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咸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咸安区委、区政府团结全区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初步核算,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8.28亿元(含市直),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07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84.41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247.79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9.63:38.56:51.81。从构成来看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2023年的9.3638.4752.18调整2024年的9.63:38.56:51.81呈现“一二升三产降”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2024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7.71亿元,同比增长2.6%。种植业略有增长。全年粮食总产22.97吨,同比增长0.1%;油料总产43045.18吨,同比增长0.1%;蔬菜与食用菌总产33.15吨,增长2.0%。畜牧业生产有增有减。全年生猪出栏47.42万头,同比减少3.4%;家禽出笼2220.23万只,同比减少4.2%;禽蛋产量1.86万吨,同比增长14.8%。渔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水产品产量57838.6吨,同比增长4.5%。农业生产条件普遍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39.82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21287.23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66.34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24年全区166家规模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2.74亿元,同比增长8.4%,增加值增长9.9%。四大传统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5.63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机电制造完成41.09亿元,增长18.4%苎麻纺织完成27.8亿元,增长20.0%现代森工完成14.99亿元,增长0.6%橡胶化工完成11.75亿元,下降13.8%。三大新兴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23亿元,同比下降4.3%.其中:汽车制造完成19.58亿元,下降3.2%生物医药完成12.35亿元,增长1.4%电子信息完成2.3亿元,下降31.6%。工业产销率有所下降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191.63亿元,同比增长6.54%;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5%,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全区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06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利润12.23亿元,同比增长58.09%;利税总额17.05亿元,增长46.73%。总资产贡献率10.28%,同比上升3.1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4.45%,同比上升0.1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2.12%,同比下降12.0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2.18%,同比上升0.2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7.37%,同比上升2.57个百分点。

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9.79亿元,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2.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扩大。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8%。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0.4%,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9.0%,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9%,工业投资同比下降9.0%,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0.5%。本年施工项目26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98个。商品房销售面积20.5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0.9%商品房销售额100686万元,同比下降62.6%。

招商引资优化明显。2024年全区新签约项目45个,协议投资额279.0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9,总投资132.1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41个,协议投资额277.82亿元

 五、交通、邮电和通信业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强劲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8.95亿元,按2020年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1318.16万人,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31060.67万人公里。

邮政电信业务扎实推进。全年完成业务总量29669.86万元,同比增长43.9%。全区报纸发行量981.04万份,杂志发行量24.14万份固定电话户数49632户,移动电话户数604920户,多媒体户数280838户。

六、国内贸易和物价

社会消费品市场稳步复苏。202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5.5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200.45亿元,增长4.3%;限上零售业销售额46.84亿元,下降2.7%;限上住宿业营业1.84亿元,增长4.4%;限上餐饮业营业3.30亿元,下降1.6%。年末限额以上批零住宿餐饮单位共236家(其中限上法人157家,限上大个体79家),实现零售额64.87亿元,同比下降2.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8.8%。

居民消费价格缓增慢涨。202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比上年上涨0.2个百分点。八大类“降”,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上升0.1、1.3、0.6、2.0、0.1、3.3个百分点,生活用品及、

服务、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0.3、2.6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为97.5%。

七、财政和金融

财税收入持续改善。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230521万元,同比增长6.9%。其中税务部门完成175946万元,同比增长8.3%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6.3%,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财政部门完成54575万元,同比增长2.5%。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7554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税收收入95586万元,同比下降2.1%,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57.0%。财政支出达到751355万元,同比下降27.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81505万元,同比增长36.9%政府性基金支出138333万元,同比增长5.8%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1517万元,同比下降11.3%。

金融事业稳健增强。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为898.00亿元,比年初增加92.31亿元,同比增长11.5%。年末本外币贷款余额748.16亿元,比年初增加68.73亿元,同比增长10.1%。

八、科技、教育和卫生

科技创新争先创优。拼搏赶超屡摘桂冠。全年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8家,共计培育90家,新增量和总量均为全市第一;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共计培育55家,新增量和总量均为全市第一;新增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7家,共计培育8家,新增量全市第一,新增智能制造示范企业7家,新增量全市第一。创新驱动卓有成效。咸安区机电制造产业集群获评2024年度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咸安区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先后入选2024年湖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和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咸安区因科技创新表现优秀,连续三年荣获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被评为全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2.6%。2024年共建设5G基站站点168个,其中移动49个、电信104个、联通15个。

教育事业发展稳扎稳打。2024年全区学校总数78所,其中普通中学37所,小学40所,特殊学校1所。在校学生总数达111153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49883人,小学在校学生61079人,特殊学校在校学生19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98.6%。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健康发展。2024年末全区医疗卫生机构340家(含市直、民营),卫生机构床位数7041张;卫生工作人员8455人,卫生技术人员71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527人,注册护士3339人,卫生防疫人员175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管理全面推开全区129个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五室一房两间”建设标准化,实现“一室一名大学生村医”全覆盖。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大幕乡卫生院被核定为大幕乡中心卫生院,区妇幼保健院被确定为二甲妇幼保健院。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通过二级医院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心血管内科、急诊医学科,区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科通过二级医院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区中医医院成立了“杨伟名中医工作室”,1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国医堂全覆盖,17家村卫生室完成中医阁建设。双溪中心卫生院荣获湖北省“中医药服务示范乡镇卫生院”“示范国医堂”称号。浮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温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荣获“示范国医堂”称号。全区2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29个村卫生室中医非药物疗法应用覆盖率达100%和80%。

九、文化和旅游

文旅事业提质增效全年旅游接待人数542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36.26亿元。文旅活动精彩纷呈。先后开展际华园“瑞雪国潮 雪狂欢”计划、梓山湖不夜城、萝卜公社嘉年华、贺胜鸡汤文化嘉年华、2024年咸安区樱花文化旅游活动、2024年咸安区向阳花海文化旅游活动、武汉——咸安旅游直通车首发仪式暨2024年咸安区文化和旅游推介会、“天香云外飘 醉美是咸宁”桂花文化旅游主题展演等各类文旅活动,编制和发布“樱花红陌上,赏花品民俗”“醉情黄花田、迷梦向阳湖”“寻梦油菜花海,情归人文乡”等多条精品旅游线路。咸宁贺胜鸡汤——萝卜公社入选文旅部“人间有味 自在乡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组织参加世界大健康博览会、2024年中国(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第五届荆楚文化旅游博览会。推动民宿产业集群式发展全面梳理乡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特色小镇、闲置农房等资源,创新推动田园变公园、资源变资产、乡村变景区、农房变客房,重点打造了山里民宿、智住民宿、江南里民宿、鹭栖客栈、山水别院、际华园民宿、严天申民宿等一批精品民宿,已形成“山里”“江南里”“梓有集”等民宿品牌引进大乐之野、未迟、安之若素等国内民宿一线品牌运营公司打造“集聚片区引领,品牌民宿驱动,多元业态融合”的发展格局。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换颜增色开展“退池还湖”行动,王家寨湖和章家湖共计退池还湖1792亩,整治后章家湖水面面积恢复至0.41km²,王家寨湖水面面积恢复至1.65km²,生态水位满足程度达到90%。开展涉湖遥感图斑排查,完成35个湖泊卫星图斑现场核实、处置工作,完成章家湖省级综合治理试点建设工作。整治入河(湖)排污口24个(斧头湖13个、西凉湖11个),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整治任务。全区地表水考核点位共15.5个,2024年国控、省控、市控断面均达到地表水考核标准,达标率100%。1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1个市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斧头湖咸安湖心水质达到Ⅲ类。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5311亩,申报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乡村3个。湿地生物多样性进一步丰富,鸟类品种由169种增加到189种。扎实开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和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2024年全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2%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2%以上。空气优良率为88.3 %,PM2.5浓度为35微克/立方米。

十一、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拓面提效。全区“养老、工伤、失业”三险累计参保403273人,参保面进一步扩大。其中职工养老保险累计参保94655居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240510工伤保险参保37938人,失业保险参保30170人全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93984人,发放养老保险待遇12.8808亿元,其中: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待遇7439人,发放待遇4.7850亿元;享受企业养老待遇24870人,发放待遇6.6110亿元;享受城乡居民养老待遇61675人,发放养老待遇1.4848亿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597人,待遇支出1103万元。领取失业保险金1156人次,发放失业金897万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63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27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66人,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414人,脱贫劳动力外出就业20071人。

社会福利保障标准逐步提升。城市低保从720元调增到783元;农村低保从649元调增到724元;分散城市特困从1440元调增到1566元;分散农村特困从1147元调增到1219元;集中供养全失能特困对象从2740元调增到2980元;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标准从1440元调增到1566元。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区总人口628276人,比年初减少4144人。全年出生人口4287人,出生率为6.80‰;死亡人口6434人,死亡率为10.2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0‰。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3(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2024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78元,比上年增加2128元,增长4.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44元,比上年增加1351元,增长5.7%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