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山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

选择区域:>>

君山区统计

2024年是君山发展破局突围、跨越赶超的一年。这一年,君山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的决策部署,全区上下齐心协力、砥砺奋进,在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城乡建设、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一、综合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7.48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一产业增加值40.64亿元,同比增长3.4%;二产业增加值74.01亿元,同比增长6.8%;三产业增加值102.83亿元,同比增长5.7%。三次产业结构为:18.7:34.0:47.3。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2.6%,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4%。

二、农业

全区农业总产值7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6%。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2.81万亩。粮食播种面积39.80万亩,总产14.95万吨,其中:水稻播种面积28.64万亩,总产11.62万吨;旱粮播种面积11.16万亩(其中玉米5.83万亩,小麦2.24万亩,豆类薯类3.09万亩),总产3.41万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3.01万亩,其中:棉花2.39万亩,总产籽棉0.23万吨;油料19.09万亩,总产2.14万吨;瓜果3.99万亩,总产8.03万吨;蔬菜及食用菌种植13.27万亩,总产30.99万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24年,君山区全部工业增加值60亿元,增长6.9%,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全区10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 11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全部工业用电量13409.65万千瓦时。全部工业实缴税金0.89亿元,规模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为1.14万人,园区企业产值107.6亿元,同比增长10.9%,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91.34%。

全年建筑业总产值28.89亿元同比增长7.4%,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建筑企业24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6%。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8.4%。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73亿元,同比增长5.9%。其中,批零业完成58.95亿元,增长6.1%,住宿餐饮业完成16.78亿元,增长5.1%。全年旅游接待人数227.5万人次,同比增长21.97%;实现旅游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19.7%。

六、交通运输

全区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 9.2亿元,比上年增长44.2%。全区客货运周转量4.8亿吨/公里。其中,货运量444万吨,客运量313万人。境内公路总长1120.33公里。

七、财政和金融

全区财政总收入7.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5.65亿元,增长11.88%。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5.82亿元,增长0.34%,非税收入1.63亿元,增长9.4%。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8.12%,比上年下降1.48个百分点。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3亿元。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9.6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14.08亿元。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48亿元,增长21.37%。

八、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事业

2024年全区有各类学校58所。其中幼儿园所28,小学21所,初中5所,高中2所,技工学校2所。

全区在校学生人数25119人,较上年下降4.71%,其中技工学校在校生1855人,增长11.08%;高中在校生3215人,增长1.1%;初中在校生5640人,增长1.13%;小学在校生10499人,下降6.56%;幼儿3910人,下降21.38%。

全区当年各年龄段毕业生7188人,比上年下降2.3%。

全区在职教师1927人,比上年下降4.83%。

全区校园面积92.58万平方米,下降3.74%,校舍建筑面积33.64万平方米,下降1.83%。拥有图书78.8万册,增长2.45%。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组织开展了“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20场,“村民导村晚,馆长来圆满”村晚活动14场;“送图书下乡”活动送书册数共计500册。全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87.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4.8%。

全区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医院4个、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血防站3所。全区拥有床位总数1335张。全部职工人数1252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09人;注册护士355人;药剂人员53人;检验人员58人。

九、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区行政区划面积627.11平方公里,其中湿地10.39万亩,耕地44.45万亩,种植园地0.64万亩,林地5.59万亩,草地0.17万亩,工矿用地0.0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19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1.01万亩,特殊用地0.28万亩,其他用地1.65万亩。

全年完成四旁植树67.5万株,森林资源覆盖率达到5.44%,年末全区拥有自然环境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然保护地面积4.38万公顷。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工业废水治理设施7套,处理工业废水排放8.67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处置工业固体废物1250吨,处置率100%。

水利工程年供水总量13852.63万立方米。年末拥有水库26座,年末蓄水量98.9万立方米。水闸92座。全区一线防洪大堤137.82千米,其中:长江干堤44.08千米,洞庭湖堤43.75千米,华容河堤46.39千米,藕池河堤3.6千米。农业总灌溉面积29.63千公顷,有效实灌面积23.86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7.4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2千公顷。

2024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和消防事故。区应急管理局出动人次410人,检查企业213次,督查并完成隐患整改108处,行政处罚9次,罚款8.7万元。

十、民生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41171人,总户数102825户。其中,城镇人口134261人,乡村人口106910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5.67%,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

在全区开展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向阳花行动”21场次;为全区627名新生儿提供听力障碍、致盲性眼病、遗传代谢病、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与诊断服务;新增普惠性托位195个;提高困难群体救助标准,城市低保标准不低于7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8400元/年,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护理补贴标准不低于90元/月·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不低于90元/月·人,散居孤儿最低保障标准1150元/月,集中养育孤儿最低保障标准1700元/月;完成农村适龄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5000人;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60户;康复训练听力、智力、肢体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113名;城镇新增就业3131人,就业用工社保“三合一”数字服务全区覆盖率达到100%,就业用工社保“三合一”事项不少于20项;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建设老年助餐服务点4个,完成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任务183户;为全区65件案件提供法律援助;为1个区级、5个乡镇(街道)级的应急救援队伍配置易操作、易维护的救援装备;完成1个区级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和验收;新增上线企业信息变更、就医等1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新增惠民便企示范应用场景和高频特色服务事项1个,企业和群众办事纸质证照免提交率提升至60%以上,政务服务统一受理办结率提升至90%以上;加载交通出行功能的社保卡持卡人数达0.6万人,城区公交车载设备(机具)改造率达90%以上;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7个;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8.08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7.73公里;普通国省干线安防设施精细化提升11.86公里;新增蓄水能力7.31万方,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0.06万亩;实施海绵城区项目建设;完成医保参保资助、住院救助、门诊救助、再救助1.3万人次;实行孕产妇13种致畸基因免费筛查600人;实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关怀扶助350人;完成3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建设市级和美乡村2个,建设市级美丽屋场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档升级村12个;除险加固小型水库2座;建成高标准农田3.53万亩;实施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投入资金2509万元;完成区人民医院综合住院楼主体工程;完成乡镇中心水厂建设;完成沟渠疏浚130公里;建设资源产业路18.08公里;完成14个小区燃气管道优化改造;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新)建839个;完成凤形山公墓建设;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14人次。

2024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131人,新增农村转移就业1121人。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0.53万人(含企业和机关),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15.24亿元,比上年增长6.13%。

全年民政事业费支出6878.16万元,城市低保累计保障对象47029人次,发放1979.01万元,农村低保累计保障对象18530人次,发放709.18万元。

注:

1、本公报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为初步核实数。

2、大部分社会事业发展数据由区直相关部门提供。

3、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客货运周转量数据来自区交通局;财政和金融数据来自区财政局、金融办;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数据来自区教育局、文旅广体局、卫健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区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民生和社会保障数据来自区公安局、人社局、医保局、民政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区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