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市委市政府锚定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目标定位,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城镇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带领全市上下,奋发作为、攻坚克难,实现经济稳中向好、量质并进,连续三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天门篇章中作出了更大贡献。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785.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7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293.52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391.18亿元,增长7.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拉动GDP正增长。三次产业比为12.8:37.4:49.8。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九大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9%、9.5%、1.1%、6.2%、-2.5%、6.4%、5.2%、4.1%、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2128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0.1%。八大类消费项目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0.1%;衣着类价格上涨2.5%;居住类价格上涨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0%;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1.9%;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4.9%。

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8320户,比上年下降29.1%。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4165户,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3885户。

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7万人,较上年增加0.60万人。

二、农业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累计366.57万亩,比上年增加1.67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41.77万亩,比上年增加0.16万亩;棉花播种面积7.46万亩,比上年减少0.97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7.09万亩,比上年增加1.5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4.63万亩,比上年增加1.24万亩。

全年粮食总产量82.50万吨,比上年增加0.25万吨。棉花总产量0.51万吨,比上年减少0.05万吨。油料总产量14.83万吨,比上年增加0.09万吨。蔬菜总产量103.62万吨,比上年增加3.85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63.23万头,比上年下降3.3%。家禽出笼789.62万只,比上年下降7.1%。禽蛋产量3.82万吨,比上年增长19.4%。

全年水产品产量12.56万吨,比上年增长4.2%。

全年园林水果产量2.64万吨,比上年增长13.2%。

2024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88.67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18家。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下降47.6%;股份制企业增长13.6%;私营企业增长9.8%。轻工业增长11.6%;重工业增长14.8%。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7.0%,产品销售率为94.2%,出口交货值下降2.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33亿元,同比下降12.9%。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89家。建筑业总产值163.92亿元,同比增长8.5%。房屋施工面积556.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竣工面积433.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0%。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含房地产)同比增长9.6%。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246.4%、19.7%、1.3%。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6.5%。全年各类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48.65万平米,同比增长6.1%。全年三次产业投资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含房地产)比为1.4:42.7:55.9。

五、社会消费和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23亿元,同比增长5.2%。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6.6%、7.9%、5.9%和10.1%。外贸进出口额18.5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出口额18.00亿元,同比增长6.8%。

六、交通运输、电力和邮政通信

2024年末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54443.9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54443.93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51240辆,比上年减少3764辆。私人汽车拥有量137207辆,比上年增加9939辆。

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9716.91万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减少9.0%;公路货运周转量308943.88万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减少16.4%;水路货运周转量14619.1万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增加3.0%。

全年社会用电量26.4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用电量0.6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用电量10.1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工业用电量9.6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4%;第三产业用电量5.6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8%;居民生活用电量10.0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6.1%。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不变价)3.4亿元。固定电话用户3.66万户;移动通信电话用户97.33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87.47万户;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1.48亿GB。

七、财政和金融

全年全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42.75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8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各项税收收入18.96亿元,同比增长7.8%。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10.45亿元,同比增长9.1%。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科学技术、文化旅游和体育传媒等七项分别支出15.95亿元、20.94亿元、13.16亿元、18.72亿元、2.59亿元、3.22亿元、0.88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6%、25.7%、-12.8%、37.5%、55.1%、10.1%、9.1%。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共计1232.30亿元,较年初新增135.06亿元。其中,个人存款余额1075.98亿元,较年初新增121.96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81.21亿元,较年初新增68.03亿元。

八、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旅游

年末全市共有各类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178所,在校中小学生数141767人。全年普通小学招生10519人,毕业生13622人。普通中学招生22620人,毕业生21901人。全市专任教师9946人。幼儿园208所,在园幼儿数22753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47人。

全年共获各类专利授权968件,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215件。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单位实现增加值61.68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单位219家,实现增加值59.37亿元。

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022个。其中,医院19个。共有床位7852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5099张。卫生技术人员69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877人。

全年接待旅游者人数657.95万人。其中,国内客源人数657.86万人。国内旅游收入42.91亿元。星级酒店个数1个,客房总数211间。

九、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8.40万人,城镇化率为49.1%。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54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8元,同比增长5.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77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773元,增长3.1%。

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7.6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1.96万人。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分别为0.78万人和3.41万人。全年结婚登记3809件,较去年减少742件;离婚登记1685件,较去年减少206件。

年末全市各类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39个,收养单位拥有床位6294张。

十、城市建设、资源环境和节能降耗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市形象持续改善。绿化率达到41.1%,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8.1%。

PM2.5达标天数全年占比93.2%,空气质量优良率87.4%。

水功能区断面地表水质达标率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建立自然保护区3个,占地2210.79万公顷。

全年能耗总量增长5.53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3.3%。

十一、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29起,比上年减少5起。全年共立案刑事案件1832件,比上年减少1113起。人民法院审结案件9909件,其中刑事案件793件。

注:

1.本公报2024年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全市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社零总额等历史数据(包括图1、图5)进行了修订

4.资料来源:本公报中价格、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天门调查队;新登记市场主体、专利等数据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就业形式、养老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机械总动力数据来自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进出口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公路里程、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汽车拥有量、刑事案件等数据来自市公安局;用电数据来自市供电公司;邮政业务总量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天门市分公司;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等数据来自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天门营业部;学校、学生、教师等数据来自市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旅游数据来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医保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结婚、离婚、最低生活保障、社会福利收养单位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绿化率等数据来自市城市管理执法局;污水处理率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空气质量、地表水质等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数据来自市水利和湖泊局;森林、自然保护区等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等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审结案件数据来自市人民法院。其它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