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面对严峻复杂形势和多重困难挑战,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决策部署,秉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这一年,巴州区统筹经济与民生,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重视民生改善,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在全区努力下,经济指标稳健增长,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220.04亿元,同比增长6.4%(可比价)。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实现37.95亿元、42.47亿元和139.62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9%、6.3%、7.6%。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2%、21.0%、73.8%,一、二、三产业分别拉动GDP0.3、1.3、4.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5:19.5:61.9调整为17.2:19.3:63.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4178元,同比增长6.5%。
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127.82亿元,同比增长6.0%(可比价),占GDP的比重为58.1%,对GDP的贡献率为58.9%,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37.11亿元,同比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30.40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60.31亿元,同比增长7.5%。
2024年12月末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89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425人,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6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全年主城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下降1.0%。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上涨2.8%,教育文化娱乐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0.2%,居住下降0.6%,交通通信下降1.2%,食品烟酒下降1.5%,医疗保健下降1.8%,衣着下降3.3%。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畜肉类上涨5.4%,鲜菜上涨2.4%,粮食价格下降1.3%,鲜果下降2.7%,蛋类下降2.8%,水产品下降6.0%,食用油下降7.9%。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60.89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农业产值实现33.88亿元,同比增长3.5%;林业产值实现4.22亿元,同比增长20.0%;牧业产值实现18.05亿元,同比下降4.4%;渔业产值实现2.90亿元,同比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实现1.85亿元,同比增长10.2%。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1.3万亩,同比减少0.6%,粮食产量达到34.6万吨,同比增加3.0%。分季节看,大春粮食播种面积62.31万亩,同比减少0.04%,产量26.1万吨,增加0.38%;小春粮食播种面积29.09万亩,同比增长0.3%,产量8.8万吨,同比增长2.33%。分品种看,稻谷种植面积25.36万亩,同比减少0.04%,产量12.7万吨,同比增加0.79%;玉米种植面积19.54万亩,同比减少0.1%,产量9.2万吨,同比增加2.2%;小麦种植面积20.59万亩,同比增长0.24%,产量6.4万吨,同比增长3.23%;薯类种植面积17.8万亩,与上年持平,产量5.5万吨,与上年持平;油料种植面积24.06万亩,同比增长2.4%,产量3.93万吨,同比增长6.23%;蔬菜播面17.88万亩,同比增长2.68%,产量37.83万吨,同比增长4.82%;中药材播面7.82万亩,同比增长4.07%,产量2.01万吨,同比增长9.64%。
全年年末生猪存栏32.32万头,同比下降5.34%,能繁母猪年末存栏2.98万头,同比下降2.22%,年累计生猪出栏52.56万头,同比下降7.88%,年累计猪肉产量4.11万吨,同比下降1.57%;牛存栏4.30万头,同比下降8.35%,年累计牛出栏2.21万头,同比下降7.86%,年累计牛肉产量0.27万吨,同比下降8.25%;羊存栏5.82万只,同比下降8.39%,年累计羊出栏5.38万只,同比下降12.98%,年累计羊肉产量0.08万吨,同比下降9.57%;家禽年累计出栏182.69万只,同比下降7.15%,年累计禽肉产量0.26万吨,同比下降12.14%,年累计禽蛋产量1.73万吨,同比下降2.8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20.29亿元,同比增长6.1%(可比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拉动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家,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可比价)。
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29.6亿元,同比增长8.5%。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产值实现15.33亿元,同比增长5.6%;轻工业产值实现14.27亿元,同比增长11.9%。分经济类型看,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同比增长3.9%,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8.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务收入实现26.57亿元,同比增长6.4%,产销率为95.5%。利润总额实现3.13亿元,同比增长90%,企业职工平均人数3188人,同比下降1.9%。
全年实现全社会用电量17.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8%;工业用电量实现3.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实现58.25亿元,同比增长9.9%。
全年建筑企业增加值实现22.28亿元,同比增长6.4%(可比价)。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64.4亿元,同比增长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5.08亿元,同比下降26.4%;第二产业实现17.03亿元,同比下降2.1%;第三产业实现45.33亿元,同比增长15.9%。按构成分,建安工程投资实现60.17亿元,同比增长9.5%;设备器具购置实现2.7亿元,同比增长9.7%。按行业分,工业性投资实现17.03亿元,同比下降2.1%;其中,技改投资实现1.17亿元,同比下降26.7%。
全年民间投资实现28.91亿元,同比增长26.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4.89%。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实现11.16亿元,同比下降13.0%。商品房施工面积实现168.3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6%。房地产销售面积25.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3.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商品房销售额12.13亿元,同比下降4.2%。
五、国内贸易、旅游及对外经济

全年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0亿元。
全年实现外贸出口总额1.1亿元。
全年FDI到位资金133.1万美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21%、同比增长33.1%;新签约智能穿戴生产等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18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0%、320.9%,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
六、交通
全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692.297公里,其中,一级公路50.182公里,二级公路98.18公里,三级公路161.571公里,四级公路3288.752公里,等外级公路93.612公里不含通组路(即:社道路)。
全年公路运输客运量1134.217万人,与去年同比增长1.1%;客运周转量68156.1万人公里,与去年同比增长1.5%;货运量3999.99万吨,与去年同比增长3.0%,货运周转量338763万吨公里,较去年同比增长3.5%。
七、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9亿元,同口径增长15.4%。其中,税收收入实现4.31亿元,同口径增长7.3%,非税收入实现6.38亿元,同口径增长21.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现55.55亿元,同口径增长6.0%。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01.72亿元,同比增长17.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27.45亿元,同比增长14.8%。存贷比78.3%。
八、教育、科学技术
全区共有学校143所,在校生99956人,教职工9137人,专任教师7863人。共有校舍1221979.02平方米,占地面积1802155.16平方米,图书2021461册,数字终端数字终端数10693台(其中,学生终端数7046台),固定资产总值179495.96万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21785.96万元。
全区143所学校中,幼儿园79所(另有附设幼儿班的学校88所),普通小学19所(另有教学点51个),初中33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8所;另有附设初中班1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9所(完全中学6所,高级中学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
学前教育有教学班712个,招收新生3997人,离园8545人,在园幼儿18635人。
小学共有1201个教学班,招收新生7850人,毕业8767人,在校小学生49814人。
初中共401个教学班,招收初中新生6075人,毕业5360人,在校初中学生16799人。
高中共192个教学班,招收新生3591人,毕业3091人,在校学生人数9283人。
特教学校开设18个特教班,在校学生262人,招收新生36人,毕业60人。小学阶段203人,初中阶段59人。
职业高中招生1309人,毕(结)业1587人,在校学生5163人。
全年共引进省级科技成果15项,组织转化应用科技成果128项,研发新产品215个。
九、卫生和社会服务
全年巴州区有医疗卫生机构754个。其中,医院33个(民营医院29个)、妇幼保健院2个、乡镇卫生院(含分院)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42个、村级卫生室413个。
全年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847人,同比增长4.36%。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63人、注册护师护士3298人、技师(士)841人。
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有床位7593张。其中,医院6134张、乡镇卫生院986张、妇幼保健院19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9张。
全年养老保险覆盖人口41.88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0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27.0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87万人),征收养老保险费用96302.99万元,职业年金2541.0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0.4万人,征收医疗保险费44073万元(不含财政补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75万人,征收保费783.46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596.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07万人,征收保费2104.26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待遇543.77万元,稳岗补贴304.93万元。
全年社会福利养老性单位数17个,社会福利养老单位床位数1488张,社会福利养老单位收养人数637人。12月末47298人农村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2828万元。12月末4714人城镇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242万元。12月末特困供养人员共计2068人,全年特困供养支出2113万元。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户籍总人口为70.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3万人。常住人口64.4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58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1.86万人,城镇化率为66.08%,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10元,同比增长4.9%。其中,工资性收入14560元,同比增长5.9%;经营性净收入15550元,同比增长4.4%;财产性净收入2640元,同比增长3.0%;转移性净收入9859元,同比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7345元,同比增长4.4%。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8%,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5元,同比增长6.9%。其中,工资性收入6539元,同比增长7.2%;经营性净收入5802元,同比增长6.9%;财产性净收入809元,同比增长7.8%;转移性净收入5294元,同比增长6.4%。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543元,同比增长6.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5%,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
十一、资源、环境
全年平均气温为17.5℃,年总降水量983.7毫米。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1.7万亩,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37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55.08%。
注释:
(1)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可比口径。
(4)公报中林业、渔业、农业生产条件、旅游、外贸、招商引资、财政、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教育、科技、人口、卫生、环境保护、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