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益阳市决策部署,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2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6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27.46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13.60亿元,增长5.4%。按年均常住人口测算,全市人均GDP为58372元,增长5.4%。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25.1:39.6:35.3,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7%、45.7%和39.6%。

全市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5%,占GDP的比重为3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8%。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提升。全市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共6538家,其中省级重点支持农民合作社7家,省级重点支持家庭农场10家,沅江市创建县级重点支持农民合作社34家,县级重点支持家庭农场27家。全市已打造“沅江辣妹子”“沅江芦笋”“沅江芦菇”“沅江大米”“沅江枳壳”“沅江大头鱼”“四季红腐乳”“阳罗面条”等八大特色农业品牌。全市注册商标145个,2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认证。“二品一标”有效期获证企业8家,取得认证使用的企业18家,获证产品58个,产量23.2万吨。

省定十大重点民生实事24个项目34个指标任务已全部完成。“徐特立项目”高质高效高标完成建设。沅江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率先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并在全省农村公路有关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相关工作成效获《人民日报》报道。“五化”联动打造本土养老服务品牌,通过制度化兜底、集约化布局、市场化运营、数字化服务、常态化监管,探索依托“社区养老机构、小区物业、餐饮企业”的居家上门等综合养老服务模式,稳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二、农  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4.99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70.94亿元,增长2.8%;林业产值1.86亿元,增长35.8%;牧业产值22.81亿元,下降3.1%;渔业产值40.99亿元,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39亿元,增长8.3%。

粮食种植面积108万亩,与上年度持平,总产量45.74万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02.46万亩,增长0.3%,产量43.71万吨,增长0.2%。油菜籽种植面积50.2万亩,增长0.3%,产量6.06万吨,增长1.9%。蔬菜种植面积41.35万亩,增长2.8%,产量92.69万吨,增长4.3%。水果产量30.36万吨,增长0.7%。

生猪出栏57.34万头,比上年下降3.3%;家禽出栏513.32万羽,增长1.9%;禽蛋产量2.51万吨,下降11.6%;水产品产量18.43万吨,增长4.9%。

全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7.26亿元,建设工程22处,投入工日92.33万个,出动机械台班31.76万个,移动土石方293.22万立方米,浇筑砼28.99万立方米。

现代林业稳步推进。全市完成人工造林5500亩、森林抚育2700亩、四旁植树10万余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1家,规模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5.3%,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4%。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模工业产值(省级认可有园区代码企业,含船舶产业园)增长8.1%。

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年产值过亿元的有82家;年产值过5亿元的有22家,比上年增长5家。晓日砂石、鑫海股份、赤蜂农化等骨干企业成为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2%;应交增值税增长4%;亏损企业亏损总额为0.05亿元,下降73.6%。全年实现利润总额22.9亿元,增长7.7%。

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18家,完成产值48.2亿元,下降3.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48.9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94.18万平方米。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5999人,下降5.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8.4%。施工项目共14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94.2%,本年投产项目111个。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下降58.8%,非国有投资增长53.5%,民间投资增长28.4%。从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增长23.0%,民生投资下降21.4%,生态环境投资增长137.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0.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25.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2%。

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7.9%。商品房销售面积18.83万平方米,下降17.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8.7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6.05亿元,比上年增长6.2%。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6.12亿元,增长5.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93亿元,增长7.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05.88亿元,增长5.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0.16亿元,增长8.2%。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6.6%,烟酒类增长11.9%,日用品类增长9.9%,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15.3%,金银珠宝类增长13.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0.9%。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全年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34.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引进域外省内资金8.23亿元,增长10.8%;完成新签约项目48个,签约投资额11.48亿元;新开工项目35个,投资额40.8亿元;新投产项目29个,投资额4.88亿。

全市各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69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19亿元,比上年增长8.9%。实施“旅游+”和“+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体育、农业、科技等产业融合。成立文旅协会,增强文旅企业交流合作,促成新媒体协会与保民合作建立钓虾摸鱼基地,与八百里、杨梅姑娘、小河咀合作增设游浩江湖项目,并连通彩虹岛与周边景点。支持指导禾堂文化参与乡村运营、文化活动,打造具有沅江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和乡村旅游新热点。指导南竹山烈士墓申报省级爱教基地。浩江湖彩虹岛旅游景区、禾堂城市书吧入选第二批湖南文旅消费“新生代·新场景”。沅江亿昌·凡益麻香糕获评“特色旅游商品十佳”。

七、交通和通信

S220沅江市四季红镇至黄茅洲大桥北公路项目A标四季红段和C标百阳线路段建成验收通车;S317竹莲至百禄桥路面改善工程建成验收通车;S220沅江市黄茅洲大桥至八行汊公路完成竣工验收。建成农村公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 (含乡镇通三级公路、新村与撤并村连通路)45.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100公里新建、50公里窄路加宽;完成国省道危桥改造2座、农村危桥改造7座;国省道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9.24公里,农村公路大中修50公里和安防工程501.2公里。完成东堤拐采区北向临时航道建设(2000吨级)1100米;漉湖港、赤峰通用码头项目已完成工可、通航影响论证、通航安全评价等批复,正在开展岸线、初步设计等各项专项批复;完成沅江市长江客运码头提质改造项目;协助省交通运输厅开展沅水常德至鲇鱼口2000吨级航道建设工程工可续编等工作;协助省交通运输厅开展澧资白沙至甘溪港1000吨级航道建设工程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国省干线公路日常养护,保障219.2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畅通;农村公路日常养护,保障2354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大中修)118公里。继续深化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附属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完成农村村级首末站建设项目4个,完成乡镇运输服务站项目前期工作2个,完成城市公交首末站建设项目1个。

全市通信业营业收入3.62亿元,业务总量3.95亿元。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9.49万户,固定电话用户3.85万户,宽带互联网用户20.36万户,手机互联网用户47.54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19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20 亿元,增长8.6%;上划省级收入1.50亿元,增长27.0%;上划中央收入4.50亿元,增长2.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8.08 亿元,增长10.3%,税收所占比重为49.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09亿元,增长6.2%。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3.46亿元,比年初增加33.01亿元,比年初增长8.7%。各项贷款余额为312.43亿元,比年初增加23.10亿元,比年初增长8.0%。

年末共有保险公司38家(中支机构),其中寿险25家,财产险13家。全市保费收入9.4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寿险5.96亿元,下降1.6%;财产险3.53亿元,增长13.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投入科技经费662万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9家,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10项,争取项目资金1205.4万元,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名单,获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创新提升行动,推进成果转化提效、平台能级提档、科研攻关提能、主体培育提级、人才支撑提质、创新生态提优等六大工程成效明显的先进单位。

全年专利授权31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7件,实用新型授权107件,外观设计授权129件。目前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28件,专利密度4.12件/万人,比上年增长31.2%。2024年全市商标注册量770件,累计有效注册量8185件,增长6.9%。专利开放许可89件。全年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3979.17万元。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91所,其中:普高2所、完全中学3所、十二年制学校1所、中职学校3所(含民办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制学校9所、小学56所(含小学教学点8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107所(含民办72所)。全市共有在校学生(含幼儿)75091人,其中:小学生32830人、初中生17623人、高中学生8341人、中职学生3857人(不含非全日制)、特校学生90人、幼儿12350人。高中阶段升学率98.7%、初中入学率100%、小学入学率100%、学龄儿童入学率91.3%。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开设“悦读沅江”专栏,丰富线上阅读资源。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启动“24小时智慧书屋”建设项目。持续完善总分馆服务体系,成功建成图书馆高新区分馆与黄茅洲分馆,进一步拓展阵地服务功能。建设茶盘洲幸福港社区村民书屋。支持洞庭湖洲垸博物馆、三眼塘村洞庭湖生物多样性标本科普博物馆等乡村博物馆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举办“沅来有乐·龙行龘龘”2024年沅江新春喜乐会、“沅江市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琼湖保民油菜花节”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沅来有乐·月月有戏”群众文化活动和“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50余场次,办好“沅来有乐·村村有戏”四季春晚14场次;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流动图书进基层等活动,受惠30余万人。推荐鸬鹚捕鱼、蒿子粑粑传统制作技艺、洞庭蚌壳花鼓等8项县级非遗参加益阳市级非遗申报。启动沅江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共100处,已完成实地复查,新发现文物点5处。周维寅别墅修缮工程已完成初步验收。制定了凌云塔修缮与防雷方案。

组织开展“健康中国·与奥运同行”大型全民健身活动,举办3V3、4V4篮球比赛,足球赛、气排球赛等体育赛事。积极备战第十五届省运会。创新“体校+学校”模式,选拔优秀体育苗子进行全封闭训练,选拔并培养赛艇、皮划艇运动员29名,摔跤、柔道运动员22名。选送8名种子选手赴省队集训,增强夺金保障。组织参加省级赛事,以赛代练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19个,其中:市直公立医院5家,民营医院11家,镇(中心)卫生院1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血吸虫病防治站3个,控制站7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478家。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647张,卫生工作人员418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377人,其他技术人员217人,管理人员153人,工勤技能人员253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数686人。全市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5.8万份,建档率100%。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稳步推进,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认领率达96.3%;预防接种单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15.12余万份,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2212期,举办知识讲座2143次,开展公众咨询活动153次,参加健康活动及接受健康咨询达10.28万余人次;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97.91%,孕产妇早孕建册率98.89%,产后访视率达99.20%;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68437人,体检任务完成率102.6%;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6.83和77.90%,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99.48%;卫生计生监督协管巡查3360余次;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为77%和90%;结核病患者管理率达97.51%。无偿献血3864人次,总采血量154.56万毫升,临床采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孕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5%以上。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公安户籍总人口68.7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54.9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31%,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根据卫健局统计数据,全年出生率为4.6‰,死亡率为6.6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02‰。

据抽样调查显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57元,比上年增长5.2%。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8155元,增长4.7%。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4924元,占消费支出比重为1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532元,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0625元,增长4.6%。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分别增长10.3%、0.4%、0.3%、9.3%,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分别下降4.5%、2.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22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771元,增长4.7%。其中食品烟酒、衣着、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分别增长1.5%、8.3%、15%、1.4%、1.3%。

新增城镇就业5051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55人次,为失业人员与重点群体提供“311”就业服务3.3万次。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征缴收入4.72亿元,待遇发放17.04亿元;城乡居保征缴收入2.92亿元,待遇发放2.18亿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征缴收入2.42亿元,待遇发放6.95亿元;失业保险征缴收入835.03万元,待遇发放288.92万元;工伤保险征缴收入1449万元,待遇发放2859万元。确认2023年度初级职称资格245人,转发上级文件确认2023年中级职称资格276人、高级职称279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编制工作人员172名,招募“三支一扶”人员4名。

全年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410.93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94万人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365.56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2.70万人次。社会福利中心、城乡老年人服务设施、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示范点等现有床位5410张。

十二、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起,死亡6人。其中:道路运输事故5起,死亡5人;其他事故(农业)1起,死亡1人。与上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6起、下降50%,死亡人数减少7人、下降58.3%,受伤人数0人、下降100%。

环境空气质量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8天,优良率为95.1%;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6,较上年上升1.7%,全省90个考核县(市)排名第65位,益阳市排名第2位。主要污染物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较上年上升33.3%、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较上年下降16.7%;南洞庭湖水质年均达到Ⅲ类,已连续三年保持Ⅲ类水质,南洞庭湖获得省级美丽河湖;省控浩江湖、胭脂湖断面稳定达到Ⅲ类水质;城区内湖水质稳中有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所有数据均来源于相关市直部门。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三次产业分类依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修订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可能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