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2024年,在衡阳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始终锚定"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补短板、拉长板、固支撑",积极应对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挑战,确保了县域经济增长的基础持续夯实、结构持续优化、质效持续提升。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83.19亿元,同比增长6.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0.48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8.05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4.66亿元,增长5.1%。三大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4%、51.9%和39.7%。其中: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拉动增长3.3和2.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比调整16.7%:32.7%:50.6%,人均GDP达到56500元,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占比为10.8%。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9.26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5亿元,增长10.5%;地方税收收入10.47亿元,增长10.8%。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3.79亿元,增长6.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支出同比增速分别为-14.2%、0.9%、7.4%、8.0%;卫生健康、节能环保、公共安全、城乡社区事务等支出增速分别为-21.8%、47.2%、-21.7%、75.3%。
二、农 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5.9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8千公顷,增长0.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78.54千公顷,增加0.50千公顷,增长0.6%;全年棉花播种面积3.96千公顷,增加0.15千公顷,增长3.9%;油料播种面积47.12千公顷,增加0.51千公顷,增长1.1%;蔬菜播种面积6.86千公顷,增加0.23千公顷,增长3.4%。
全年粮食总产量60.38万吨,比上年增加0.33万吨,增长0.5%。其中,稻谷产量56.42万吨,增加0.49万吨,增长0.9%;全年棉花产量4831吨,增加0.02万吨,增长4.4%;油料产量82354吨,增加0.42万吨,增长5.4%;蔬菜产量24.18万吨,增加0.92万吨,增长4.0%;水果总产量2.74万吨,增加0.04万吨,增长1.3%。
全年肉猪出栏量132.05万头,减少2.82万头,下降2.1%;年末生猪存栏85.38万头,增加1.14万头,增长1.4%;出笼家禽1640.28万羽,下降7.9 %;肉类总产量12.09万吨,下降0.1%。其中猪肉总产量10.0万吨,增长0.8%、禽蛋产量3.67万吨,增长0.3%;全年水产品产量7.01万吨,增长5.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3%,按经济类型分:股份制企业增长6.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35.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09.7%,大中型企业增长7.0%,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增长15.3%,全年工业用电量为71805.76万千瓦时,下降1.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9亿元,增长23.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108.97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2%。
全年实现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7.92亿元,增长8.8%;实现社会建筑业总产值74.55亿元(平台数),增长16.9%。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7.0%。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3.2%、第二产业投资下降8.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6.6%。完成产业投资增长5.3%、制造业投资下降35.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6.4%、民间投资增长20.3%。
房地产开发投资16.2亿元,下降17.6%。
全年房屋新开工面积56.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48.31万平方米。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8.57万平方米,下降13.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3.64万平方米,下降3.3%。全县完成商品房销售额16.73亿元,下降17.6%,其中住宅销售额14.95亿元,下降6.8%。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为零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3亿元,增长7.0%,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7.5 %。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零售总额27.78亿元,增长8.2%;零售业完成零售总额102.16亿元,增长7.0%;住宿业完成零售额6.36亿元,增长5.2%;餐饮业完成零售额20.96亿元,增长5.5%。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完成零售额17.9亿元,增长26.5 %,分类别看,食品零售额增长31.8%;汽车类零售额增长47.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28.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24.6%。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52411万元,增长69.2 %。其中,出口41665万元,增长64.0%;进口10746万元,增长92.9%。贸易顺差为30919万元。实现利用内资93.67亿元,下降18.0%。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59亿元,增长7.5%。全社会货物周转量4.66亿吨公里,增长4.9%。全社会旅客周转量0.18亿人公里,下降5.0%。行政村客运(公交)班线通达率100%。
全县年末拥有邮政局28所,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3亿元,增长16.5%;全年发行报刊349.74万份,杂志33.65万份;包件2043万件,函件13.57万件。
全年接待游客697.05万人次,增长18.0%,实现旅游总收入71.96亿元,增长18.5%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633.44亿元,比年初增长8.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562.89亿元,比年初增长9.0%。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84.18亿元,比年初增长4.8%,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38.35亿元,比年初增长3.1%。贷存比为44.9%,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
年末拥有各类保险机构20家,全年实现保费收入73184.11万元,下降0.7%。其中:寿险收入37502.96万元,下降6.0%;财产险收入35681.15万元,增长5.7%。实现健康险保费收入12004.4万元,下降18.5%;意外险保费收入1637.19万元,增长0.2 %;各项保险业务支出33540.01万元,增长8.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24年底,全县共有幼儿园123所、在校学生15629人、当年毕业生8393人。普通小学85所、在校学生46514人、毕业生10902人。普通初中74所、在校学生32377人、毕业生11254人。普通高中6所、在校学生17234人、毕业生557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39人、毕业生22人。
全年承担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0项,省级项目6项,市级项目3项,累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676.14万元,签订技术合同23余件,合同成交额突破42.60亿元,完成高新技术增加值31.45亿元,增速22.3%。高新技术增加值占GDP比重6.5%,下降了1.2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县共有文化事业机构35个,从业人员146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77个,文化馆1个,非遗展示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夏明翰事迹陈列馆1个。乡镇文化站25个,示范性乡镇综合文化站3个,艺术表演团体(国家)1个,绿色上网场所2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与去年持平;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与去年持平。
年末拥有卫生机构39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 12家,卫生院26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机构1个,私立医院7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5862张,减少床铺26张。卫生技术人员44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44人,减少173人;注册护士2268人,减少227人。
年末拥有体育场地3099个,其中:体育馆6座,运动场1610个,游泳池8个,各种训练房50个。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2.78平方米。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6项次,全县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达33万人次。全年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85人,年末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16多人,健身辅导站160个。全年体育彩票销量5465万元,增长112.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4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18.75万人(公安户籍统计数,下同),比上年末减少0.7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763人,人口出生率为4.49‰,上升0.004个千分点;死亡人口6730人,死亡率为5.25‰,上升0.044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75‰,下降0.0408个千分点。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1.10:100(以女性为100)(卫健数据)。
年末常住总人口84.79万人,减少1.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0.33万人,乡村人口44.46万人,城镇化率47.56%,提高了0.84个百分点。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524元,增长6.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69元,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96元,增长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5140元,增长5.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313元,增长4.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0%。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0430人,比上年增加1329人。年末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0万人,比上年减少175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职工人数3.1万人,比上年减少265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4.28万人,全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4.28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加733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6.73万人,减少4736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1796人。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1.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为105.5%。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80万人(含省界牌瓷厂和岳峰瓷厂4851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5.20万人。
2024年末全县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9个,收养各类人员 498人。年末全县共有843户、1249人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县共有10775户、20456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996人纳入农村"五保"供养。全年发放基本养老服务补贴人数1857人,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100%。
十二、环境、资源和安全生产
县城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3.36%,农村垃圾进行处理的行政村比例为100%,地表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到40.17%,森林资源蓄积量456.58万立方米。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2%。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3起、死亡人数13人(其中一般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0起、死亡10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269,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年报告发生数为零。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衡阳县统计年鉴》为准。
2.因第五次全国经济对2023年度的快报数据进行了修订,增速及总量以本公报为准。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各专业文字材料中一般不使用"同比增长"、"比上年增长"等词语,而直接用"增长",表示增加值、人口数、销售额等总量指标的绝对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增速、比重等相对指标的百分数保留1位小数。
5.统计公报中的部门数据由相关行业部门负责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