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区域:平凉市>>
2024年,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紧盯全市“三区一城市”战略目标,聚焦全县“2168”发展思路,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保民生,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6.75亿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7.31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2.71亿元,增长2.2%。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9.5%、12.9%、57.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1.9%、27.5%和30.6%,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7、1.2和1.3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7381元,比上年增长6.3%。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0.6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0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4.05%,比上年末提高1.36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2‰。
全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44.84万亩,比上年增长0.3%。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0.44万亩,减少0.02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1.1万亩,增加0.56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0.29万亩,增加0.0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4.95万亩,增加1.02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0.5万亩,减少0.08万亩。果园面积17.58万亩,增加0.01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91万亩,增加0.04万亩。
全年粮食产量13.2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夏粮产量4.74万吨,增长3.2%;秋粮产量8.47万吨,增长1.95%。

全年蔬菜产量5.19万吨,比上年增长21.1%。中药材产量0.04万吨,下降34.8%。水果产量28.82万吨,增长8.1%。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长8.3%。牛奶产量926吨,下降79.4%。年末牛存栏3.81万头,下降3.8%;牛出栏2.89万头,增长11.6%。羊存栏3.47万只,下降1.4%;羊出栏2.85万只,增长8.4%。生猪存栏7.32万头,增长1.4%;生猪出栏10.15万头,增长0.5%。鸡存栏78.15万只,下降14.7%;鸡出栏113.4万只,增长8.1%。
全年工业增加值43170万元,比上年增长2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营业收入10.9亿元,利润总额0.37亿元。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0183万元,比上年下降4.7%。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6个。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0930万千瓦时。天然气消费量1387.72万立方米,其中居民消费量246万立方米。
全年全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3778万元,比上年增长5.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062万元,增长4.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1119万元,增长10.4%;金融业增加值45107万元,增长3.2%;房地产业增加值45631万元,增长3.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93525万元,增长0.9%。
全年公路运输货运量226.83万吨,货运周转量92791.3万吨公里;客运量175.13万人,客运周转量8517.79万人公里。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54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11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2.45万辆。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001万元,邮政函件6516件,邮政快递业务73.5万件,快递业务收入386.6万元。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3702万元。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25.2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22.69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6.86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5.83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29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23613TB。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5亿元,比上年增长4.6%。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73亿元,增长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2亿元,增长8.5%。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13.05亿元,增长4.0%;餐饮收入额2.6亿元,增长7.6%。按行业类别分:批发业完成销售额4.28亿元,比上年增长5.2%;零售业完成销售额9.55亿元,增长7.5%;住宿业完成营业额0.29亿元,增长0.3%;餐饮业完成营业额2.93亿元,增长12.6%。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89亿元,增长21.3%。
全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值4562万元,比上年增长71.8%。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23.8%,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分行业看,一产投资下降30.1%;二产投资增长57.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57.2%;三产投资下降70.3%。民间投资下降33.2%。
全年项目投资中,制造业投资下降1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17.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27.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61.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89.1%,其中住宅投资下降89%。房屋施工面积11.48万平方米,下降68.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9.15万平方米,下降68.9%。房屋施工面积中新开工面积1.55万平方米,下降49.3%,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1.13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1.67万平方米,增长1.8%,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45万平方米,增长1.03%。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70万元,比上年下降2.9%。其中,税收收入9333万元,下降3.3%;非税收入5537万元,下降2.2%。从主体税种看,国内增值税2761万元,下降19.2%;企业所得税871万元,增长18.7%;个人所得税125万元,增长16.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725万元,下降6.8%。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9.98亿元,比上年增长8.4%;各项贷款余额99.97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全年保险公司各类保费收入13004万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316万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7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工资性收入25020.6元,经营净收入4688.2元,财产净收入1443.4元,转移净收入3974.8元。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68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工资性收入3781.1元,经营净收入6141.7元,财产净收入39.6元,转移净收入5805.6元。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9040.4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316.2元。

全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614人,城镇新增就业3152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51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35人。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9万人。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974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106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9134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加1623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154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870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12108人。年末全县养老机构4个,床位380张,收住特困人员155人。全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105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3625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988人。
年末全县各级各类学校227所,教职员工4178人,专任教师3974人,在校学生37692人。其中,职业中专1所,在校学生2005人;高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4984人;初级中学14所,在校学生6228人;完全中学2所,在校学生1196人;九年制学校3所,在校学生1564人;小学及教学点112所(教学点26个),在校学生15810人;幼儿园92所,小学附设幼儿班5个,在园幼儿5818人;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87人。本年度高考应届生二本以上上线人数1025人,上线率89.2%,其中一本上线人数402人,上线率34.99%。
年末全县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有线电视用户4712户。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86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8%;实现国内旅游综合收入39.6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年末全县医疗卫生机构376个。其中,医院3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70个,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卫生院15个、村卫生室20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5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实有床位1672张,卫生技术人员2079人。其中,执业医师571人,执业助理医师167人,注册护士1102人。全年总诊疗人次49.75万人次,出院人数5.52万人。
全年全县水资源总量31289万立方米。年末全县小型水库2座,蓄水总量211.25万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3052.41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572.24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44.11万立方米,农业用水量2189.21万立方米,生态用水量246.85万立方米。
全年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45微克/立方米,可吸入细粒物(PM2.5)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平均浓度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平均浓度13微克/立方米,臭氧平均浓度107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平均浓度1.1毫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9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7.3%。列入国家考核的泾河泾川段出境断面、黑河泾川段出境断面地表水水质综合评价达到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全县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省考水功能区水质均达到目标要求。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6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303.6万元。
全年全县平均气温为11.7℃,年日照小时数2054小时,年降水量836毫米。
1.本公报中2024年部分数据为快报数,正式数据以《泾川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就业、社保、医保、金融、保险、交通、通信、邮政、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卫生、体育、环保等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