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 计 公 报
2024年,黄岩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
定不移打好稳当前和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全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社会大局和谐安定,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一、综合
据初步核算,202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74.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7.43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301.59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345.01亿元,增长4.9%。三次产业结构为4.1:44.7:5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5404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3396美元),增长6.9%。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进行修订,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为638.7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0∶45.2∶50.8。
据202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区常住人口70.2万人。城镇化率为67.7%。截止2024年11月30日,全区户籍总人口60.84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450人,其中男性人口30.29万人,女性人口30.55万人。全年共出生2829人,死亡4299人。人口出生率4.65‰,人口死亡率7.07‰,人口自然增长率-2.42‰。
表1 2024年黄岩区分行业增加值情况 | ||
指标 | 实绩(亿元) | 增长(%) |
地区生产总值 | 674.03 | 6.2 |
农林牧渔业 | 27.71 | 4.4 |
工 业 | 267.07 | 6.9 |
建筑业 | 34.58 | 15.1 |
批发和零售业 | 98.09 | 13.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2.69 | 7.3 |
住宿和餐饮业 | 11.76 | 5.8 |
金融业 | 56.22 | 6.0 |
房地产业 | 54.50 | -5.4 |
其他服务业 | 111.40 | 2.8 |
营利性服务业 | 47.87 | 6.8 |
非营利性服务业 | 63.54 | 0.1 |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4.74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31.91亿元,增长4.3%;林业产值0.36亿元,与上年持平;畜牧业产值1.58亿元,增长16.9%;渔业产值0.32亿元,下降1.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7亿元,增长3.9%。
全年粮食总产量40670吨,比上年增长0.2%,增产98吨。分品种看,早稻产量3464吨,下降0.2%;晚稻产量21815吨,下降15.8%;小麦产量5185吨,增长105.8%;大豆产量1450吨,增长85.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98381亩,比上年下降1.0%;油料面积8263亩,增长3.8%;甘蔗面积2525亩,下降2.9%;蔬菜面积173790亩,下降1.7%;果用瓜面积5044亩,增长23.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5.93万吨,下降0.2%;果用瓜产量1.10万吨,增长2.7%。森林抚育面积1938公顷,比上年增长51.9%。林产品中竹笋干产量225.0吨,下降21.1%;栗子产量27.0吨,下降3.6%。
全年鸡鸭鹅蛋产量1307吨,比上年增长31.4%。年末家禽存栏16.79万只,下降28.2%;出栏18.39万只,增长5.6%。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917吨,增长64.3%;水产品总产量1925吨,下降4.7%。年末生猪存栏42235头,下降12.8%;全年生猪出栏52135头,增长67.7%。
全区共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包含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518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67.07亿元,比上年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9家,实现增加值156.54亿元,增长6.4%。增加值居全区前三的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0.80亿元,增长9.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增加值39.52亿元,增长3.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1.16亿元,增长7.6%。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73.21亿元,增长3.4%;重工业实现增加值83.33亿元,增长9.1%。轻重工业比例为46.8:53.2。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8.42亿元、107.98亿元和22.88亿元,分别增长7.6%、4.1%和1.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7.8%;新产品产值241.85亿元,比上年增长7.3%,新产品产值率为38.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20.98亿元,同比增长11.5%;实现利税总额52.19亿元,下降3.0%,其中利润总额35.12亿元,下降4.9%。亏损企业数91家,亏损面14.7%,亏损额3.74亿元。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4.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863.5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05.59万平方米。
四、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5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9.08亿元,增长1.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7.07亿元,增长7.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96亿元,下降3.3%;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5.74亿元,增长3.4%。从销售地区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53.03亿元,增长6.7%;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41.83亿元,下降0.4%。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5.64亿元,下降6.6%;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1.35亿元,增长0.4%。
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4314户,其中新设企业3794家,新设个体工商户10511户。年末在册市场主体105412户,其中企业30151家,个体工商户74729户。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1个,其中消费品市场29个,生产资料市场2个。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4.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0.9%。民间投资增长3.1%;交通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工业性投资分别增长53.5%、13.2%、21.4%和24.8%。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2.6%。商品房施工面积381.01万平方米,下降17.4%。商品房销售面积58.26万平方米,下降18.1%。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9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进口总额5.42亿元,增长13.4%;出口总额285.53亿元,增长12.5%。外贸企业出口108.43亿元,增长27.4%;三资企业出口9.49亿元,增长5.7%;生产企业出口167.60亿元,增长4.9%。“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57.4亿元,同比增长6.7%。分市场看,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出口市场,出口亚洲66.22亿元,增长12.0%;出口欧洲56.26亿元,增长0.3%。
全年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7家,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额8751万美元。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69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10109.3万人公里,增长179.2%。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202万吨,下降12.2%。拥有载客汽车115辆,货运车辆(营运)5020辆。
年末全区境内公路总里程1129.78公里,其中国道52.92公里,省道125.10公里,高速公路21.01公里。汽车保有量达271361辆,比上年增加9811辆。其中私人汽车243497辆,比上年增加8777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8302辆。
全年快递业务量达2.63亿件,比上年增长23.7%;快递业务收入达13.39亿元,增长9.6%。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98.80万户,其中4G移动电话用户数为21.64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数为66.23万户。固定电话用户8.52万户,宽带用户35.96万户。
八、财政和金融
全年财政总收入81.51亿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39亿元,增长2.7%。税收收入43.09亿元,下降1.3%,其中企业所得税为5.45亿元,下降3.0%;个人所得税为2.53亿元,增长13.7%;增值税收入18.05亿元,下降15.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0.70亿元,增长0.1%,其中公共安全支出3.97亿元,增长1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99亿元,增长7.2%;一般公共服务支出7.06亿元,增长3.1%。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695.8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住户存款1245.88亿元,增长10.5%;非金融企业存款301.43亿元,下降15.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07.75亿元,增长9.7%。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870.22亿元,增长17.5%;住户贷款735.53亿元,增长1.3%。
九、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158人。
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01元,比上年增长6.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091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090元,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即城乡居民收入比)从上年的1.78降为1.77。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3170元,增长10.7%。
全年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812元,比上年增长8.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466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118元,增长10.1%。
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分别拥有家用汽车79辆和62辆,拥有空调210台和172台,拥有计算机64台和43台。
表2 2024年末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 |||
指标 | 单位 | 城镇常住居民 | 农村常住居民 |
家用汽车 | 辆 | 79 | 62 |
助力车 | 台 | 90 | 98 |
洗衣机 | 台 | 98 | 95 |
电冰箱(柜) | 台 | 105 | 104 |
空调 | 台 | 210 | 172 |
计算机 | 台 | 64 | 43 |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5.13万人、26.3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2.32万人、34.71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3.91万人、24.59万人、20.18万人。
年末全区提供住宿的各类社会工作机构45个,床位4160张。社会福利院及敬老院10个,年末在院人数30人。直接医疗救助151401人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2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690.31万元,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977.3元。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28.4%,城镇三无人员供养率达100%。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区拥有幼儿园74所,在园学生数16329人;小学31所,在校生44398人;初中21所,在校生21086人;职业高中2所,在校生5250人。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99.8%,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小升初比率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升高比率99.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十五年教育普及率99.7%。
全年全区拥有在教职工6956人,其中专任教师5615人。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9.7%;初中老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8.8%。
全年新增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级科技型企业90家,列入省级科技计划1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4家,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0家。专利授权量6653件,增长5.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24件,增长49.3%。
件
十一、卫生和文化体育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机构346家,床位数3670张;卫生技术人员547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共2360人,注册护士2311人。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100%,婴儿死亡率0.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0117人。全区有13303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献血量为2660.6升。卫生户厕普及率100%。
年末全区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97家,自办广播节目2套,自办电视节目1套。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19万户,数字电视实际用户9.62万户。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项,省级11项,市级47项。新增30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乡村艺校”19所,开展各类演出近400场。台州乱弹戏《追星者》献演国家大剧院,舞台剧《问瓷》获国家级校园戏剧最高荣誉“优秀剧目”称号。
全年共夺得国际比赛金牌5枚,银牌1枚;全国比赛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11枚;全省比赛金牌62枚,银牌35枚,铜牌40枚;全市比赛金牌85枚,银牌62枚,铜牌52枚。射击运动员黄雨婷勇夺巴黎奥运会“一金一银”,实现黄岩奥运奖牌历史性“零”的突破。高水平承办2024台州马拉松,热度创台马历史新高。2024柴古唐斯九峰越野大师赛列入黄金联赛中国系列赛。
十二、能耗、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4.68亿千瓦时,增长9.2%。其中,工业用电量36.96亿千瓦时,增长8.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9.69亿千瓦时,增长12.7%。
全年空气优良率95.4%,PM2.5年均值22.5μg/m3,比上年增长7.1%。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92.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镇污水处理率95.2%。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均为快报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问题,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指:
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
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
住宿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农业龙头企业等数据来自区农业农村局;港口货物吞吐量、公路里程、旅客周转量等数据来自区交通运输局;户籍人口等数据来自区公安局;市场主体、专利等数据来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货物进出口、外商直接投资等数据来自区商务局;文化、广播电视等数据来自区文广旅体局;体育数据来自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货币金融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台州市分行;财政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高新技术企业等数据来自区经科局;教育数据来自区教育局;卫生数据来自区卫健局;各类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等数据来自区应急管理局;城镇新增就业、社会保障等数据来自区人力社保局;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数据来自区医疗保障局;低保、养老机构等数据来自区民政局;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数据来自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空气优良率等数据来自区生态环境局;城镇污水处理率数据来自区住建局;其它数据来自于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