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南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牢牢锚定“两高一进”奋斗目标,坚定不移强工业、铆足干劲抓项目、保持韧劲抓产业、用心创优营商环境。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运行逐季向好、结构向新向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21702万元,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7537万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199907万元,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2094257万元,增长4.1%。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11.7:38.8:49.5调整为11.5:32.2:56.3。

财政收支。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074万元,增长5.3%。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1584万元,下降0.6%。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全年销售商品房27.6万平方米,下降25.6%。

二、农业

农业生产。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8.4亿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种植面积85.76万亩,冬油菜种植面积8.6万亩。粮食产量36.66万吨,比上年增长1.0%;冬油菜产量1.28万吨,比上年增长1.2%;蔬菜产量17.7万吨,增长3.1%;肉类产量8.4万吨,增长2.8%;水产品产量4万吨,增长1.7%。当年完成造林面积426公顷。

农业底盘持续稳固。2024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新建3000亩,改造提升10000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3.86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4%,科技特派员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农业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南陵大米”亮相第六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与67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实施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13个。南陵香菇、南陵秀珍菇、南陵贡藕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紫楠食品获评“皖美农品”企业品牌,新增绿色食品、有机产品1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20.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累计增长24.7%,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6.6%。分行业看,全县29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增长面达79.3%,其中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75.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5.4%,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7.9%,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31.5%、19.0%、17.8%。

建筑业。2024年末在库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93家,全年总产值220.8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全年签订合同额250.1亿元,同比下降2.5%。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100.9亿元,同比下降20.3%,本年新签合同额149.2亿元,同比增长14.9%。

、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6575万元,比上年增长4.5%。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84076万元,增长4.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72499万元,增长4.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零售额2598542万元,增长10.8%;零售业零售额1289412万元,增长7.6%;住宿业零售业零售额42556万元,增长5.7%;餐饮业零售额239489万元,增长3.9%。

招商引资。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9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31个。

旅游。全年接待游客764.7万人次,同比增长6.5%。围绕“南陵二十四”特色IP,推出传统民俗灯会、端午龙舟赛、家发丹桂艺术集市等主题活动,霭里“村晚”获评全国“村晚”示范活动。

、交通

交通运输。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6917.9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全县公路里程2116公里,全县高等级公路246.7公里。优化农村路网结构,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186.3公里。

、金融

金融业。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5109999万元,增长10.9%。其中,住户存款4373803.3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872693万元,增长11%,其中,短期贷款785562万元;中长期贷款2892286.4万元。

、教育

教育。年末,全县普通中学30所,专任教师1887人,在校学生23294人;职业高中学校2所,在校学生2634人;小学32所,专任教师1433人,在校学生22893人;幼儿园67所,在园儿童858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100%。补齐高等教育短板,芜职院现代物流智造学院正式开学。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 1个,馆藏图书 21.7万册,乡镇文化站8个,举办训练班410次,训练班结业人员8100人次。持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创建省级公共文化空间5个,组织阅读推广活动1000余场,弋江镇文化站获评全国乡镇(街道)特级文化站。

体育。2024年,参加市级以上运动会,我县运动员共获得奖牌23枚,其中金牌15枚。举办县乡运动会5次,参赛运动员达5500人。

卫生。年末,全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83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28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768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47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生1049人,注册护士958人。

九、人口和人民生活

人口。年末,公安户籍人口533944人,比上年减少2665人。全县人口中,男性人口277136人,女性人口256808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4.7‰,死亡率为5.3‰,人口自然增长率-0.6‰。

人民生活。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278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76元,比上年增长6.7%;

注:

1、全县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