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2024年,瓯海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科教新区、山水瓯海”的战略目标,抢抓机遇、把握主动,瓯海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综合经济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76.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6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285.8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682.48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为0.8:29.9:69.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670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3579美元),增长4.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0.0%;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90亿元,增长5.3%;外贸进出口总额395.07亿元,增长2.7%;财政总收入69.76亿元,增长0.9%(同口径),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90亿元,增长0.1%(同口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07元,增长4.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18元,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58,比去年同期缩小0.03。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9.47亿千瓦时,增长9.0%。其中工业用电量25.49亿千瓦时,增长6.4%,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2.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20亿千瓦时,增长12.8%。全区在册市场主体126578户,居全市第7,其中企业42418户,现有公司制企业数量在企业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92.5%提高至94.5%。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29亿元,增长6.3%。其中,种植业产值9.80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0.20亿元,增长12.9%;牧业产值1.95亿元,增长19.1%;渔业产值0.12亿元,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0.22亿元,增长4.7%。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2263公顷,增长3.5%。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36公顷,增长1.9%;蔬菜播种面积8938公顷,增长4.4%。粮食总产量1.70万吨,增长4.1%;蔬菜产量19.24万吨,增长4.8%;水果总产量2.64万吨,增长6.3%;淡水产品产量1029吨,增长4.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41.99亿元,增长8.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1.97亿元,增长11.0%。

全年全区86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760.91亿元,增长6.7%,销售产值709.21亿元,增长6.3%。其中,服装、鞋革、电气机械、专用设备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产值504.34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66.3%,增长4.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44.84亿元,增长4.1%,其中利润总额27.87亿元,增长10.4%。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20.61万元/人,增长10.1%。

全年全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399.25亿元,增长8.0%,新产品产值率为5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90.70亿元,增长14.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56.92亿元,增长16.6%;装备制造业增加值74.62亿元,增长17.2%,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2.7%、33.1%、43.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高端装备、环保、健康、时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12.4%、18.6%、11.0%、4.3%。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3.89亿元,下降0.9%。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129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3.8%,其中省内产值增长10.2%。在建工程房屋施工面积1367.23万平方米,下降14.0%;房屋竣工价值140.67亿元,增长30.4%。本年新签合同196.34亿元,下降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0.0%。交通投资增长11.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6.6%,制造业投资增长22.9%。民间投资下降23.1%,占限额以上投资比重50.0%,其中民间项目投资增长26.3%。全年投资项目47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40个。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30.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7.6%。房屋施工面积514.0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53.0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01.25万平方米,增长12.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00.32万平方米,增长32.8%。商品房销售额119.57亿元,下降16.5%。

五、国内、国际贸易

全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8.90亿元,增长5.3%。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5.1%;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5.3%;住宿业营业额增长8.5%;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5.9%。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46亿元,增长10.1%。实现网络零售额401.53亿元。全区42家市场,全年交易额192.43亿元,超亿元市场14家。2024全年全区新设立登记市场主体19788户,增加588户,同比增长1.9%,新设个体工商户12994户,同比增长10.9%。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95.07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出口总额297.61亿元,同比增长10.9%,进口总额97.46亿元,同比下降16.2%。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鞋类、眼镜及其零件、汽车零配件、服装及衣着附件和旅行用品及箱包出口额分别为61.05亿元、57.93亿元、21.79亿元、19.43亿元、10.99亿元,分别增长4.1%、11.3%、31.7%、8.9%和1.6%,分别占全区出口比重20.5%、19.5%、7.3%、6.5%和3.7%。

六、财政和金融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69.76亿元,同比增长0.9%,剔除不可比因素增长6.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90亿元,同口径增长0.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49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科学技术、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商业服务业、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粮油物资储备13类民生相关支出总计55.1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5.1%。

全区共有银行机构26家,保险机构11家,证券营业部6个。据市人行统计,截止2024年末,市区本外币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1311.3亿元、10546.7亿元,分别增长2.7%、5.5%。当年新增直接融资2.85亿元,北交所上市1家。

七、教育和科技

瓯海区现有幼儿园131所(公办69所,民办62所),小学51所(公办48所,民办3所,其中1所公办小学停止办学,1所民办小学停止办学),初中24所(公办22所,民办2所,其中2所公办初中停止办学),普高2所(民办2所),职高1所(公办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公办1所,民办1所),成人农民高中1所(公办1所,梧田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电大(社区学院)1所,直属单位3家;在园幼儿24404人,小学生53770人,初中生24216人,普高生2189人,职高生3802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93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为100%。幼儿园专任教师数2186人、小学专任教师数3091人、初中专任教师数1897人、高中专任教师数254人、职高专任教师数277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数33人。

全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6个、省级众创空间22个,省级企业研究院2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65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7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462家,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84家,累计1857家。

全年专利授权量为6869件,比去年增加1012件,同比增长17.2%,发明专利授权量为731件。

八、文化、旅游、卫生和体育

全区拥有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13个、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1个、省级文化强镇3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3个、省级文化示范社区(村)6个、城市书房16个、百姓书屋9个、文化驿站24个,乡村艺术团115个、民间文化社团731个、民办博物馆8个,省级乡村博物馆10家。全区文保单位(点)9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全区拥有非遗项目120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项,市级72项。全区非遗传承基地31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4个。全区非遗传承人116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5人,市级58人。

全年全区拥有医院12家(不含公立省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10家,服务站25家,村卫生室71家,个体诊所278家,其他社会医疗机构97家,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合计493家;核定床位2356张,实有床位数2218张,执业医师(包括助理)2276人,护士2216人;全年各医疗机构就诊人次495.22万人次,增长9.3%。

全年全区组队参加市级及以上级赛事75次,市级及以上金牌180枚,共举办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1次,全民健身赛事活动50余项,新增省级全民健身建设项目16个、市级2个、区级18个,涵盖智慧百姓健身房、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非标篮球场等,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7.18万平方米,能够满足群众多样化健身需求。目前,全区共有42个青少年体育训练基地,专兼职教练员20人,带训教练员40人,全民健身路径659个、球类场地(篮球、足球、网球)1700片、游泳池85个,体育场地面积达314.76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14平方米。

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事务

全年全区平均降水量为1977.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7.9%。当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25亩,森林抚育面积16275亩。

全年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354天,优良率96.7%,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均浓度为2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PM10年均浓度为39μg/m³,同比下降12.2%。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2个省控断面达到Ⅲ类水质,省控白象断面平均氨氮同比上升2.2%,总磷同比上升11.9%;省控仙门断面平均氨氮同比下降1.2%、总磷同比上升0.8%,市控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54.7分贝,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9.2分贝。根据初步核算,瓯海区2024年较2020年已完成新增削减化学需氧量149吨、氨氮44.1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352吨、氮氧化物357.4吨。

除火灾事故外,全区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起,死亡4人, 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无较大以上事故发生。

十、人口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88964人,比上年末增加了5634人。其中,城镇人口333702人,占总人口的68.2%;乡村人口155262人,占总人口的31.8%。总人口中男性有243605人,占总人口的49.8%;女性有245359人,占总人口的50.2%。男女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99.29:100。18岁以下人口89018人,占总人口的18.2%;60岁以上的人口114776人,占总人口的23.5%。全年出生人口4085人,死亡人口244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8‰。

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5.62万人,基本医疗保险22.10万人,工伤保险26.43万人,生育保险11.83万人,失业保险15.57万人,退休人员纳入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9.6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7.93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6.21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101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3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843人。

全年全区共有3566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11人纳入特困供养(其中市级福利院为426人),瓯海区机构集中供养为468人(其中市级福利院为426人),创建14家示范型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新增养老床位640张。

备注:1.本公报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3.本公报中人均GDP折算美元的年平均汇率为7.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