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三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三门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结合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以及三门实际,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全县经济运行稳进向好,人民生活福祉持续增进,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为再创现代化新港城跨越赶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  合

据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86.2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2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1.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4.29亿元,分别增长4.7%、9.5%和5.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2023年的12.0∶47.1∶40.9调整为13.0∶47.1∶39.9。人均生产总值为99680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增长5.8%。

二、农  业

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7.4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农业产值13.38亿元,增长3.5%;林业产值0.42亿元,增长0.7%;牧业产值3.13亿元,增长11.5%;渔业产值80.49亿元,增长4.8%。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7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0.80万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达5.19万吨,每公顷单产为6472公斤;全县非粮作物播种面积1.07万公顷。粮食作物与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43:57。全年蔬菜产量19.36万吨,比上年增长4.7%;水果(包括果用瓜)产量16.80万吨,增长3.9%,其中果用瓜产量7.57万吨,增长3.6%。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41.98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552.00公顷。全年零星植树11.00万株。全县森林面积55778.2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9.89%。

全年水产品产量36.66万吨,比上年增长4.5%,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60万吨,与上年持平;海水养殖产量34.70万吨,增长4.7%。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53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9.34千公顷,堤防达标长度为306.61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3.33千公顷。已建成水库49座,城乡供水工程全年实际供水量达到3674.30万立方米,农业灌溉供水4428.74万立方米。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1.12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56.8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为317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29.71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全县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12.42亿元,增长6.9%。轻重工业比例为13.3∶86.7。主导行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53.62亿元,增长2.3%;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实现增加值17.13亿元,增长0.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0.31亿元,增长20.0%。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21.43亿元(效益数据不包含供电公司,下同),比上年增长5.7%,实现利税总额49.68亿元,下降4.6%,其中利润总额35.76亿元,下降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21.5%,亏损额为6.56亿元,增长45.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6.9%,实现新产品产值13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新产品产值率为25.6%。

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3.33亿元,增长17.7%;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35.36亿元,增长7.9%;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17亿元,增长14.2%。

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5.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4.5%。资质上建筑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26.1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68.4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99个,比上年下降4.2%,其中新开工项目119个,增长11.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59.5%,第二产业增长19.8%,第三产业下降2.1%。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性投资比上年增长19.8%;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63.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民间投资下降4.6%。

市对县考核的30个重点项目,全年有27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浙江省三门县健跳镇其头山建筑石料(凝灰岩)矿改(扩)建项目已建成试生产;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三门联络线(上三高速东延段)、台州三门电网侧储能电站示范项目(一期)、中南智能产业园项目、浙江建兴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新型光伏功能材料生产基地项等项目顺利推进;浙能台州第二电厂二期项目、三门健跳东部一期200MWp光伏项目、三门县冲锋衣科创园项目、三门汇科新能源年产4GWH储能智能制造及2GW储能变流器(PCS)产业基地项目等项目落地建设。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73亿元,比上年下降13.3%。房屋施工面积181.65万平方米,下降24.7%,房屋竣工面积57.08万平方米,增长115.7%。商品房销售面积15.16万平方米,下降31.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02万平方米,下降22.7%。

五、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5.26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年末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含村道)达1368.2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368.27公里,高速公路55.28公里。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0.52万辆,比上年净增0.58万辆,其中私人汽车9.65万辆,比上年增加0.51万辆。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其中,电信业务收入4.86亿元,邮政业务收入0.85亿元。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93万户,比上年减少0.1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8.94户/百人;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数达45.93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4.38户/百人;年末已有互联网宽带用户18.49万户,比上年增加1.01万户,有移动互联网用户数39.86万户,比上年减少0.12万户。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97亿元,比上年增长4.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112.45亿元,增长4.3%;餐饮收入14.53亿元,增长4.6%。按经营地分,城镇零售额93.82亿元,增长5.0%;乡村零售额33.15亿元,增长2.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0.7%;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2.2%,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额增长201.1%;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6.8%。

年末全县拥有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1家,成交额3.44亿元。全年网络零售额57.9亿元,比上年增长0.3%。

全年新设市场主体11393家,比上年下降5.5%。其中,新设企业1864家,新设个体工商户9482家。年末在册市场主体65967家,其中,企业13366家,个体工商户51413家。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1.7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出口总额99.70亿元,增长3.7%,进口总额2.09亿元,下降8.3%。全年四大权重行业出口76.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汽车配件及内装饰出口增长5.7%,橡胶制品出口增长7.3%,建材出口增长9.8%,机电出口增长35.1%。全县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40.45亿元,增长4.8%,对欧盟出口25.12亿元,增长0.9%,对东盟出口7.25亿元,增长15.5%。全县实际利用外资2821万美元。

文旅发展势头良好。推进蛇蟠海岛公园建设,黄泥洞古村度假酒店项目启动开发,蛇蟠岛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亭旁“枧星空”“小冰岛”等加快建设,台州1号公路三门示范段、宁和里、山水后林等成为网红打卡地。全县共有4A级旅游景区1个,3A级旅游景区9个;共有旅行社13家,其中星级品质旅行社3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52.03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亿元,下降5.6%。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88.3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8%,当年新增存款37.68亿元。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82.23亿元,增长6.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54.88亿元,增长15.6%,当年新增贷款142.1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054.69亿元,增长15.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为179.28%。

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总收入7.06亿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7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3.20亿元。全年各类赔款和给付支出3.52亿元,其中,财产险支出2.86亿元,人身险支出0.66亿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基础教育资源不断完善。西区幼儿园竣工验收,泗淋幼儿园建成投用,新增公办幼儿学位720个。中高考再创佳绩,公办学校特控线上线率居全市第二,中考成绩优秀率连续四年保持全市中上水平。创成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省首个职技融通班在三门技师学院开班。年末全县有幼儿园56所,在园幼儿人数8401人;全县有普通小学26所(不包括1个教学点),在校生25381人,教职工数1522人;普通中学23所,其中,初级中学17所,在校生13055人,高中6所,在校生8806人,普通中学教职工数2031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生3531人,教职工数28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

推进“六个一”科创体系建设,组建装备制造、橡胶、冲锋衣产业创新协会。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4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69家、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均实现零的突破,三门核电建成全球首个核电领域“灯塔工厂”。三友科技获国内首台(套)装备认定。新增国家标准9项、“浙江制造”标准3项、“品字标”企业5家,国际标准立项实现零突破。全年招引“500精英”科技人才项目11个,省级以上引才计划专家在岗数实现“翻两番”,全职引进全市唯一发达国家院士。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6.7%。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6.98亿元。全年专利授权1174件,其中发明187件。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首届台州体育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县召开。举办省“百村万帐”、环蛇蟠岛半程马拉松、“嗨誓三门”越野赛等系列活动。元宵非遗巡游活动出彩出圈,显著提升了文化影响力和群众认同感。新增“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0个。

年末全县图书馆藏书量达到72.16万册,其中,本年新增藏量1.93万册,总流通人次55.98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册次49.92万册次。全年组织文艺活动次数1918次,观众人次达到298.82万人次。

县人民医院妇女儿童住院大楼、医技综合楼竣工验收,胸痛中心通过国家基转标认证。中医院中医馆开馆营业,海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完善急救“一张网”,新增急救站点5个,城乡院前急救时间大幅缩短。县第一福利院一期完成主体建设,县综合福利院、港南敬老院建成投用,新增“老省心”综合体3家、乡镇康养联合体2家、老年助餐点120个,“虚拟养老”服务模式成为浙江标准。全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35个,其中医院数6家;年末实有床位数1515张,其中医院1171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737人,其中医院1337人。全县有医生数1130人,注册护士1172人。全县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96‰,其中婴儿死亡率1.76‰。

全年我县体育运动在国家、省、市级各项赛事中再创佳绩。国家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枚、银牌4枚、铜牌2枚;省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1枚、银牌11枚、铜牌6枚;市级比赛中获得金牌14枚、银牌13枚、铜牌11枚。

十、能耗、环境和城乡建设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520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9%。全社会用电量29.43亿千瓦时,增长14.1%。其中,工业用电量19.11亿千瓦时,增长13.8%;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4.98亿千瓦时,增长15.7%。

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统一采用的焚烧发电,城市污水处理率是98.35%。空气质量AQI优良率为95.6%,PM2.5年均浓度为24.27微克/立方米。

深入实施城市提质焕新行动,改造提升老旧小区4个,老化肥厂区块完成出让,山陈区块自主更新有序推进。交通路石岩至新场段完成拓宽,交通路大桥建成通车,岭枫公路善好花园至三和段改造全面完工,城市面貌和出行体验实现双提升。新建城镇污水管网30公里,新增绿道11公里、公共停车位335个。全域推行老年人乘坐公交优惠政策,优化共享电单车、公共自行车“一体化”等便民服务。三江口城市封面形象初显,象鼻山森林公园投入使用,“三江汇流·三栖门厅”入选省级综合品质样板区试点。大湖塘片区获评全省绿色生态城区。珠岙镇在美丽台州大会作经验交流。

持续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拆建美富和”组合拳,全年拆改24.51万平方米,审批农民建房2004户3100间。建成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精品村3个、和美庭院4000个。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改建农村公路31公里,“四色旅游环线”入选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全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十一、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根据5‰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2024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8.8万人,全县城镇化率59.0%。

截止2024年11月30日,全县户籍总人口44.01万人,其中男性23.01万人,女性21.00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100。全年共出生2224人,死亡2573人,人口出生率5.05‰,比上年上升0.23个千分点;死亡率5.84‰,比上年下降0.97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79‰,回落1.20个千分点。

深入实施“扩中提低”行动,新建共富工坊78家,新增就业岗位5388个。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375元,增长11.2%,增速居全市第二,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深化“强村富民”行动,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2个,年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下行政村实现清零,有望再夺浙江乡村共富带头人“金牛奖”。“助共体”改革通过第一批共同富裕省级试点验收,我县入选全省加快山区海岛县慈善事业发展试点。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5.10万人、12.73万人、11.70万人和6.23万人。年末全县有12.6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有25.3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6121人。全年共投入低保资金7324万元。全县农村集中五保供养人数63人。

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535元,比上年增长4.7%。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352元,增长3.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82元,增长5.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倍数为1.70。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774元,比上年增长7.9%。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37562元和27973元,分别增长6.7%和8.9%。

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家用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继续增加(见下表)。

 

 

 

2024年末城乡居民每百户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指  标 单位 城镇常住居民 农村常住居民
洗衣机 106 101
电冰箱 114 110
空调 235 155
摩托车 6 4
家用汽车 71 58
固定电话 8 5
家用电脑 90 65

 

 

注:

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