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峻县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统计公报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始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扣省州委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认真践行“干部要干、思路要清、律己要严”要求,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四县战略”为统领,抢抓重大政策机遇,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72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6亿元,同比增长4.8%,拉动GDP增长1.8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0亿元,同比下降39.1%,影响GDP增长4.3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66亿元,同比增长3.9%,拉动GDP增长2.68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6.87:7.49:65.6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
(一)从供给看,农牧业生产供给增势平稳,服务业好于预期
1.农牧业生产基本平稳。全县农林牧渔业(含服务业)总产值完成6.42亿元,同比增长4.75%,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总产值0.32亿元,同比增长3.74%,占一产总产值的5%,牧业总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4.83%,占一产总产值的9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0.098亿元,同比增长2.43%,占总产值的1.5%;2024年末全县牛存栏22.34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1.15万头,同比增长5.4%;出栏5.47万头,较上年同期增长0.2万头,同比增长3.8%。羊存栏70.12万只,较上年同期减少18.1万只,同比下降20.5%;出栏28.66万只,较上年同期增加3.16万只,同比增长12.4%。肉产量11517吨,较上年同期增长283.88吨,同比增长2.5% 。其中:羊肉产量5272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84.8吨,同比增长3.6%,牛肉产量6245吨,较上年同期增加99吨,同比增长1.6%,生牛奶983吨。
2.服务业增长好于预期。从主要行业看,批发业销售额实现4.1亿元,同比下降12.9%;零售业销售额实现3.18亿元,同比增长6.3%;住宿业营业额实现0.05亿元,同比增长23.9%;餐饮业营业额实现0.3亿元,同比增长10.2%。
(二)从需求看,消费市场平稳复苏
1.消费品市场逐步复苏回暖。全县商贸企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亿元,同比增长2.8%,增幅较去年同期回落11.5个百分点,低于州定目标2.2个百分点,列全州第一。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居民累计消费3.57亿元,同比增长2.8%;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达0.21亿元,同比增长2.8%,商品零售实现3.36亿元,同比增长2.8%。
2.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县旅游接待人数4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7.76万人,同比增长22%,旅游综合收入2.12亿元,同比增长23%。
(三)从效益看,财政支出完成较好,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民生保障不断完善。
1.财政支出完成较好。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23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数的141.13%,同比减收605万元,下降12.5%。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3018万元,同比增支5554万元,同比增长3.5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03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6386万元、教育支出1274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42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76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887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1043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16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0122万元、农林水支出45478万元、交通运输支出7647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35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267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979万元、住房保障支出265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176万元、其他支出9377万元。
金融领域各项存款9.99亿元,同比下降1.28%;各项贷款12.69亿元,同比下降0.7%。各类保费收入7518万元,同比下降1.71%。
2.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27元,同比增长6%,全州排名第一。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33元,同比增长4.4%,全州排名第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64元,同比增长6.6%,全州排名第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19:1,较上年同期缩小0.04,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3.民生保障不断完善。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58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8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3208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4%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4792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74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51人;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0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74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12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2782人;全县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79人,其中: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02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377人。发放低保补助金323.02万元,比上年增长53.59万元。
(四)教育、文化、卫生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10所。在校学生3827人,比上年末减少37人,教师人数348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398人,教师48;普通初中在校学生810人,教师81人;小学在校学生1640人,教师145人;幼儿园在园学生979人,幼教74人。当年招生979人,毕业927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32%。
全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7个,剧场影剧院1个,体育场馆5个,广播台(站、室)4个,广播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7%和87%。
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6个,其中: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10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实有医疗机构床位168张,卫生工作人员30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3人、注册护士68人。
二、对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牛羊补贴促进出栏,农畜产品价格回升。一是虽然畜牧业平稳增长,基础性支撑作用稳固,但受牛羊肉价格影响,经营性收入下降。二是畜牧业产业发展处于转型初期,农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还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条、缺乏较强竞争力和较高知名度的龙头企业。建议:一产总产值中,牧业占比67.9%,农牧部门一是加强防灾减灾,持续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饲草料储备及发放工作,全力做好出栏保障工作。落实《关于应对牛羊肉价格下滑促进农牧民增收补贴工作的通知》政策,加大出栏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发放出栏补贴,鼓励牧民积极出栏,确保一产增效,牧民增收;二是尽快落实天峻县生态畜牧业三年行动方案,深入实施“三品一标”提升项目,利用好专项发展资金,加大宁波、国家储备、雪龙号、盐湖集团等多渠道订单,新增产品入选“神奇柴达木”优品库。三是立足天峻县资源优势,以生态畜牧业发展为主线,以绿色科技为支撑,加快牦牛、藏羊等特色农畜产业精深加工,着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等转型发展的建设,提升农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
(二)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的后劲不足。一是在库项目多,释放投资小。全县在库项目125个,其中103个为2023年结转续建项目,均已到项目收尾阶段,“零进度”或“零投资”项目较多,1-10月,释放投资的项目35 个,占在库项目的29%,看似在库项目多,实则释放投资项目少,释放投资量小。二是对投资支撑强的在库投资存量不足,特别是一些大项目、新项目依然较少,投资项目短时间很难找到新的突破点,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的后劲不足。司机打完成四个项目入库:一是积极与海西州代建服务中心、国网青海省海西州电力公司及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强对接,做好总投资6749万元的海西州巩固提升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成效三年行动2024年(种草复绿)补种补植补肥项目、总投资4569万元的青海海西苏里35KV输变电新建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的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天峻县保护管理设施建设项目等项目入库工作,争取早入库、早释放投资,力争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二是谋划一批释放投资较大的好项目大项目,增强对投资的支撑力度。紧抓“四地战略”、“乡村振兴”战略、“青海湖国家公园建设”、“祁连山国家公园建设”等机遇,谋划一批符合我县产业发展的具有引领性和突破性的重大项目,抓好项目谋划与落实,力争实现我县四季度乃至明年固定资产投资扭负为正局面。三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紧紧围绕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持续加大项目的谋划和储备力度,争取更多专项资金项目落地天峻。四是统计部门、项目管理和建设单位之间加强互相沟通和交流,及时做好项目入库和统计上报工作,强化统计服务,确保数据质量,做到应纳尽纳,应统尽统。
(三)消费市场回暖,服务行业仍需发力。全县传统实体零售企业面临网络购物、市场竞争、资金制约和成本升高等多重压力,导致服务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有限。一是消费市场低迷,主要以满足日常生活消费的较多,大额消费品较少,无法带动消费增长。二是县内购买力释放在外省较多,而外省购买力释放在我县的较少,网络零售额形成较大逆差,我县的网络外销商品主要以农畜产品为主,产品较为单一,消费受众较小,带动消费不明显。三是企业存在诸多困难影响正常经营。企业存在人员流动大、员工工资成本上升、压力大、低价出售迅速变现损失大、消费降级盈利空间降低等困难。四是旅游资源状况一般,缺乏对外知晓度,多存在“过境游”。建议:第三产业占地区总产值的63.3%。建议在保持服务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旅游业,带动批零住餐等行业的发展。一是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在对外知名度上实现新突破,加快落实天峻县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进美食街开街暨畜产品推介会、海西州织合玛摄影节、激情穿越哈拉湖、“险峻游”摩托车拉力赛等进度。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天峻县旅游的资源优势和独特魅力,让游客及时了解景区旅游资源和风俗人情。二是进一步夯实商贸发展基础。全面排查、核实、掌握“拟达标”商贸企业的经营情况,引导企业入限,持续优化社零结构,确保达到限额以上企业及时入统。
注:
- 本公报为反馈统计数据。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他指标除特别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三次产业的划分:根据《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国统字〔2012〕108号),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4、本公报中涉农数据为常规年报数据,尚未根据我县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调整。
5.资料来源:本公报中,就业、农业、旅游、财政、金融、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户籍人口、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气象、草原等相关数据均来源于部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