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鲤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泉州市鲤城区统计局2025年3月31日

01

综合
经济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2]6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24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207.28亿元,增长9.4%,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411.53亿元,增长7.4%,拉动GDP增长4.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0.04: 33.48:66.48。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4378元,比上年增长7.4%。
人口
全区户籍人口285189人,其中:男性136769人,女性148420人;开元街道68733人,鲤中街道52322人,海滨街道36960人,临江街道25122人,江南街道21384人,浮桥街道29505人,金龙街道30803人,常泰街道20360人。全区常住人口40.3万人,比上年增长1.0%,出生率6.87‰,死亡率6.62‰,自然增长率0.25‰。
就业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523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202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43人。
价格
全年市辖区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2%,消费品价格下降0.1%。在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中,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4.5%,衣着类价格上涨1.8%,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医疗保健类价格、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均上涨0.7%,食品烟酒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居住类价格下降0.2%,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7%。image.png

财政收支
全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5.40亿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19亿元,增长0.4%;上划中央收入9.20亿元,下降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7.50亿元,增长4.4%。
02

农业
图片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140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种植业产值4277万元,增长5.6%;林业产值55万元,下降11.1%;渔业产值789万元,增长6.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8万元,增长5.7%。
03

工业和建筑业
图片
工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41.00亿元,比上年增长7.1%,对GDP的贡献率2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其中股份制企业增长12.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73.4%;轻工业增长11.8%,重工业增长2.9%;三大支柱产业增长10.0%;年末拥有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43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6家。image.png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35家,建筑业总产值177.19亿元,增长2.2%。全区有资质的房屋建筑企业施工面积781.21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55.3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42.3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价值68.85亿元。建筑业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
04

固定资产投资
图片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5.1%。其中项目投资增长0.1%,占固定资产投资38.9%;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7.2%,占固定资产投资61.1%。image.png

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3%,占固定资产投资89.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8%,占固定资产投资10.5%。工业投资增长30.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2%,制造业投资下降23.7%。

全年投资超亿元项目51个,投资额比上年增长12.6%,占固定资产投资93.3%。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下降11.7%。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7%,其中住宅下降12.1%。商品房销售额下降29.8%。

image.png

05

国内贸易
图片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1.18亿元,比上年增长2.2%。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石油制品类增长7.8%;汽车销售企业零售额下降1.0%;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7.0%;通讯器材类增长7.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7.0%;烟酒类增长5.1%;粮油、食品类增长0.5%;日用品类增长9.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17.0%。
06

对外经济
图片
全年新设立以及增资外商投资企业18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61.1%投向第三产业。外商实际到资128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7.3%。全年进出口商品总额6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出口58.18亿元,增长18.3%;进口4.52亿元,增长47.4%。

07

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图片
居民生活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259元,比上年增长5.7%;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391元,增长7.8%。
社会保障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3.41万人、6.25万人、8.47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数4.32万人(其中16-59周岁参加保险人数1.98万人,60周岁以上待遇领取人数2.34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0.78万人(其中在职0.47万人,离退休0.31万人)。
社会福利
全年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每人每月900元,全区581户903人全年累计发放低保金842.59万元。全年特困人员分散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1170元,集中供养基本生活标准每人每月1755元;分散供养照料护理标准全自理每人每月196元、半自理每人每月490元、全护理每人每月980元,集中供养照料护理标准全自理每人每月294元、半自理每人每月735元、全护理每人每月1470元,全区特困人员174人全年累计发放特困人员供养资金357.83万元。全年累计发放临时救助金219人次95.08万元。
08

教育和科学技术
图片
教育
全区区属中职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特教学校各1所。区属普通中学8所,其中高中5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1所,均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泉州七中被确认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小学27所,均通过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验收。幼儿园73所,其中公办幼儿园9所,地方国有企业办幼儿园5所。幼儿园中省示范幼儿园5所,市示范幼儿园4所,区示范幼儿园16所。幼儿园在园生数11973人,其中公办幼儿园3562人;小学在校生数43454人,其中公办小学38719人;中学在校生数26785人,其中公办学校19430人。区属中小学、幼儿园、中职及特教专任教师共5560人,其中公办学校教师3893人。
科学技术
全年32家企业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35家。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99家,其中9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创新券补助23.5万元。众创未来、海西金融超市、海丝数字产业融合创新中心等3家获评省级、市级众创空间;小鲤想获评市级众创空间;七星电气、田中机械、集力生物等3家获认定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新选认省级科技特派员4人、团队1个,新选认市级科技特派员15个,新增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个。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泉州分中心,西安交大—泉州联合创新孵化中心揭牌运营。新增中国科学院STS计划配套院省合作重大项目1个。集力生物团队获认定第七批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全年企业获得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个,获得专项经费资助357万元。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12025.77万元。全区拥有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8家(其中省级12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其中省级2家)、新型研发机构10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以上科技特派员(个人/团队)157个,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2个,市级星创天地建设试点单位1个,泉州市企业异地研发中心1个,泉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个。

09

文化、卫生和体育
图片
文化
年末辖区内公共图书馆1个、百姓书房1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4座。全年举办“刺桐公益”公益讲堂270期,公益培训25期;深入基层开展文艺演出及“三下乡”汇演20场;依托区文化馆等艺术场馆常年开展各类文艺展览;开展街头文化活动100余展场。
医疗资源
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4个。辖区省、市属公立医疗机构3个,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泉州市第一医院、泉州市中医院。区属卫生机构1个,为鲤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鲤城区卫生健康监督所)。区属公立医疗机构18个,其中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医务室9个。民营医疗机构202个,其中医院12个,血液透析中心1个,门诊部21个,服务站22个,诊所141个,社区卫生所5个。年末辖区内(不含省市部队属机构)开放床位数1402张,每千人床位数3.52张。
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全区本省户籍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93.92%,高危孕产妇管理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10万。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97.19%,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患病率0.93%,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1.09%,5岁以下儿童消瘦率0.41%,5岁以下儿童超重率4.49%,5岁以下儿童肥胖率2.86%,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5.5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0.86‰,婴儿死亡率0‰,新生儿死亡率0‰。全年新生入园体检3801人;口腔保健17988人次,视力保健13126人次。
体育
全年新建1个智慧运动角,建成2公里健身步道。举(承)办全民健身活动比赛15场。
10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图片
环境保护
全区空气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全年空气质量指数(AQI)为23~152,首要污染物主要为O3(8小时滑动均值)、PM2.5,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4.4%,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综合指数2.70,比上年下降0.24,整体空气环境质量向好;降雨75期,降水pH值在4.30~7.20范围内,酸雨率为62.7%。地表水省控断面(浮桥点位)地表水水质年均值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南北二路渠水质稳定消除黑臭。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全年全区声环境功能区2个点位(鲤城区委党校、鲤城区开元街道新春社区服务站点位),昼间及夜间噪声达标率均100%;城市昼间区域噪声总体水平等级三级;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一级。
安全生产
全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0起。
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快报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数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等相关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

[3]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进行修订。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户籍人口来自区公安分局;居民生活、价格指数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财政收支数据来自区财政局;对外经济数据来自区商务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科技数据来自区科学技术局;文化、体育数据来自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生健康局;社会保障、就业数据来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福利数据来自区民政局;环境保护数据来自鲤城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其他数据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