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县二0二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

选择区域:>>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践行市委“六大战略”和“产、城、人”三篇文章。深入推进“三大战略”,扎实抓好“六项工程”,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一、综合

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初步测算,2023年,大关县地区生产总值(GDP)达544023万元,同比增长8.1%,列全市第六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7012万元,同比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7551万元,同比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279460万元,同比增长5.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9%、51.4%、36.7%,分别拉动经济增长1、4.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23.3:25.3 :51.4。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0801万元,同比增长7.7%,占全县GDP比重为55.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27032元,同比增长9.9%。

二、农业

农村经济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70395万元,同比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59815万元,林业产值20256万元,畜牧业产值83324万元,占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8.9%;渔业产值3100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900万元,增长2.9%。

农产品产量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1331吨,同比增长2.5%。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759吨,增长14.0%;烤烟产量765.3吨,增长1.5%;蔬菜产量139225吨,增长5.2%。

畜牧业  全年生猪出栏299016头,增长4.0%;牛出栏7558头,增长0.4%;羊出栏31848只,增长7.2%;家禽出栏421702只,下降1.4%;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31317吨,增长7.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32261万元,同比下降21.2%。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2916万元,同比下降26.7%。

主要产品产量  全县十一种主要工业产品“七增四降”。其中,全年竹笋产量9218吨,增长83.4%;石英砂产量77.6万吨,增长76.9%;饲料产量4.67万吨,增长31.8%;电石产量12.99万吨,下降34.2%;水泥产量70.2万吨,下降27.3%。

 

表一   2023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绝对数      同比增长(%)
          发电量      万度      39428           -7.5
           水泥      万吨       70.2          -27.3
           电石      万吨      12.99          -34.2
       混凝土电杆      根      16193          -18.2
           竹笋      吨       9218            83.4
         石英砂      吨     776185            76.9
           饲料      吨      46662            31.8
        竹质家具      件      14653          200.2
     新型建筑砌块      万块       3216             4.3
       自来水生产      万吨       1710             1.5
         精制茶       吨         29            31.8

工业经济效益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256万元,下降23.42%;实现利润额2075万元,下降43.78%;实现应交增值税1049万元,下降61.06%。

建筑业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05290万元,同比增长40.8%。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6896万元,增长5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6.4%。其中,民间投资增长31.1%,占总投资比重28.7%;产业投资增长64%,占总投资比重69.5%;工业投资增长93.9%,占总投资比重54.4%;非电工业投资增长80.5%,占总投资比重49.7%;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占总投资比重32.6%;能源投资增长3116.5%,占总投资比重19.3%。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26.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3.9%,第三产业投资下降7.2%。

五、国内贸易及旅游

国内贸易  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3381万元,同比增长8.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7%。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0.3%,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0.6%,住宿业营业额增长25.2%,餐饮业营业额增长28.4%。

旅游  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4.54亿元,同比增长25.34%;接待国内旅游者134.71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

六、财政、金融

财政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3492万元,增长214.5%。其中,税收收入7014万元,同比上年减收1255万元、下降15.18 %;非税收入36478万元,同比上年增收30918万元、增长555.96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263673万元,增长10.8%。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386万元,下降2.1 %;公共安全支出7040万元,增长3.41%;教育支出51050万元,增长0.76%;卫生健康支出16332万元,下降-6.48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307万元,增长24.88 %;节能环保支出 9017万元,下降10.84 %。

金融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3.53亿元,同比增长13.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3.17亿元,同比增长15.2%。

七、教育、卫生

教育  全县有职业中学1所,招生122人,在校生492人,毕业生278人。普通中学11所,普通高中招生1428人,在校生3852人,毕业生1384人;普通初中招生2932人,在校生8427人,毕业生2541人。普通小学50所,招生3241人,在校生17924人,毕业生2916人。幼儿园75所,入园人数2499人,在园幼儿6808人。全县教师人数3412人,其中专任教师2674人。

卫生资源  全县医疗卫生机构123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771张(含民营医院)。医技人员1698人,其中全科医师69人,执业医师229人,执业助理医师295人,乡村全科助理医师34人,护士958人。

八、节能降耗

节能降耗  单位GDP能耗下降23.8%。能源消费总量为53.24万吨标准煤(等价热值),比上年下降17.6%。居民能源消费量为5.42万吨标准煤,占总能源消费总量的10.18%。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9.93万人,其中男性10.35万人,女性9.58万人。出生率为10.43‰,死亡率为10.43‰,自然增长率为0‰。年末全县城镇人口7.24万人,乡村人口12.69万人,全县城镇化率36.35%。

城乡居民收入和支出  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34元,同比增长5.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72元,同比增长3.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75元,同比增长8.3%。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125元,同比增长12.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025元,同比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587元,同比增长15.4%。

社会保险  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229420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1531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17889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85861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065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6796人;失业保险8013人。

社会救助  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数2418人,农村低保人数27948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标准达728元每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标准达6048元每年。

注: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大关领导干部经济工作手册2023》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公报中的财政、金融、旅游、教育、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统计。