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从化改革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一年来,从化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广州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市工作要求,加快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从化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
2024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189566户,比上年增加2679户,同比增长1.4%,每户平均人数3.52人。户籍总人口666828人,比上年增加3524人,同比增长0.5%。按城乡划分,城镇人口264226人,占全区总人口39.62%;乡村人口402602人,占全区总人口60.38%。按性别划分,男性人口338868人,占全区总人口50.82%;女性人口327960人,占全区总人口49.18%,性别比(女=100)为103.33。按年龄划分,14岁及以下人口143321人,15-64岁人口451984人,65岁及以上人口71523人,人口负担系数为47.53%。全区省内迁入人口1715人,省外迁入人口1301人;迁往省内人口983人,迁往省外人口369人。年末常住人口为73.97万人,城镇化率为55.19%。
根据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441.6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25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65.16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237.25亿元,同比下降0.1%。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同期的7.89:36.69:55.41调整为8.89:37.40:53.72。
二、农业
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41.94亿元,同比下降0.9%;林业产值3.00亿元,同比增长61.6%;牧业产值14.03亿元,同比增长5.8%;渔业产值3.05亿元,同比增长50.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78亿元,同比增长23.9%。
从农作物主要产品产量看,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1.57万亩,总产量7.74万吨, 同比分别增长0.7%和5.7%,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8.26万亩,产量6.7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9%和增长4.3%。蔬菜种植面积21.37万亩,产量32.6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和1.3%。水果种植面积49.06万亩,产量11.48万吨,同比分别下降0.1%和19.8%,其中荔枝种植面积29.52万亩,产量1.9万吨,同比分别下降0.2%和58.8%。花卉产值11.32亿元,同比增长49.2%。
年末生猪存栏16.28万头,同比下降5.2%;家禽存栏438.80万只,同比增长8.4%,其中蛋鸡存栏373.07万只,同比增长12.3%。全年生猪出栏29.10万头,同比下降2.0%;家禽出栏442.54万只,同比下降12.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简称规上,下同)工业总产值579.39亿元,同比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110.28亿元,同比增长8.3%。完成工业销售产值572.14亿元,同比增长3.5%。
从经济类型看,规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1.7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1.37%,同比增长12.6%;“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7.97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18.64%,同比下降1.9%;民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9.65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9.99%,同比增长3.3%。
规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58.54亿元,同比增长15.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3.1%;规上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9.73亿元,同比增长6.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8%。
规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2.68%,较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75%,较上年下降1.3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34.26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年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2.30元,与上年持平。
表1:2024年从化区规模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 | 单位 | 2024年产量 | 同比增速(%) |
橡胶轮胎外胎 | 条 | 24300391 | 10.2 |
建筑用天然石料 | 立方米 | 11334262 | -32.9 |
摩托车充气橡胶轮胎外胎 | 条 | 2800742 | 1.7 |
家具 | 件 | 2639049 | 35.2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2000790 | 2.5 |
水泥 | 吨 | 1045400 | -15.3 |
家用电冰箱(家用冷冻冷藏箱) | 台 | 842320 | 13.7 |
气体压缩机 | 台 | 699172 | 10.5 |
摩托车整车 | 辆 | 512794 | 25.3 |
模具 | 套 | 506109 | 13.9 |
合成洗涤剂 | 吨 | 365460 | -5.0 |
塑料制品 | 吨 | 231246 | 14.7 |
饲料 | 吨 | 210848 | -20.3 |
发动机 | 千瓦 | 171294 | -18.9 |
电力电缆 | 千米 | 146364 | -3.9 |
铜材 | 吨 | 115983 | -4.3 |
饮料 | 吨 | 110723 | -8.3 |
单一稀土金属 | 千克 | 90765 | 52.3 |
速冻食品 | 吨 | 48979 | -14.5 |
人造板表面装饰板 | 平方米 | 39520 | -42.4 |
电焊机 | 台 | 39050 | -14.5 |
电动自行车 | 辆 | 36181 | -12.2 |
气动元件 | 件 | 24755 | -41.0 |
工商用制冷、空调设备 | 台(套) | 16124 | 0.9 |
非织造布(无纺布) | 吨 | 14845 | 0.1 |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28亿元,同比下降4.9%。2024年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73个(挂库1个),同比增长5.8%;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6.70亿元,同比下降13.7%。
四、服务业
全年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07.84亿元,同比下降0.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9.58亿元,同比下降0.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54亿元,同比增长2.3%;金融业增加值2.03亿元,同比增长7.4%;房地产业增加值49.33亿元,同比增长0.2%。
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7.78亿元,同比下降1.8%;利润总额-0.45亿元,同比增长93.4%。分行业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0.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7%。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5.92亿元,同比增长3.2%。
年末全区机动车辆16.87万辆,同比增长19.3%。其中,汽车10.61万辆,同比增长8.0%;摩托车6.17万辆,同比增长43.5%。全年我区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点51座,充电桩共365座,全区累计建设充电站点共计313座,共计充电桩2313座。
全年通信业务总量8.55亿元,同比增长26.8%。新建5G基站1020座,累计已建5G基站总数5754座。
五、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项目在地)同比增长3.7%;其中,民间投资额同比下降1.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3.70%。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51.4%,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0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39.1 %,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6.3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同比下降11.8%,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9.65%。
从行业看,工业投资额同比增长39.1%,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6.31%。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4.4%;技改投资同比增长57.5%。商业投资同比下降34.7%,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0.5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4.3%,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34%。其它投资同比下降5.4%,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2.83%。
表2:2024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速度
指标名称 | 同比增速(%) |
农林牧渔业 | 38.2 |
采矿业 | -74.1 |
制造业 | 34.5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 53.6 |
批发和零售业 | 488.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2.0 |
住宿和餐饮业 | -37.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70.5 |
房地产业 | -34.4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62.2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98.4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0.0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它服务业 | 9.7 |
教育 | -10.6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95.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1.2 |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24.7 |
全年商品房交易面积(网签数)31.5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9%。其中,商品住宅交易面积25.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6%。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45亿元,同比下降1.0%。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销售商品分类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66.6%;化妆品类同比增长53.8%;汽车类同比下降43.3%;通讯器材类同比下降100%;石油及制品类同比下降16.2%;日用品类同比下降31.7%。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6.0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出口总额89.7亿元,同比增长9.2%;进口总额16.3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年引进外资企业43家,同比增长38.7%;合同利用外资27106万美元,同比增长161.8%;实际利用外资7423万美元,同比下降43.4%。
七、财政税收
全区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9亿元,同比增长9.0%。其中:税收收入21.01亿元,同比增长6.6%;非税收入10.29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区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78亿元,同比下降6.9%。民生和社会事务支出64.73亿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提高至78.19%。
全区完成税收收入55.52亿元,同比增长1.0%。按行业分,完成工业税收26.37亿元,同比下降5.7%;商业税收5.10亿元,同比增长15.6%;房地产税收5.10亿元,同比下降8.2%。
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883元,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8元,同比增长6.4%。
全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759人,同比增长19.1%;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共110场,提供就业岗位11.42万个次,同比增长7.7%。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763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767人。全年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22场,提供就业岗位2.89万个次;发放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类补贴362人次,补贴金额385.75万元。
年末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0.50万人,同比增长1.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8.60万人,同比下降3.3%;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4.51万人,同比下降1.0%;年末参加失业保险14.08万人,同比下降1.4%;工伤保险20.96万人,同比增长15.7%。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57129人,在校生148386人,毕业生41958人。技工学校招生1091人,在校生3065人,毕业生847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3178人,在校生8383人,毕业生2798人。普通中学招生15000人,在校生42438人,毕业生11878人。普通小学招生11968人,在校生71486人,毕业生11129人。
2024年全区专利授权总量159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24件,同比增长27.1%;实用新型专利849件,同比下降21.6%;外观设计专利421件,同比增长0.5%。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423件,同比增长22.5%。商标申请量3418件,注册量2296件。商标有效注册量26425件,同比增长14.2%。
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80家,同比增长2.6%,2024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2024年获省科技项目立项1个,市科技项目立项1个。全区共有众创空间14家,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家,市级众创空间13家。
十、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2024年,区图书馆总分馆公共图书藏书量160.90万册,借阅人数12.84万人次。区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演出151场次,开展公益性展览37期,开展公益性培训班848期。区博物馆共举办各类展览11期,送展下乡4场次,开展艺术交流讲座12期。公共文化场馆为市民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948场次,惠及市民群众约347.06万人次。全区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
全年共接待游客1592.79万人次,同比增长3.7%;实现旅游收入57.26亿元,同比增长9.0%。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23个,其中,医院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9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个,其他卫生机构8个。全区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4920人,同比增长4.1%,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860人,注册护士2320人,药师(士)274人,技师(士)312人,其他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54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758张,同比增长9.2%,其中,医院床位2216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82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0张,其他卫生机构10张。
全年全区共举办体育赛事活动106项,其中国际级2项,国家级9项,省级6项,市级4项,区级85项,参加人数200万人次;举办大型全民健身活动赛事22次,参加人数50万人次。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降雨量2416.5毫米,日照时数1683.5小时,平均温度 22.5℃,平均湿度76.2%。环境空气综合指数2.36,连续第9年排名全市第一,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5%。臭氧浓度123微克/立方米,PM2.5均值为18微克/立方米,NO2均值为15微克/立方米,SO2均值为6微克/立方米,CO均值为0.8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均值为28微克/立方米。
全区供水总量8940.42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2%。全区污水处理厂8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13.9 万立方米;污水集中处理量4511.82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98%。地表水环境水质指数2.9598,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累计建成碧道138.5公里。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40.09亿千瓦时,增长9.2%。其中,工业用电量18.41亿千瓦时,增长8.8%。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6起,同比增长13.0%,死亡25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149.21万元。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47起,死亡51人,受伤5666人,直接经济损失20.91万元。
注:1.本公报中的2024年统计数据为快报统计数,其他指标历史数据未根据五经普结果修订;
2.地区生产总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