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快报统计[1],现将2024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面对工业增长回落、消费恢复缓慢、风险矛盾叠加的严峻局面,兴隆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六区六地”目标定位,大力实施三年行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拼经济、抓发展、惠民生、防风险,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431.5亿元[2],按可比价格[3]计算,比上年增长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下降2.0%;第二产业增加值141.2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288.7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0.4%、32.7%和66.9%。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亿元,比上年下降2.0%。其中,农业产值1.7亿元,牧业产值 0.4亿元,渔业产值0.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1亿元。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16.7公顷,比上年减少41.4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6597.3公顷。全年粮食作物产量54940.1吨。其中,水稻产量54860.4吨。在经济作物中,蔬菜播种面积29.3公顷,蔬菜产量1633.3吨。全区农用化肥施用量5806.2吨,农药使用量58.3吨。农业机械总动力4.9万千瓦特。
全年肉类总产量1056.6吨。其中,猪肉产量671.5吨,牛肉产量35.3吨,羊肉产量12.7吨,禽肉产量337.0吨。全年禽蛋产量393.2吨。生猪出栏7276头,年末存栏4345头。牛奶产量332.6吨。全年水产品产量2890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31.7亿元,比上年下降3.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比上年下降8.3%。其中,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2.4%;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平。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集群看,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增加值下降0.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2.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3.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行业看,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下降0.6%,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5.4%;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7.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5.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4.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持平,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涂料产量24168吨,比上年增长68.8%;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产量2252吨,增长44.0%;炼油、化工生产专用设备产量2624吨,增长22.0%;沥青和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产量4732万平方米,增长6.6%;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产量218台(套),下降76.5%;电力电缆产量5184千米,下降28.3%;石油钻井设备产量154台(套),下降19.8%;塑料制品产量6585吨,下降1.4%。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4.1亿元,比上年下降6.1%;利税总额41.5亿元,比上年下降14.5%;利润总额8.9亿元,比上年下降41.6%。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本年新签订工程合同额69.2亿元,增长9.2%。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1.4亿元,比上年下降24.5%。其中,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109.8亿元,下降23.6%;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下降31.5%。
分投资渠道看,全年建设项目投资比上年下降29.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0.0%。
分产业看,全年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29.2%,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8%。
分经济类型看,全年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2.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下降27.3%。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1.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6.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4.4万平方米,下降18.2%。商品房销售额31.1亿元,比上年下降16.7%;其中住宅销售额26.8亿元,下降15.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6.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6.8%。
2019-2024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图二)
五、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9.3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1.8亿元,增长7.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5亿元,下降36.3%。
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213.2亿元,增长8.2%;餐饮收入额16.1亿元,下降14.1%。
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看,增长的行业有9类,日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2%;通讯器材类增长21.8%;汽车类增长18.8%;粮油、食品类增长17.9%;饮料类增长12.6%;烟酒类增长10.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5%。下降的行业有6类,建筑及装潢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6.6%;服装、鞋帽、纺织品类下降18.2%;化妆品类下降20.8%;金银珠宝类下降29.8%;中西药品类下降47.9%;其他类下降85.3%。
2019-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图三)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65亿元,其中出口总额1.63亿元,进口总额0.02亿元。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35万美元;全年实际到位内资143.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六、财政税收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4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亿元,增长5.0%;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亿元,增长11.0%。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财政口径税收收入17.2亿元,比上年下降4.2%。其中,区本级税收收入11.3亿元,下降4.8%;高新区税收收入5.9亿元,下降3.0%。
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7.0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区本级一般预算支出25.0亿元,增长5.9%;高新区一般预算支出2.0亿元,增长87.0%。
2019-2024年财税收支情况(图四)
年末金融业增加值3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6%,占GDP比重7.5%。金融业税收收入1.3亿元,比上年下降28.7%。
七、科技和教育
年末全区(含高新区)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08家,比上年增加79家。高新技术企业114家,比上年增加11家。雏鹰企业59家,比上年增加15家。瞪羚企业16家,比上年增加3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20个。全年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
全年有幼儿园98所、小学16所、初中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高中3所。全年教职工6017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员工2382人,小学教职工1613人,初中教职工962人,九年一贯制教职工479人,高中教职工581人。
全年幼儿园入园2329人,在园10537人,离园4203人。普通小学(含九年一贯制小学部)招生5680人,在校生31821人,毕业生4674人。初中(含九年一贯制中学部)招生4785人,在校生12697人,毕业生3902人。高中招生2282人,在校生6602人,毕业生2113人。全区中小学入学率为100%。全区升入高中学生2969人,初中升学率为99.06%。
八、文化和卫生
年末全区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美术馆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2项,市级11项,区级19项。
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4个。其中,医院39个,门诊部3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33个,村卫生所13个,个体诊所319个,其他8个。年末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48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836张。10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1261台件,5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50台件。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49002人(见下表)。其中,城镇人口428816人,乡村人口 20186人。全年出生人口2391人,出生率5.3‰;死亡人口3076人,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1.6‰。
2024年户籍人口数及构成
单位:人 | ||
指标名称 | 年末数 | 比重(%) |
全区总人口 | 449002 | 100.0 |
城镇 | 428816 | 95.5 |
乡村 | 20186 | 4.5 |
其中:男性 | 220976 | 49.2 |
女性 | 228026 | 50.8 |
其中:0-17岁 | 64786 | 14.4 |
18-34岁 | 68572 | 15.3 |
35-59岁 | 198202 | 44.1 |
60岁及以上 | 117442 | 26.2 |
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63元,比上年增长3.6%。
年末有低保对象1002户1493人,其中低保户993户1471人,低保边缘户9户22人。城区低保月人均标准800元/月,累计发放低保金1654万元。
全年结婚登记2377对,离婚登记1310对,补领结婚证441对,补领离婚证153对,档案查询2344人次,登记合格率10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89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806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新增创业3785人,带动就业6120人。扶持创业带头人206人,带动就业1052人。引进各类人才607人。
全年全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133户,参保职工6174人。
十、能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13.4亿千瓦时,比上年下降1.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3万吨标准煤,比下降0.9%。
全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为318天,优良天数比率为87.1%。全年新增绿化面积7.9公顷。
全年无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
2.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兴隆台区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419.7亿元。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规模以上工业数据包含润滑油厂。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外贸出口数据来自区商务局;利用外资数据来自区招商中心;财政税收数据来自区财政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文化、旅游数据来自区文旅广电局;城乡居民收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盘锦调查队;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就业等数据来自区人社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婚姻登记等数据来自区民政局;资源环境等数据来自区环保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人口数据来自区公安分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