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东阿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三提三敢”为行动先导,激发敢闯敢试、敢想敢为、敢比敢争的昂扬斗志,凝聚以勇开路、以智为谋、以韧制胜的发展共识,在赶超进位、跨越发展的新时代奋进之路上拼出了精气神、跑出了加速度、干出了新气象。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根据县级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年我县生产总值为184.52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5.57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8.76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9.31 亿元,同比增长5.7%。三产产业结构由去年的13.9:48.8:37.3调整为14.0:48.0:38.0。
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年末,常住人口34.10万人,城镇化率58.06%,比上年末提高0.95个百分点。
二、重点战略与改革创新
动能转换扎实推进。“四新”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占GDP的比重为32.1%,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55.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6%。阿胶及“阿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型建材产业增加值占全县比重达到74%以上。
创新赋能加快企业转型。74家企业完成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家,与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20项,均创历年新高。丰乐化学获评省“瞪羚”企业,古胶阿胶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启动9条城市道路建设提升,完成4条道路建设和人民街拓宽改造,打通前进街北段、青年街、弘景街等6条城市“断头路”。聊泰黄河公铁桥顺利合龙,东外环建设完成,东阳高速加快建设,济东高速全面开工,新开通高集北和东阿东两处高速口,四通八达、外联内畅的交通网络日趋完善。规划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建成“口袋公园”“带状公园”22处,完成G105和G341绿化提升6.5公里。新改建供水管道10.76公里,新增城区供热面积70万平方米。210个村庄老旧供水管网升级进程过半,20个老旧小区改造、2个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即将完工。排查农村自建房图斑31.04万处,整改完成安全隐患房屋4065处。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0公里,完成道路养护 140.2 公里、安防工程 16.1公里。
开放合作持续扩大。深度融入重大战略,39项东阿元素纳入省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山东自贸区济南片区联动创新区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与山东港口集团达成战略合作。3家企业、20余种产品亮相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全县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实际使用外资3430万美元。
三、农业
农业发展稳固增效。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0.5亿元,比上年增长5.3%。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5.6万亩,增长0.24%;单产476.67公斤/亩,增1.49%;总产量50.35万吨,增长1.74%。其中,小麦种植面积50.81万亩、总产量23.44万吨;分别增长0.49%、1.42%;玉米种植面积53.05万亩、减少0.29%,总产量26.57万吨,增长1.89%。
蔬菜瓜果产量稳步增加。蔬菜播种面积7.44万亩,比上年增长2.4%;总产29.83万吨,增长2.6%;单产4007.7公斤/亩,增长0.2%。瓜果播种面积3290亩,增长0.4%;总产1.16万吨,增长5.8%;单产3539.9公斤/亩,增长5.4%。
畜牧生产持续向好。年末,生猪存栏17.76万头,增长17.62%;出栏24万头,增长13.05%。家禽存栏1094.28万只,同比增长14.02%;出栏2846.81万只,同比增长10.31%。牛存栏4383头,增长6.79%;出栏3691头,减少5.01%。羊存栏4.78万只,减少7%;出栏4.78万只,增长6.69%。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2023年成功创建吨半粮示范区3.06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1.5万亩。获评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窗口。东阿检验检测中心通过全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检验能力A类验证。东阿阿胶位列中国预制菜企业竞争力百强第11位。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新增绿色食品11个,东阿黄河鲤鱼连续六届荣获中国国际博览会金奖,东阿黑毛驴产业联合体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牛角店镇草莓产业园获评“中国优质农产品草莓示范基地”。
四、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发展稳中向好。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2.4%。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0.9%,占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55.2%,占比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73.5%、-15.4%、7.6%。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1.0亿元,同比下降2.4%;实现利润总额17.2亿元,同比增长62.8%。
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2023年建筑业总产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6.8%;签订合同额30.3亿元,增长15.2%。
五、服务业
服务业发展质效提升。年末,批发业和零售业增加值8.03亿元,比上年降低4.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2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58亿元,增长1.0%;金融业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8.0%;房地产业增加值7.82亿元,增长4.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15亿元,增长7.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3.14亿元,增长6.0%。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8%。现在服务业增加值37.32亿,增长6.3%。
六、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7%。大项目带动作用增强,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71个,完成投资49.77亿元,同比上升15.2%,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4.36%。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3.3:27.7:69变化为0.7:20.6:78.7。工业技改投资增速3.3%。
房地产市场平稳。房地产项目28个,完成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4.8%;商品房销售面积47.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
七、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1%。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7.0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居民生活消费恢复明显。限额以上单位权重较大行业综合零售、食品及饮料专门零售分别比上年增长11.8%、90.0%。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类增长27.4%,中西药品类增长30.8%,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增长36.9%。限上餐饮单位实现零售额1.02亿元,增长14.4%。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9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税收收入11.16亿元,增长15.2%;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0.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97亿元,比上年降低3.1%。其中教育支出增长8.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降低18.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0.3%,交通运输支出降低60.4%。
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9.8亿,比年初增加43.8亿,比上年增长13.4%。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10。9亿,比年初增加21.7亿,比上年增长11.5%。截止2023年底,存贷比为57.05%。
九、居民生活
居民福祉持续增进。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67元,增长4.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59元,增长4.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99元,增长6.0%。城乡居民收入比收窄至1.52.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813元,下降0.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650元,下降3.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476元,增长1.6%。
十、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现有普通高中2所,初中8所,小学28所,成人中专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校1所。现有在校学生53947人,其中高中7569人,初中14693人,小学31088人,成人中专597人。
医疗卫生持续强化。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5个,其中,医院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康复医疗机构1个。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合计276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82人。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10个,影剧院机构数2个,艺术表演团体机构7个,文物管理所1个,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81.20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