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波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积极践行省委、州委的决策部署。一年来,全县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福祉得到明显改善,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坚实。

一、综  合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82.5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3%。从产业类别上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64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54亿元,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增加值52.33亿元,同比增长4.9%。第二产业增长加快,增速高于地区生产总值8.8个百分点,拉动全县GDP增长2.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实现稳步增长,分别拉动全县GDP增长0.8和3.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9.0%、17.6%、63.4%,第三产业重点支撑全县经济发展。

年末常住人口15.59万人,与2023年持平。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925元,比上年增长5.8 %。


图1  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二、农  业

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16亿元,可比价增速为3.8%。其中,农业产值16.42亿元,可比价增速为4.2%;林业产值3.43亿元,可比价增速为6.6%;牧业产值3.67亿元,可比价增速为0.4%;渔业产值0.70亿元,可比价增速为5.6%;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94亿元,可比价增速为2.6%。

2024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6.52万亩,同比下降0.2%。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0.99万亩,同比下降1.3%;玉米种植面积1.62万亩,同比增长1.9%,优化玉米种植结构巩固推进。经济作物中,蔬菜及食用菌采摘面积14.56万亩,增加0.05万亩;园林水果采摘面积9.94万亩,减少0.52万亩;茶叶采摘面积1.12万亩,减少0.01万亩;中草药材采摘面积1.95万亩,增加0.05万亩。

表1 农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名 称

计量单位

2023年

2024年 比上年±%

粮食

48217.25

48283.59

0.1

油菜籽

6404.05

7122.59

11.2

茶叶

523.14

571.08

9.2

水产品产量

2431

2602

7.0

肉类总产量

10593

10253.63

-3.2

牛存栏数

62359

62082

-0.4

猪存栏数

87838

89438

1.8

羊存栏数

21380

21603

1.0

家禽存栏数

985733

959777

-2.6

牛出栏数

15018

13648

-9.1

猪出栏数

73059

69096

-5.4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荔波县工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年内新增3家2000万及以上规模工业企业入库,规上工业企业共16个,覆盖行业主要集中在煤炭开采、砂石开采、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电力生产等传统行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2%,其中,采矿业同比下降7.1%,制造业同比增长2.7 %,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7.2 %,电力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产值占比93.6%,轻工业产值占比6.4%。煤炭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1.1%,占比同比下降5.48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2个,同比增加2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37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县建筑业增加值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 %。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4年,全县新增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9个,含房地产开发项目2个。年末全县库内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共86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9.0%(不含跨区)。产业投资占比16.3%,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比15.2%,同比下降14.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投资占比2%,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比重(不含房地产项目)1.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房地产开发项目21个,完成投资同比增长4.6%,商品房销售面积11.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

五、商  贸

2024年,全县成功申报10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含大个体)入库,其中零售业5个、住宿业3个、餐饮业2个。年末统计库内共有95个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含大个体),其中,批发业5个、零售业29个、住宿业30个、餐饮业31个。2024年,消费市场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16%,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61%,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5.83%,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17%,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6.79%。

六、财政和金融

202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8.25亿元,同比下降2.3%。实现税收收入4.53亿元,同比下降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8亿元,同比增长1.4%。各项地方税收2.00亿元,同比增长28.8%,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34.1%。

2024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93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48亿元,同比增长1.6%;教育支出4.62亿元,同比增长0.9%;农林水支出7.51亿元,同比增长64.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7亿元,同比增长10.7%;卫生健康支出1.83亿元,同比减少6.0%;住房保障支出1.09亿元,同比减少52.1%。

表2 2024年财政收支情况表

指标名称

绝对数(万元) 比上年增长(%)

财政总收入

82,487

-2.3

其中:税务部门

45,257

-3.2

财政部门

37,230

-1.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8,760

1.4

其中:税收收入

20,049

28.8

非税收入

38,711

-8.7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299,328

12.2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24,792

1.6

教育支出

46,223

0.9

农林水支出

75,128

64.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32,667

10.7

卫生健康支出

18,262

-6.0

住房保障支出

10,928

-52.1

存贷款余额平稳增长。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10.22亿元,同比增长4.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9.87亿元,同比增长9.2%。

七、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

2024年,全县R&D(科学研究与试验)经费投入195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2.03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家,组织申报省州科技研发项目2个,争取科技各类扶持资金35万元。组织引导全县20名特派员共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3326人次,解决技术难题173个,开展技术咨询145次,组织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22项,组织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47个,参与共建农业示范基地20个,帮扶企业、合作社34个,帮扶农户942户,培养青年技术能手和致富带头人132人,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基地6个。

2024年,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点数共88所,其中,幼儿园38所(4所民办幼儿园),小学42所(33所完小、9个教学点),普通初中6所(1所民办初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学校1所。与2023年相比,新增1所小学和1所中学,减少1所初中、8个教学点、2所幼儿园、8个附设幼儿班。

2024年,全县维修建设校舍面积14549平方米,总投资910万元。年内新建四中、六小,投资9859万元。各类学校在校生人均校舍建筑面积分别为:小学13.7平方米、初中21.3平方米、高中17.6平方米、职业学校34.7平方米。在校学生38142人,其中,小学15495人、初中7597人、中职4674人(全日制2147人)、普通高中3336人,幼儿园在园(班)儿童7022人(附设幼儿班147人)。学前三年毛入学率99.0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54%,高中毛入学率94.88%。全县共有编制内教职工2459人,专任教师2287人。幼儿、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普高、中职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100%、92.47%。

2024年,全县中考总平均分全州排名第三,获州级初中教学质量管理三等奖。2024年高考600分以上8人,其中物理类7人,历史类1人。全县物理类特控上线人数116人,历史类特控上线21人,共计137人。物理类本科上线396人,历史类本科上线89人,共计485人。

年末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2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122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7.2张,执业(助理)医师512人。2024年,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35万人,参保率99.55%。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16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6%,参保率100%。

2024年,全县公共图书服务体系成果显著,拥有1个荔波县民族图书馆作为总馆,10个分馆,22个流动图书服务点。同年,荔波古镇景区建成1个城市书房并投入使用。

2024年,全县网络数字电视节目标准套数106套,网络数字电视节目付费套数24套,电视发射机2台,电视发射机台节目16套,广播发射机节目4套,乡镇应急广播平台8个,有线电视用户40611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99.81%。

八、旅游业

旅游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完成《荔波世界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等118项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的年度任务。核心景区提质成效显著,小七孔新增“世遗探险部落”“鸳鸯湖透明游船”2个拳头产品和大七孔桨板、非遗展演等12项新业态。景区联动效应凸显,瑶山游客量增长47%,茂兰推出溶洞探秘等特色体旅项目,凤凰山露营等新玩法成网红热点。配套体系持续完善,施柏阁大观、温德姆等高端酒店投入运营,同步开通6条“支支串飞”航线并创新开发“小车小团”高端运游产品,构建起全链条旅游服务体系。全县共有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9个,共有住宿单位1241家,床位数4.45万张,其中,按星级标准建设酒店5家,星级饭店4家,宾馆酒店190家,民宿客栈722家,招待所及农家乐等其他住宿单位320家。截至年末,接待游客共2754.5万人次,同比增长2.4%,实现旅游总收入231.67亿元,同比增长2.1%,接待过夜游客共198.88万人次,人均消费达1250元。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2024年,全县年末户籍人口总户数56527户,人口数186987人,户平均人口3.31人。从性别构成情况看,男性97850人,女性8913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3%、47.7%,男女性别比率为1.10。从年龄构成情况看,全县17周岁及以下人口为41326人,18至34岁人口为43861人,35至59岁人口为74114人,60岁以上人口为27686人,分别占总人口的22.1%、23.5%、39.6%、14.8%。从人口变动情况看,本年度共出生人口1772人,死亡人口1004人,省内迁入人口523人,省外迁入135人,迁往省内523人,迁往省外246人。从人口归属情况看,全县共有城镇人口75020人,占总人口的40.1%,乡村人口111967人,占总人口的59.9%。

居民收支继续增加。全年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53元,比上年增长4.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3338元,人均经营净收入3131元,人均财产净收入1270元,人均转移净收入5313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853元,比上年增长2.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63元,增长7.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408元,人均经营净收入5971元,人均财产净收入-77元,人均转移净收入2461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67元,比上年增长3.9%。

十、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2024年,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47.38公里,高速公路51公里,国道83公里,农村公路为1813.38公里(省道236.15公里、县道317.88公里、乡道282.30公里、通村公路687.05公里、组道289.98公里),农村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93%。公路密度80公里/百平方公里。沥青(水泥)路面总里程1947.38公里,桥梁总数139座,其中大桥11座。 全县共有92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为100%。2024年,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共5座,交通运输能力继续增强。

2024年,全县共完成道路客运量1884.31万人,客运周转量488396.56万人公里;货运量250万吨,货运周转量71921万吨公里。全县旅客运输企业9个,车辆315辆,座位9273座,总货车84辆,运力1219.49吨。农村客运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县现有客运班线30条,其中农村客运班线16条,行政村通车率为100%。开通城乡公交线路7条,辐射4个乡镇,城市公交化率37%,全县基本形成了有路就有车的良好状况。

2024年,邮路总长度2206公里,邮政业务总量实现1249.46万元,邮政业务收入2066.31万元。国内平常信函42.05万件,国内挂号信件1037件;国内普通包裹1090件;机要邮件194件;报纸累计217.9万份,杂志累计12.78万份,报刊流转额416万元;集邮邮册717册。

注  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地区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4.规模以上工业的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5.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及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

6.社会消费品零售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公路数据来自县交通运输局;邮政数据来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荔波县分公司;财政数据来自县财政局;旅游、电视、广播、图书数据来自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教育数据来自县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县发展改革和工信商务局;医疗卫生数据来自县卫生健康局;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县医疗保障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县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