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县统计局
2025年3月17日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新邵发展奋力拼搏的一年。全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扎实推进“八大行动”,坚定拼赢的信心、强化拼搏的气势、保持拼命的状态,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破难前行,经济社会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2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9.22亿元,增长5.4%(与上年比较,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4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1.59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5.0%。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769元,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3:34.2:45.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3%、43.9%、40.8%。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80.68万人,较上年减少2173人,年内出生人口5425人,出生率6.72‰,死亡人口4940人,死亡率6.12‰,人口自然增长率0.6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58.3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分别为27.87万人、30.52万人;城镇化率47.73%,比上年提高1.03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495万元,下降2.6%;其中,税收收入42937万元,下降8.3%;非税收入29558万元,增长7.2%。全年一般预算支出510146万元,增长3.5%;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5606万元,增长29.3%;教育支出103118万元,增长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193万元,增长9.7%;医疗卫生支出30794万元,下降6.2%;农林水事务支出76375万元,增长3.8%;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707万元,下降35.4%;交通运输支出19292万元,下降4.4%;住房保障支出15164万元,下降3.6%。
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完成28项省、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其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阳花”行动、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与诊断服务、普惠托育服务“护蕾”行动、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法律援助、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农村“三路”建设及农村公路安防、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困难人员再就业、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完成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修建农村公路等项目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粮食种植面积73.79万亩,下降0.1%;其中稻谷种植面积57.55万亩,下降1.4%。全年粮食产量31.7万吨,增长0.4%;其中稻谷产量25.66万吨,下降0.5%。全年油料种植面积16.26万亩,增长2.3%;其中油菜籽种植面积13.52万亩,增长2.2%;蔬菜种植面积19.96万亩,增长1.6%;水果种植面积9.83万亩,增长4.5%。全年油料产量2.05万吨,增长6.2%;油菜籽产量1.60万吨,增长6.2%;蔬菜产量25.92万吨,增长4.6%;水果产量8.25万吨,增长5.7%。
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67781吨,下降0.6%。其中,猪肉产量57394吨,增长0.2%;牛肉产量2753吨,增长5.9%;羊肉产量1239吨,下降11.5%;禽肉产量6395吨,下降4.5%。全年生猪出栏75.94万头,下降2.8%;牛出栏2.28万头,下降1.6%;羊出栏7.72万只,下降14.6%;家禽出笼405.29万羽,下降7.9%。年末生猪存栏50.51万头,增长0.3%;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85万头,下降0.4%;牛存栏5.21万头,下降18.8%;羊存栏11.16万只,下降17.5%;家禽存笼342.56万羽,下降1.4%。禽蛋产量8283吨,增长167.2%;水产品产量11900吨,增长4.8%。
年末农产品加工企业达823家,其中国家级及省级龙头企业7家。实现销售收入160.28亿元,实现利税2.79亿元。
全县高标准农田面积44.03万亩。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3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417亩。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8376亩,成灾面积4754亩。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3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8042万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28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2平方公里。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6.14万千瓦,农村用电量44748万千瓦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55.96亿元,增长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截止2024年底,独立核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8家,实现营业收入250.06亿元,增长8.8%;规模工业产销良好,产品销售率98.8%。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5.76亿元,增长8.1%。截止2024年底,具有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69亿元,增长18.2%,实现利润总额1.70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5万平方米、下降30.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37.5万平方米、增长8.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5.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1.0%,民生投资增长25.5%,生态投资增长89.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0.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15.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9%。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59.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5.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9%。
全县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9家。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8.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8.2%;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9.0%,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19.6%。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年末全县公路里程2662.7公里。公路货物周转量32.79万吨公里,增长0.9%;公路旅客周转量11.6万人公里,增长1.0%。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8.09万辆,增长3.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8.07万辆,增长3.6%。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4336万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103户,移动电话用户50.80万户,电话普及率87部/百人。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63.32万户。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416.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38亿元。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98亿元,增长5.7%;其中限额以上法人企业零售额41.08亿元,增长12.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107.31亿元,增长5.8%;乡村13.67亿元,增长4.9%。按消费形态分,批发和零售业单位零售额100.51亿元,增长5.6%;住宿和餐饮业单位零售额20.47亿元,增长5.8%。
七、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0万美元,增长33.3%;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1个;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个。
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2127万元,其中出口61234万元,进口893万元。
八、税收和金融
全年税收入库85093万元,下降4.2%。按税收体制分,中央税33047万元,省级税8224万元,县级税43822万元。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1.23亿元,增长8.9%。其中,单位存款27.45亿元,下降6.8%;住户存款303.78亿元,增长10.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32.85亿元,增长6.0%。其中,短期贷款70.94亿元,增长5.8%;中长期贷款141.90亿元,增长0.5%。
九、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科技
年末全县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县级电视台1个,电影院2个,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4454场。
年末共有体育场地1829个。其中,体育馆3座,运动场820个。开展全面健身项目6次,全面健身运动参加人数26万人。
年末共有各类学校300所;其中,职业中学3所、高中9所、初中39所、小学161所、幼儿园87所、特殊教育1所。年末在校学生94013人;其中,职业中学4818人、高中15532人、初中24147人、小学38931人、幼儿园10527人、特殊教育5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各类民办学校77所,在校学生12560人。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606个,其中,医院15个、乡镇卫生院16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413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20人、注册护士204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153张,其中,医院2577张,乡镇卫生院1501张。
全年专利授权量18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4件;签订技术合同1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0.53亿元。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7.86亿元,增长9.2%。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96元,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81元,增长4.2%,其中,工资性收入16994元,增长10.3%;经营净收入5989元,下降1.8%;财产性净收入3613元,下降7.1%;转移净收入11384元,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41元,增长6.3%。其中,工资性收入8565元,增长5.8%;经营净收入2962元,增长14.6%;财产性净收入274元,下降115.7%;转移净收入6341元,增长1.3%。
全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448元,增长5.5%。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405元,增长6.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6886元,增长6.0%;衣着支出1241元,下降6.8%;居住支出3767元,增长24.7%;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108元,下降5.7%;交通通信支出3473元,下降2.4%;教育文化娱乐支出3570元,增长8.3%;医疗保健支出1976元,增长6.5%;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386元,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264元,增长4.6%。其中,食品烟酒支出5311元,增长5.9%;衣着支出868元,增长6.2%;居住支出3324元,增长3.4%;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708元,下降7.2%;交通通信支出1339元,增长1.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926元,增长8.4%;医疗保健支出1613元,增长3.1%;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176元,增长8.0%。
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0.32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6.3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0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2.29万人。
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4.6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1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3.7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65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3194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3.85%,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740人。
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额1283万元,保障对象2234人,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419.9元;全年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6158万元,保障对象19182人,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73.2元。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715万元。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量18.12亿立方米,年降水量1697.5毫米。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93697万千瓦时,增长5.6%;工业用电量30306万千瓦时,增长5.9%。
全县已发现矿种34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7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4种、非金属矿产2种。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7起,死亡8人;道路交通死亡率2人/万辆。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公报中部分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