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沅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全县地区生产总值 218.85亿元[2],同比增长5.4%(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44亿元,同比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83.21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产业增加值101.19亿元,同比增长4.8%。三次产业结构为16:38:46。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4365元,同比增长6.8%。

 

全县年末常住人口48.95万人[3],其中城镇人口22.04万人,农村人口26.91万人。全县年末城镇化率为45.03%。全年出生人口3117人,出生率为4.62‰,死亡人口4137人,死亡率为6.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2‰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095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823人,就业困难援助对象再就业628人。为2769名登记失业人员开展311就业服务约3.23万次,完成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338人。

二、农业

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2.24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为34.12亿元,同比增长4.7%;林业产值为6.22亿元,同比增长8.6%;牧业产值为16.49亿元,同比下降1.6%;渔业产值为4.56亿元,同比增长7.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为1.09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14亿元,同比增长2.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6.3万亩。全年粮食产量25.62万吨,其中夏粮播种面积0.92万亩,产量0.17万吨;秋粮播种面积65.38万亩,产量25.45万吨。全年生猪出栏25.44万头,猪肉产量1.93万吨;牛出栏2.39万头,牛肉产量0.29万吨;羊出栏18.16万只,羊肉产量0.3万吨;家禽出笼228.54万羽,禽肉产量0.36万吨,禽蛋产量0.5万吨。

全县现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21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23家,市级示范社36家;家庭农场有123家,其中省级示范场19家,市级示范场36家。全县有高标准农田1147公顷。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7%,农业产业信息化率61%,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7.8%,农膜回收率86.5%,秸秆综合利用率90.8%。全县高档优质稻面积2万亩,带动发展中高档优质稻30万亩以上,发展特色旱杂粮油22万亩以上,创建5个千亩优质稻示范片。全县现有“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28个,其中有绿色食品生产企业16家产品20个,有机食品生产企业5家产品5个,地理标志产品3个。获批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美乡村)1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67.86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1%。其中制造业增加值50.27亿元,同比增长9%,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

 

 

 

 

 

12024年规模工业主要工业品产量

主要工业品

单位

产量

增长(%)

黄金

千克

35834

-22.6

锌金属含量

1800

4

电子元件

亿只

19.37

-80.3

锑品

万吨

1.28

4.9

万吨

1.9

-31.9

水泥

万吨

4.91

-1.4

发电量

亿千瓦时

81.3

29.5

全县建筑业增加值15.6亿元,同比增长15.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总额同比增长16.2%。其中,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占投资比重22.7%;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2%,占投资比重32%;高新技术投资同比增长102.2%,占投资比重18.8%。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7.2%,占投资比重70.9%。全年房地产投资11.26亿元,同比下降5.8%,占投资比重为8.06%。

 

 

 

五、服务业

全县完成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06亿元,同比增长8.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97亿元,同比增长4.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94亿元,同比增长7.7%;金融业增加值8.62亿元,同比增长1.5%;房地产业增加值13.09亿元,同比增长0.8%。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9.8%。

全县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46.04万户,国际互联网宽带用户22.13万户,网络电视用户21.76万户。全县有线电视用户2.51万户。

全县旅游共接待609.51万人次,同比增长11.04%;实现旅游收入57.37亿元,同比增长13.11%。全县景区9家,4A有2家,3A7家。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86亿元[4],同比增长5.4%。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0.2%;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0.2%。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5.6%,饮料类下降23.8%,烟酒类增长25.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5.3%,化妆品类增长54.1%,日用品类下降1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1%,中西药品类增长19.3%,家具类增长22.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8%,汽车类下降17.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3.8%。按零售业态分,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超市增长40.9%,专业店增长13.7%,品牌专卖店下降3.8%。

七、对外经济

全县共完成外贸进出口11.17亿元。全县共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30个,合同资金106.96亿元,其中合同资金10亿元以上(含)项目5个,合同资金2亿元以上10亿元以下项目14个;新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3个。完成省外境内到位资金72.64亿元;完成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3家,湘商回归投资企业到位资金31.85亿元;外资实际到位资金515万美元。

八、财政和金融

全县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8.62亿元,同比下降1.02%;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8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地方税收收入9.11亿元,同比下降10.1%,税占比63.8%。全年累计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7.47亿元,同比下降15.6%。

年末全县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07.4亿元,同比增长9.9%。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7.3亿元,同比增长11.7%。

全县保费收入50112.22万元,同比增长0.66%。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5910.7万元,同比增长12.03%。

九、教育和科技

全县拥有公、民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特殊学校、职中、进修学校)152所,其中完中2所,独立高中3所,职中4所,初中44所,完小16所,幼儿园81所,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另外有教学点56个,已办证民办培训机构81家。全县有在职教职工6462人,其中专任教师5727人。有在校幼儿1.1万人,在校小学生3.43万人,在校初中生1.86万人,在校普通高中生1.03万人,在校中职生0.41万人,在校特殊学校生263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在校79人,其他学校随班就读184人)。

全县高考考生3044人,本科上线1725人,本科上线率56.6%。沅陵一中本科上线率达90%,985、211高校共录取162人,其中2人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全县初中学考700分以上考生有762人,占比全市第1。

全年新建荷花池小学分校、凤凰山幼儿园、太安幼儿园。改扩建沅陵二中、沅陵三中和太常九校。引资创办民办天宁高级中学。增加幼儿园学位690个、小学学位800个、初中学位135个、高中学位300个。完成8所乡镇学校的教学楼和生活用房建设、优化提质改造乡村学校11所。引进3家校车公司,实现农村专用校车服务全覆盖。发放各类助学资金3344余万元,资助学生约4.7万人次。

全年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下达资金371.5万元;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同比增长13.5%,全县有效期内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42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18家,同比增长率14.7%,科技型企业共获批3113.8万元知识信用价值贷款。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0.8亿元,同比增长率50.98%。全县现有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9家、2家市级专家工作站、湖南农大科技小院3家、国家农家科技小院1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2个,省级6个,市级12个,县级15个;国家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5名,市级传承人14人,县级传承人112人。

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37万人,全年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0项次。全县有体育场地1488个,其中运动场(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56个,游泳池(游泳跳水场馆)9个,各种训练房(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20个。创建村级体育活动场所12个。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0个。全年成功举办“福地怀化 五溪入沅”传统龙舟赛,“中华书山杯”职工气排球、篮球赛、湖南省第五届社区运动会等体育比赛。

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666个,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17个,乡镇卫生院(含分院)45个,公共卫生管理所21个,村卫生室488个。全县现有执业医师816人,执业助理医师1087人,注册护士2207人。全县共有病床位4429张。全年完成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2179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2384人。“两癌”免费筛查8024人。

全年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0例;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1575例,死亡7例;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人数3286例,死亡0例。

十一、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452元,同比增长6.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53元,同比增长5.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13元,同比增长6.6%。

全县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7235元,同比增长5.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287元,同比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3672元,同比增长4.6%。

 

 

 

 

全县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3.3万人次,发放最低城市生活保障资金1771.6万元;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23.87万人次,发放最低农村生活保障资金7417.48万元。

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人数39.74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1.25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3.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35.09万人。退休人数14.39万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0.91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6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11.8万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总人数为48.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缴费人数3.97万人,城乡居民参保缴费人数44.73万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常住人口参保率96.8%。全县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56万人。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13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1491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3万公顷;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面积1.37万公顷;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面积1.5万公顷;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面积0.9万公顷。全县有齐眉界、仙门、蒙福3个国有林场。全年实现义务植树149.6万株。全年共新造1.1万亩,低改0.6万亩的油茶种植任务,全县油茶总面积17.2万亩。全年新开发种植中药材面积约4万亩,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20余万亩。年末林地面积730万亩,国家和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16.93万亩,天然商品林254.14万亩,森林活立木蓄积量0.3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2%。 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均排全省首位,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省林业碳汇试点县,有着“三湘林业第一县”的美誉。

全县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356天,其中优233天,良123天,优良率为97.3%。空气质量指标中PM2.5年平均浓度为29μg/m³,PM10年平均浓度为37μg/m³。地表水监测结果统计,全县7个常规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水质均能达到Ⅱ类水质。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范围45.0-73.6dB (A),平均等效声级54.6dB(A),城区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质量评价为“较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昼间等效声级范围51.8-73.9dB(A),平均等效声级64.7dB(A),质量等级为“一级”,质量评价为“好”。

全县社会用电量96780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6%。其中,工业用电量3617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5.5%。

全县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受伤0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18人。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GDP)及相关产业的核算数据进行了修订,2023年沅陵县地区生产总值为207.08亿元。

3、年末常住人口数据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进行推算。

4、公报中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修订数。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修订为58.7亿元。

5、节能降耗数据以省统计局公布数为准,本次公报不予公布。

6、非统计直接口径的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沅陵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