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区委区府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对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推进“北转型”、“一地两区”建设“三箭齐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活力不断激发,民生福祉稳步增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为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宝山区生产总值(GDP)完成2110.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亿元,下降8.6%;第二产业增加值566.75亿元,下降4.6%;第三产业增加值1542.75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0.05:26.85:73.10。
全年工商注册新设企业36326户,增长16.3%,注册资本681.16亿元,下降48.6%。其中,内资企业(含私营)35850户,增长15.7%,注册资本666.77亿元,下降48.8%;外资企业476户,增长77.0%,注册资本2.35亿美元,下降32.7%。
全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2.7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税收收入148.10亿元,增长1.9%,非税收入34.61亿元,增长0.3%。
全年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8.68亿元,增长2.4%。其中区本级支出232.50亿元,增长3.2%,镇级支出76.18亿元,增长0.2%。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78.33亿元,下降6.6%。其中第二产业投资总额122.83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投资总额455.46亿元,下降9.7%。建设性质分类中,新建项目投资额463.07亿元,下降3.6%,扩建项目投资额88.61亿元,增长2.6%,改建和技改投资额23.89亿元,下降51.6%。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工业投资比重为21.2%,社会事业投资比重为2.9%,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为57.8%。全年在建项目数865个,增长1.3%,其中新开工项目数216个,下降16.3%。投资类型看,民间投资额220.22亿元,下降16.6%。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5007吨,下降13.6%;蔬菜(含食用菌)上市量32813吨,下降0.5%。园林水果产量2468吨,下降14.6%;肉禽产量5.18吨,下降56.5%;水产品产量170吨,下降2.3%。
至年末,建成标准化水产养殖场2家,面积56.6公顷;建成设施粮田面积680公顷,设施菜田面积2879亩;市级蔬菜机器换人基地7家,面积1133.06亩;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规模化农民专业合作社60家。28家企业8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538.25亿元,下降2.5%;实现工业总产值2587.66亿元,下降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02.16亿元,下降6.4%;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576.47亿元,下降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390.97亿元,下降5.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5.08亿元,增长2.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9 %,比上年同期增长0.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为122户,增长5.2 %,亏损面为 21.4 %,比上年同期收窄2.6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总产值869.55亿元,下降5.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6.2%,与上年同期相比,比重提升7.1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68.65亿元,下降13.1%。区域内三级资质及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5.58亿元,下降2.5%,其中在外省市完成产值974.53亿元,增长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650万平方米,下降8.4%;竣工面积1595万平方米,下降15.2%。
四、商业和旅游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35.20亿元,增长1.0%。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9984.62亿元,下降8.2%。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09亿元,下降0.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878.07亿元,下降0.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12.01亿元,下降4.2%。限额以上互联网零售实现零售额440.32亿元,增长14.0%;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6.77亿元,下降20.2%。
全年电子商务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B2C)332.6亿元,增长26%。
全年游客接待人次合计987.22万人次,营业总收入31.85亿元。其中127家旅行社接待游客32.12万人次,营业收入17.64亿元;55家主要旅游饭店接待游客174.42万人次,营业收入7.26亿元;22家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780.69万人次,营业收入6.95亿元。区内全年共举办旅游活动196场次,游客线上点击超135万人次,线下参与近1万人次。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全年共计靠泊邮轮航次208艘次,增长6.5倍。其中母港靠泊次数203艘次,访问港靠泊次数5艘次;实现出入境游客131.38万人次,增长31倍。其中,入境接待游客65.30万人次,增长30.5倍;出境接待游客66.08万人次,增长31.8倍。
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8.46亿元,增长6.4%。规模以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240.55亿元,增长2.3%,其中交通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186.93亿元,增长5.8 %。
全年共调整优化12条公交线路,区域线网密度达到1.79公里/平方公里,建成303个公交候车亭。开工建设公共停车泊位570个;完成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6个,提供280个共享泊位;完成44个公共停车场的经营备案,共新增2036个公共停车泊位。
至年末,宝山区域内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有5条,分别为轨道交通1、3、7、15、18号线,运营长度52.832公里。共有地面公交线路149条,其中跨区域线路82条,区域内线路67条。区域出租企业2家,运营车辆620辆。
至年末,全区有邮政局13个,邮政所27个。全年邮政业务总量3.31亿元,发送函件143.81万件,发送国内特快专递302.50万件,发送国际特快专递20.57万件,报刊累计订销1346.66万份。
六、金融业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99.74亿元,增长7.7%。至年末,全区有银行25家,存款余额6457.64亿元,比年初新增167.49亿元,增长4.3%;贷款余额3174.62亿元,比年初新增5.05亿元,增长8.1%;公积金贷款余额300.62亿元,比年初减少10.80亿元,下降3.5%。
2024年,举办投融资路演等主题活动近20场,全区实现上市挂牌企业数达到180家,其中上市企业1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5家,股交中心科创板挂牌企业66家,E板挂牌企业42家。
七、对外经济
全年合同外资项目483个,其中新批项目415个,增资项目68个。合同外资总额4.86亿美元,下降65%。其中,1000万以上项目7个,实现合同外资3.24亿美元。第二产业合同外资8749万美元,下降15.1%,其中工业实现合同外资8735万美元;第三产业合同外资3.98亿美元,下降69%,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合同外资4219万美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合同外资1.83亿美元,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合同外资2634万美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合同外资7968万美元。全年实际到位外资1.72亿美元。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98.61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出口总额480.22亿元,同比增长13.6%;进口总额718.39亿元,同比持平。
八、城市基础设施
至年末,全区道路共计764条,长度966.40公里;全年完成34项大中修项目(含应急抢修),普通公路(县、乡、村道)技术状况指数96.6分,创建7条精品示范路,宝山区共完成架空线入地和杆箱整治路段3.5千米,拆除电力线路4.5千米,拔除电杆共计74余根,清理挂置在电杆上无人认领的各类通信线缆共7路,长度约6千米。完成以“三纵一横+重点区域”为骨架的道路高架、跨线桥、轨道交通高架区间段及车站涂装,共计36.43万平米。
至年末,全区完成2.6万户管道天然气居民用户更换燃具连接软管、6.8万户瓶装液化气居民用户更换燃具连接软管及调压器;完成472户居民用户和695户非居民用户瓶装液化石油气替代改造工作;完成道路管道改造25.8公里,完成街坊管改造50公里,完成地上立管改造1236户;管道气企业完成入户安检32万,液化气企业完成入户安检11万;完成宝山区城市燃气安全监测综合管理平台试运行,对接区信息委、区城运中心、燃气企业及31个报警器厂家,完成辖区内8个报警器厂家数据匹配,报警设备数据增加至4559个。
加快推进河湖综合整治,完成潘泾、沙浦、顾泾、杨盛河等8条段约13.5公里骨干河道整治以及通过方案论证完成界泾、顾泾2个骨干河道断点打通任务,进一步打通蓝网主脉络,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系统治理,完成罗泾镇牌楼村等、罗店镇西埝村等共5个约60平方公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单元建设,累计完成“十四五”建设目标87.5%;强化示范引领,完成月浦聚源桥村等、顾村沈杨村等2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设,同时成功创建罗泾海星村、塘湾村以及罗店远景村、庙行段浦等4个水美村庄/社区试点,进一步提升周边居民感受度、满意度;2024年度考核周期内,全区镇控及以上断面水质类别为Ⅲ类及以上占比95.4%,相较去年同期上升4.5%,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的最佳成绩。
加快推进初雨调蓄设施建设,其中南大北调蓄池已完工,真大、宝工北等11座调蓄池按建设时间节点有序施工,宝杨、海滨2座调蓄池实现年内开工建设;全面开展雨污混接普查和整治工作,完成3366户排水用户和23个排水分区达标验收;完成451.58公里排水管网主管检测及48.09公里修复工作,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5%。
九、房地产业和重点板块建设
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475.79亿元,增长0.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4.34亿元,下降7.6%,其中住宅投资205.46亿元,下降14.3%;办公楼投资23.09亿元,增长51.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0.19亿元,增长40.1%。完成商品房施工面积1325.28万平方米,下降2.9%;竣工面积142.13万平方米,下降41.6%。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31.09万平方米,下降17.7%;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04.58亿元,下降12.8%。
2024年《大吴淞地区专项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吴淞创新城开发建设进入新阶段。启动“十里画卷”及周边区域城市设计及景观设计、江杨南路TOD方案设计。紧盯规划与土地收储,宝山站及周边区域控规已完成批复、19号线车辆基地及周边区域和特钢一平方公里的2个控规已形成初步成果,已累计开展收储土地总面积373.9公顷。碳中和产业园继南楼投入运营后,一期北楼、07-01地块项目分别于2024年11月与12月完成竣工备案;二期183米超高建筑等4栋楼宇幕墙安装基本完成,建筑室内装修工程大面积开展施工。推动市政公建配套建设,碳中和产业园区域目前建成1条道路(海江路),启动4条新建配套道路(时光大道、经一路、纬一路、纬三路)及五钢路、浅清路雨水总管工程,储备2条配套道路(纬二路、纬四路);上大美院文创区启动3条新建配套道路(铁山路、呼兰路、规划三路)建设及上钢一厂雨水泵站项目。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轨交18号线二期长江西路站、江杨南路站已全面开工建设。
南大智慧城城市建设全面加速。至2024年末累计完成商办、研发产业、保障性租赁住房等地块出让16幅,普通商品房地块出让7幅。持续完善区域交通,年内完成续建道路竣工6条,新建道路竣工4条,启动新建道路2条,至年末区域累计完成总长度约29.11公里的市政道路建设。持续完善公共服务,全年完成大场医院二期、1个社区服务中心和1个环卫设施公建配套设施项目竣工。持续加快载体建设,年内3幅科研载体与1幅人才公寓竣工。持续提升环境品质,完成新建绿地项目1个,启动地块土壤修复4幅。坚持以科创企业总部经济为发展方向,聚焦数字经济(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合成生物)、科技金融等产业,全年新增注册企业595家,新增注册资本金67.75亿元。依托“数智南大”市级特色产业园、南大合成生物产业园建设,落地一批人形机器人、芯片设计、生命科学、绿色低碳领域的优质企业,初步形成产业生态。
十、城市信息化
进一步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新建通信管线217.5沟公里、563.6管公里,新建和共建共享5G移动通信基站208个。至年末,可用通信管线共4611.99沟公里、共20390.89管公里;公用移动通信基站8303个,其中5G基站5374个(其中:电信基站1530个、移动基站1639个、联通基站1530个、广电基站641个、综合杆基站34个),4G基站2929个;接入宽带用户约101.16万户,平均接入带宽达到420M;无线覆盖热点2594个,无线AP数5750个。移动电话用户约344.33万户;固定电话用户约9.49万户。IPTV用户数达到43.8万户,增加3.4万户;数字电视线路覆盖全区89万户,增加2万户。
全年行政服务中心共接待22.6万人次,累计受理申请总数87767件,已办结78914件;开展网上预约服务2845次。为企业提供申请材料上门揽收服4090次,证照寄送服务40577次。为企业提供帮办服务20009次,答复各渠道咨询28286次。收到“好差评”评价130353条,好评率99.99%。
至年末,实际办件网办率总体达到98.3%。“宝你会一件事”年度办件量106.2万件,“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累计发证达4197张。“宝就业”服务平台注册企业3231家,注册求职者26288个。企业专属网页新增企业标签166个,精准推送政策357条,主动提醒消息510条,上线政策体检60个。“免申即享”政策服务累计办理134.7万件。长三角“跨省通办”政务服务合作单位拓展至61家。“随申办”宝山旗舰店关注人数达75.8万人,累计访问量达6559.7万人次。
十一、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4学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教育单位321家,在校学生18.93万人,教职工1.92万人。全年新开办园校4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所);撤销园校15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2所、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9所);调整学段学校1所(初中转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园校15所(其中初中3所、小学2所、民办幼儿园10所)。与2023学年相比,我区中学在校学生数持续高位增长,其中高中增加1676人,初中增加4675人;小学在校学生数减少1250人,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量持续下降,较上年减少2991人。
科技创新有效推进。深化“先投后股”国家创新改革试点,累计扶持高成长项目20个;大学科技园累计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809家、转化科技成果223项。全年张江宝山园新注册企业12977户,同比增长20.7%。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16家,同比增长7.8%;科技小巨人工程企业112家,同比增长5.7%;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84.79亿元,同比增长39.4%;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总成交额66.2亿元,同比增长8.4%。新增市级双创载体4家。
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至年末,全区文化馆(站)22家,其中区属文化馆1家,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1家;图书馆(站)22家,其中区级图书馆1家,街镇图书馆21家,共有纸质书及电子书184.86万册;文化市场经营机构242家,其中娱乐场所147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75家;影剧院31家,演(映)出场37.6万次(场),观众331.4万人次。区内有市文物保护单位9处、区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文物保护点73处。
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9246场,参与人数达531.31万人次。完成公共文化服务配送4235场;区图书馆流通人次263.41万,举办讲座、读者培训、展览和各类读书活动共计957场;区各级文化馆开展文艺活动、赛事、展览、培训17922场(次)。
全年电视台总共制作各类新闻宣传报道2678余条,选送上海电视台播出375条。全年广播电台总共制作各类新闻宣传报道2250余条。
全年共开展文化执法检查1694次,检查场所6561家次,出动人员4454人次,文化市场所共受理行政审批项目共327个;巡查文化经营场所1441家次;出动巡查员、志愿者626人次。
至2024年末,全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154家,卫生技术人员9033人,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7255张,比上年上升10%;开设家庭总病床数6719张,下降5.35%;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为35654人次,上升16.5%。全年门急诊1442.66万人次,上升4.95%;入院28.06万人次,上升8.47%;住院手术30.27万人次,上升55.15%;健康检查74.84万人次,减少了5.26万人次。
2024年全年完成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6184剂次,大肠癌筛查51383人,4-18岁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建档15.26万份。夯实母婴安全救治体系,成功抢救危重孕产妇抢救11例,未发生Ⅰ类围产儿死亡。截至12月底,全区社区共有专家专病门诊304个,累计新增107个,较年初增长42.7%,累计服务76872人次。社区就诊量占比为67.5%。持续实施“4+2+X”医联体专家下沉模式,全年派遣医联体内专家235名,下沉社区8492人次,开展专病咨询40261人次,双向转诊35026人,指导新技术开展85项,组织社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60次,组织域外医联体大型义诊6场。进一步推进“1+1+1+N”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全区共有家庭医生团队511个,村居委覆盖率达到100%,常住居民“1+1+1”签约102.68万人,签约率45.32%,65岁及以上重点人群签约 47.19万人,签约率83.87%。
年末全区体育行政机关1个,业余训练体校3个、其他事业单位1个。公共场馆设施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3个、游泳池61个、运动场642个、训练房4个,社区健身设施有:健身苑6个,居民健身点863个,体育主题公园4个,农民健身家园54个。年内推动杨行体育中心建成并开放,新建更新3条市民健身步道,4片市民球场,40个市民益智健身苑点,3个市民健身驿站,3个社区市民健身中心。全年成功举办2024年世界F1H20摩托艇锦标赛中国上海大奖赛,第十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冠亚军总决赛。上海邮轮港国际帆船赛等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年内宝山运动员获得国家级赛事18枚金牌。广泛开展宝山区第五届运动会,共承办29场市级比赛,近百场区级赛事,近千场街镇级赛事。积极参与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承办6个项目总决赛,组队参加40个市级总决赛。持续推进体育彩票销售与管理,体彩销售额达 6.15亿元,募集区本级体彩公益金3447万元。
十三、人口和就业
至2024年底,全区常住人口226.39万人。户籍人口1110924人,比上年增加20492人。户籍人口按性别分,男性占50%,女性占50%;按年龄段分,0-17岁占13%,提高0.5个百分点;18-34岁占12.2%,下降0.5个百分点;35-59岁占35.6%,提高0.2个百分点;60岁以上占39.2%,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954个,出生率4.46‰;死亡人口9523人,死亡率8.5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
2024年宝山区人口期望寿命84.86岁,男性82.33岁,女性87.57岁。
至年末,全区城乡登记失业人数12316人,控制在13500人以内,其中男性失业人数为6858人,占比约为55.7%。16-25岁失业人数为234人, 26-35岁失业人数为2263人,36-45岁失业人数为6146人, 46岁及以上失业人数为3673人。
全区累计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343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211人;本市户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月均控制在12415人;长期失业青年就业创业1437人;建成并验收通过25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94.80%;新增培养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3283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0539人次,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712人。正式启用北上海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心,满足各类群体“一站式”就业服务需求,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233场,提供岗位9.5万余个。
十四、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抽样调查显示,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42元,同比增长4.4%;年人均消费支出53437元,同比增长1.4%。
全年住房保障工作持续推进,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实施住宅修缮项目约42万平方米。区属征收安置住房新开工15万平方米,建成18.7万平方米。至年末,廉租租金在保家庭2230户,其中年内新增租金配租家庭377户。年底顾村大居拓展基地已累计交付70.1万平方米市属保障房,其中2024年交付1.8万平方米市属保障房。
全年投入社会救助资金5.03亿元。至年末,有1.06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4.25万人享受支内回沪帮困补助;49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机构52家,床位15047张,其中社会投资开办的30家,床位7794张。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74家,助餐服务场所196个,为老服务中心39家,为14.65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
年内完成残疾人证核发、换证、补证、信息变更、迁移和注销业务共计7254人次;为350户重度残疾人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为14623人次残疾人办理辅具适配;为5000名残疾人提供健康体检;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468人,连续20年实现应届残疾人大学生100%就业;集中办理748家企业“残保金征缴奖励”。
十五、环境保护
全年环保投入资金95.88亿元,实施环保行动计划市级项目49项。对各类污染源出具各类检测报告546份,共出动6034人次,执法检查2600余户次企业,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实施行政处罚95件,处罚金额总计1435.66万元。全年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87.2%,其中主要污染物PM2.5年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完成451.58公里排水管网主管检测及48.09公里修复工作,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5%。
2024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68.5万立方米。全年全区清运生活垃圾76.62万吨(干垃圾+湿垃圾),日均2093吨。其中干垃圾54.07万吨,合1477.28吨/日,同比下降1.7%;湿垃圾22.55万吨,合616.13吨/日,同比下降0.5%。生活垃圾焚烧处置量1477.28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量616.13吨/日。已建成焚烧厂1座,焚烧能力3000吨/日;湿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座,资源化利用能力800吨/日。可回收物收运量23.46万吨,合640.94吨/日,同比下降2.0%;有害垃圾收运量19.7吨,合0.05吨/日,同比下降11.1%。
全年新建各类绿地100.1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0.05公顷,居住区及单位附属绿地47.05公顷,防护绿地3.08公顷),立体绿化完成31311平方米,绿道完成7公里。至年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8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新增市级名录公园3座,口袋公园3座。
十六、城市安全和食品安全
至年末,全区刑事案件立案数6957起,比2023年下降12.6%;破案数4760起,比2023年下降11.4%;治安案件受理数16590起,比2023年上升12.5%;治安案件查处数16590起,比2023年上升12.5%;全年共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219起;处理交通违法96.5万余人次,比2023年下降10.4%。
全年火灾事故发生1319起。以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抓好“全链条、一件事”综合治理,全年累计检查单位7725家次,督促整改火患6698处,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378份,下发临时查封决定书17份,责令“三停”74家,罚款559.58万元。
全年在建项目总数1020个,建筑面积1237.8346万平方米,造价827.04亿元。在建项目271个,建筑面积689.30万平方米,造价481.20亿元。全年累计开具行政措施单共1216份,其中整改单累计1117份,暂缓单累计73份,停工单累计26份。
全年新设经营主体41704户,比上年增长12.72%;新设经营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量684.68亿元,比上年减少48.53%。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区共有各类经营主体258129户,比上年末增长8.24%;注册资本(金)总量1.4万亿元,比上年末减少5.7%。
全年区专利授权量8304件,其中发明专利2050件,实用新型专利5455件,外观设计专利799件。
不断强化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及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共开展药化械监管各类专项检查17项、食品安全专项检查21项。共出动执法人员4.4万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2万户次,立案查处955件。共监督抽检食品4538件,合格率为97.8%;抽检药品300件,合格率100%。全年检查特种设备企业3105家次,检查设备5384台(套),查处特种设备违法案件44起,罚没款84.54万元。
说明: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中各项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增长速度均按同比计算。
3、本公报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指规模以上工业部分,是本市根据国家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品目录进行的行业划分,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4、城市安全和食品安全中全区刑事案件立案数、破案数、治理案件受理数、治安案件查处数、交通事故及违法人数由区公安分局提供,同比口径与全市统一,均与2021年比较。
5、本公报的部门数据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商务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宝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上海市宝山区生态环境局、上海市宝山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宝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宝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上海市宝山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交通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上海市宝山区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滨江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民政局、上海市宝山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宝山区体育局、上海市宝山区水务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宝山区分公司、上海市宝山区行政服务中心、上海市宝山区残疾人联合会、宝山区消防救援支队、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上海市宝山区融媒体中心、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创新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宝山区南大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等部门。其他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宝山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宝山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