;建筑业签订合同额52.95亿元,同比增长3.9%,竣工产值23.26亿元,同比下降2.65%。

四、交通运输和公路建设

2024年全区公路运输工具(营运)货车6358辆,下降0.1%;载重量8.8万吨位,下降1.8%。较好地满足了城区居民生活、生产用车需要。2024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252.3公里,其中国道17.1公里、省道16.9公里、县道77.9公里、乡道140.4公里。

五、消费市场

2024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其中批发业增长14.1%,零售业增长13.8%,住宿业增长23.4%,餐饮业增长25.1%。

2024年全区过亿元商品交易市场3处,成交金额87.8亿元。以潍坊亿家安蔬果批发市场、潍坊豪德贸易广场、潍坊小商品城等骨干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辐射能力增强。

六、对外经济

2024年全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5.4亿元,下降18.9%。其中,出口总额36.2亿元,下降26.8%;进口总额9.3亿元,增长40.4%。实际使用外资322万美元,下降93.1%。

七、财政和税收

2024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亿元,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5亿元,下降6.8%。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亿元,增长2.8%。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5亿元,增长11.6%;卫生健康支出1.7亿元,增长18.6%。

全区税收收入(含海关代征)27.4亿元,下降5%。第三产业提供税收17.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提供税收9.8亿元,下降16.3%。

八、金融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7.49亿元,比年初增加79.05亿元、增长11.48%。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26.09亿元,比年初增加24.75亿元、增长4.12%。

九、居民收支

2024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31元,增长5.4%;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918元,比上年增长5%。

十、人口

2024年全区户籍人口35.58万人。出生人口1974人,出生人口性别比105.8。全区常住人口53.21万人,增长0.6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3.71%,增加0.96个百分点。

十一、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成效显著。2024年,全区共有各类学校62所,其中:中等职业教育7所、普通高中2所、初中17所、小学33所、特殊教育3所,各类学校在校生77464人,专任教师5252人。全区拥有幼儿园138所,在园幼儿数14012人,专任教师1312人。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2024年全区有科技计划项目6项,重要科技成果4项。专利授权数1320件,增长1.4%;发明授权数301件,增长24.9%。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2024年全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6万人、增长4.69%;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4万人,下降6.14%;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6万人,下降8.36%。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6万人,下降0.22%;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8.5万人,增长40.93%。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014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392万元。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724人,同比增长7.05 %。城乡居民养老、医疗、就业、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增进人民福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