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和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县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攻坚克难,踔厉奋发、躬身实干,奋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13983万元,比上年增长7.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524万元,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110779万元,增长13.48%;第三产业增加值236680万元,增长5.0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6.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6.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423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县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为1.12%。

表1: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其构成
指标 绝对数
(万元)
增长
(%)
构成
(%)
地区生产总值 413983 7.32 100
分产业
第一产业 66524 6.4 16.1
第二产业 110779 13.48 26.7
第三产业 236680 5.02 57.2
分行业
农林牧渔业 69084 6.42 16.7
工业 31914 4.58 7.7
建筑业 78981 17.11 19.1
批发和零售业 19622 5.72 4.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948 5.24 1.2
住宿和餐饮业 8374 12.07 2
金融业 28255 12.45 6.8
房地产业 39915 2.68 9.7
其他服务业 132890 3.77 32.1

 

 

 

 

 

 

 

 

 

 

 

 

 

 

 

 

202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0.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36万人,乡村人口13.85万人。县常住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31.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比上年末下降2.47个千分点。

表2:2024年和政县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 年末人数(万人) 比重(%)
全年常住人口 20.21 100
其中:城镇 6.36 31.46
农村 13.85 68.54
其中:男性 10.14 50.17
女性 10.07 49.83
其中:0-14岁 5.8 28.68
15-59岁 11.68 57.81
60岁及以上 2.73 13.5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047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791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7%。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3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0.16亿元。

二、农业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6.08万亩,比上年增加0.2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5.71万亩,比上年减少0.1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0.96万亩,比上年减少0.16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99万亩,比上年减少0.007万亩。果园面积1.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1.94%。其中,夏粮产量1.76万吨,同比增长10.24%;秋粮产量4.45万吨,同比下降0.99%。全年蔬菜产量2.3万吨,同比下降13.14%。园林水果产量1.3万吨,同比增长2.27%。中药材产量0.92万吨,同比增长1.48%。全年肉类产量5177.17吨,同比增长10.87%。牛奶产量2000吨,同比下降31.7%。

年末大牲畜存栏4.3万头(只),同比下降1.49%,其中牛存栏4.3万头,同比下降1.42%;牛出栏2.6万头,同比增长11.18%。羊存栏11.6万只,同比下降0.74%;羊出栏8.05万只,同比增长12.71%。生猪存栏0.92万头,同比增长4.56%;生猪出栏0.95万头,同比增长0.55%。

表3:2024年和政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产量(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62098.16 1.94
夏粮 17573.29 10.24
小麦 16838.34 12.13
蚕豆 734.95 -19.99
秋粮 44524.87 -0.99
玉米 36216.11 0.39
洋芋 8308.76 -6.62
油料 13962.42 -2.16
蔬菜 22966.77 -13.14
水果 13078.09 2.27
药材 9169 1.48
肉类总产量 5177.17 10.87
绵羊毛产量 157.78 -42.8
牛奶产量 2000 -31.7
禽蛋产量 509.12 178.35
大牲畜年末存栏(头) 42823 -1.49
牛年末存栏(头) 42574 -1.42
羊年末存栏(只) 116067 -0.74
猪年末存栏(头) 9168 4.56
鸡年末存栏(万只) 26.2 -0.1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1914万元,比上年增长4.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6417.33万元,比上年增长7.1%。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78981万元,比上年增长17.1%。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3家。

 

 

 

 

 

 

四、服务业

全年全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740.7万元,比上年增长54.81%。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145万元,比上年增长4.6%。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221.3万元,同比增长2.2%;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923.7万元,同比增长10.1%。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48081.2万元,同比增长3.5%;餐饮收入9063.8万元,同比增长10.5%。全年进口总额527万元,出口总额63.2万元。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470853万元,同比增长16.4%。其中,项目投资267851万元,同比下降17.8%,房地产投资203002万元,同比增长157.7%。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03002万元,同比增长157.7%。房屋施工面积676224平方米,增长5.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24301平方米,同比下降0.77%。在房屋施工面积中,房屋新开工面积223919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79283平方米。

 

 

 

 

 

 

 

 

表4:2024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及其增长速度
指  标 单  位 绝对数 增幅(±)%
房屋施工面积 平方米 676224 5.2
#住宅 平方米 524301 -0.77
本年新开工面积 平方米 223919 160.66
#住宅 平方米 179283 152.48
本年竣工面积 平方米 13200 -86.83
#住宅 平方米 13200 -85.82
本年商品房销售面积 平方米 130844 -7.4
#住宅 平方米 129866 -5.13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8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7%。其中,税收收入11777万元,同比增长14.15%,非税收入4009万元,同比增长2.24%。从主体税种看,国内增值税4280万元,同比增长11.84%;企业所得税459万元,同比下降31.39%;个人所得税130万元,同比下降7.1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0389万元,同比下降8.4%。其中,民生支出267107万元,同比下降6.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6.8亿元,同比增长7.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79.5亿元,同比增长27.7%。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82.6元,比上年增长5.8%;人均消费支出23282.6元,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4.7元,增长8%;人均消费支出9829.1元,增长5.9%。

表5:2024年和全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支情况
指 标 名 称 城镇 农村
绝对数(元) 比上年增长(%) 绝对数(元) 比上年增长(%)
 可支配收入 27982.6 5.8 10704.7 8
 一、工资性收入 16596.7 6 3709.1 7.6
 二、经营净收入 5576.5 5.4 3898.4 8.1
 三、财产净收入 494.9 5.3 174.9 7.6
 四、转移净收入 5314.5 5.7 2922.3 8.4
 总支出 33188.5 9.6 16775.3 4.6
   消费支出 23282.6 2.8 9829.1 5.9
  (一)食品烟酒 6567.1 1.1 3007.4 6.4
  (二)衣着 2469.9 3.7 811 4.9
  (三)居住 4375.3 6.6 2015 6.8
  (四)生活用品及服务 4269.1 2 1188.6 5.6
  (五)交通通信 2741.7 0.5 1079.2 3.8
  (六)教育文化娱乐 1281.9 4 377.9 4.8
  (七)医疗保健 1439 4.3 1292.4 6.4
  (八)其他用品和服务 138.7 2.7 57.5 6.8

年末全县共有2795户6153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330户3306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96户1096人享受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22393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中,本地参保209088人,异地参保14846人,职工参保6734人,参保率95.3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项,其中州级7项。完成合同成交金额5505万元。

年末全县共有初级中学6所,小学124所,教学点48所,普通高级中学2所,中专及职业技术学校1所,幼儿园140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16697人,比上年增加2239人,其中高中4975人,初中11722人。小学在校学生数26266人,比上年减少659人。幼儿园在校学生数8240人,比上年减少786人。全县中专及职校专任教师32人,高中专任教师411人,初中专任教师836人,小学专任教师1688人,幼儿园专任教师564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7.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6.62%。

十、文化旅游、体育和卫生健康

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强力推进了以和政古生物化石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松鸣岩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为主的多个高品质文旅景区景点建设。全年累计接待游客562.21万人次、同比增长44.4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81亿元、同比增长36.48%。

年末全县共有县级公立医疗机构140个,其中县人民医院1家,中医医院1家,妇幼保健院1家,乡镇卫生院14所,村卫生室122所。个体诊所44家,民营医院5家。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81人,其中正式职工568人,临聘人员864人,民营机构人员149人。公立医疗机构医师618人(有证433人,无证185人),护士503人(有证460人,无证43人),医技人员182人(有证83人,无证99人),高级职称92人,中级职称138人,初级职称328人,无职称人员958人。设置医疗床位146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7.13张;民营医院5所,卫生技术人员149人(其中医师35人,护士82人,医技32人)。村卫生室122所,村医122人。

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30个,总面积47.54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2.31㎡。在竞技体育方面,在临夏州青少年武术套路锦标赛中,和政县代表队荣获“17金、11银、11铜”的优异成绩;在“金徽杯”西北五省(区)武术邀请赛暨甘肃省传统武术锦标赛中,和政县代表队喜获26金、17银、12铜,集体项目第二的优异成绩;在“奔跑吧·少年”临夏州中学生田径锦标赛中,和政县代表队喜获6金、7银、7铜的优异成绩。在全民健身方面,在“全民健身我先行”“多彩阿克塞·好客哈萨克”甘肃省第四届少数民族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全民健身我先行”甘肃省第七届“金色的田野”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花儿临夏·醉美和政”甘肃省广场舞邀请赛中,荣获“二等奖”一个、“优秀奖”三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实际用水量约为1520.34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863.48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08.46万立方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498.9万立方米;生态环境补水49.5万立方米。

县内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100%。

全年平均气温为7.0℃,年日照小时数2036.1小时,比上年减少402.9小时。年降水量744.7毫米,比上年增加127.6毫米。

全县地震台站(点)1个,全年未发生5.0级以上的地震。

全年全县累计农作物受灾面积4536.79公顷,全年因低温冷冻、洪涝、风暴和地质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317.37万元。

 

注:

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并同步实施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核算方法改革,对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历史数据(包括图1、图2、图4、图5)进行了修订。

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来自和政县就业服务中心;财政数据来自和政县财政局;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数据来自和政县民政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和政县医疗保障局;教育数据、科技数据来自和政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广播、体育、电视数据和旅游数据来自和政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和政县卫生健康局;用水量数据来自和政县水务局;环境监测数据来自临夏县生态环境局和政县分局;气象数据来自和政县气象局;地震数据来自和政县地震局;自然灾害数据自和政县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和政县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